杨沫河的经济与文化

杨沫发源于杨春市何浪镇云山大丰坳和吴店梅峰山峡谷洒布区。它向东北蜿蜒流过三龙,然后流入广东省罗定县,向东南转向回马塘河,然后向南转向杨春何浪镇。源区为喀斯特地貌,溶洞较多。其中,玉溪第三洞是杨沫上游的赣榆河穿过三座石山形成的天然溶洞。地下河长3公里,河水清澈,溶解的岩石各种各样。在洞内划船游泳,可以深深体会到“石中无疑,云里有别样天”和“黑暗中有别样村”的意境。凌霄岩位于玉溪第三窟下游6公里处,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掌形雕塑。2003年获得“国家地质公园”称号,2005年7月成为“中国青少年科学考察与探索基地”。它因其宏伟而闻名。该洞高120米,宽20 ~ 60米,被誉为“华南第一洞”。

杨沫河水下降,喀斯特地区在河水的长期滋养下形成了独特的泉湾景区。青山云蒸,绿树挂岸,楼房纵横交错,鸡犬相闻,是一幅田园山水画。龙宫岩位于春湾镇东郊,洞长约1000米。如果你参观这个洞穴,你会觉得你是在海底龙宫。春湾石林位于春湾镇东北2公里的莲花洞内。里面是一片平坦的草地,四周是无数如剑的石峰。诗人秋微写道:“一万把青铜剑指向夜空。”田童蜡烛位于春湾中山公园的湖边。它是一个圆柱形的山峰,有一群石头从地面升起。峰顶有一块突出的石头,像是要燃烧的蜡烛芯。它高100米,底部宽30米。它矗立在湖边,倒映在湖中,融为一幅水墨画。

杨沫河往南到北面镇,西岸有杜什字山。山东有一个由裂隙溶蚀形成的洞穴,高15米,宽28米,深40米。这是一个大约14900年前古人居住的洞穴遗址。出土古牙、动物化石、日用石器600余件,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独什子洞遗址河对岸5公里处,是古人类居住遗址白寨,面积约400平方米。据考证,其年代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

流域上游多山,河谷狭窄,耕地少而贫瘠,溪流多,坡度大,水流快。

合水镇杨沫的柳高河畔,有一个一年一度的柳高集市。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各种木、竹、藤织品聚集在河滩上。该商品做工精致,久用不腐。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这里购买。

杨沫下泄与盘龙江汇合后,左岸是历史悠久的杨春市政府驻地春城。阳春市辖15个镇和1个街道办事处。这里资源得天独厚,文物古迹众多,风景秀丽,青山绿水,被誉为“广东小桂林”。有国家地质公园,是中国马水居、中国孔雀石、中国砂仁、广东民间艺术(根雕、雅石)之乡。全市森林覆盖率为59.2%,野生植物650余种,野生动物100余种,其中有茶杜鹃、猪血木等国家一级保护动植物。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丰富。出产各种观赏石,其中孔雀石久负盛名。阳春城西3公里的崆峒有一个山洞。洞内有一座寺庙,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岩中有庙,庙外有峰,特点是幽雅宁静。杨沫河从春城流出,向南流经马水镇。该镇盛产马水菊,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654.38+0.7万亩,年产量50多万吨。这种橘子果实扁圆形,色泽金黄,皮薄核少,香甜爽口,味道清香。是岭南最好的水果之一,有无公害质量认证。阳春孔雀石也多产于马水镇,有2000多年的开采冶炼历史。除了炼铜、雕刻工艺品、制药、制作不褪色颜料、制作矿物标本,它是最珍贵的观赏石。

杨沫河在河口镇谭梅谷梁滩河下游,是杨沫河最大的支流,对阳江市构成极大的洪水威胁。杨沫中游河床平缓,两岸逐渐变宽,丘陵、阶地、平原交错,土地肥沃,是杨春的主要产粮区。

杨沫河出双杰河闸坝,到达新洲村,分为东支25公里,西支29公里。新洲村下方是河网区,水道纵横交错,河床宽阔,坡度平缓,受潮汐影响。河两岸广阔的冲积平原肥沃,是主要的农业区。但由于地势较低,经常发生洪水。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杨沫河修建了大量防洪大坝,两岸围垦面积广阔,人民生产生活稳定,社会经济发展稳定。

杨沫下游呈扇形,支流众多,其中较大的支流有大巴山和那龙河。大巴山,发源于珠江环山的烂头岭。上游为山区,中下游为丘陵平原台地,流域面积278平方公里,全长41公里。上游建有何江水库,具有灌溉和防洪功能。发源于恩平横陂县鸦仔岭山顶的那龙河,全长67公里,流域面积945平方公里。上游建有红河拦河坝、东湖水库等大型水利工程。

杨沫东干流东岸是阳江市的中心城区,人口约50万。是广东省四大传统手工业基地之一,经济发达。刀、漆器、豆豉被誉为“阳江三宝”。阳江被称为“鱼米之乡”。阳江风筝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南有阳江,北有潍坊。国家体委将阳江命名为“中国风筝之乡”。阳江的风筝种类繁多,制作工艺精湛。其中以“灵芝”风筝和“百足”风筝最具特色。每年端午节前后,阳江都会举行龙舟比赛。人们在杨沫河东岸逆流而上。赛后,龙舟将被埋在江(湖)边,次年4月出土再用。

Atlas 2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