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道大荔县在哪里?

大荔县是关中平原东部的重镇。早在商周时期,大理就是古瑞所在地,也是同一个国家。春秋时期,少数民族沿洛河进入这里,建立大理郭蓉。秦巩俐二十六年(公元前451年),秦伐大理,设临晋郡。汉武帝时改左凤仪,晋武帝时(公元265年-公元290年)改大荔县。后来地名频繁,西魏改通州。唐天宝初年(公元742年)称凤仪县,甘源三年(公元760年)恢复通州。元朝以后,改县为通州。清雍正十三年(公元1735年),通州升为府,后定名为大荔县。

现在大荔县实际上包括了朝邑县。朝邑县,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位于南五泉县,西魏大同六年(公元540年)改为朝邑县,隋属凤仪县。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定居何斌县,甘源三年(公元760年)改名河西,大历三年(公元768年)复朝邑。1958年并入大荔县。

据大荔县志记载,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开始建城。已经两千年了。东临黄河,位置险要,扼守西京。所以汉朝以后的历代都把它当做重镇。由于历史上多次农民起义、封建王朝和各种自然灾害,城区屡遭破坏,所以进行了修缮。据《阅史略》记载:“今通州城为北魏永平三年(510)安平刺史王所建;东临郑光五年(公元524年)穆璧所建,西接大成。”它的外城是王丕在西魏元年(公元535年)修建的。建造三次需要26年。唐朝重建为新城。明朝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6年),城墙毁于地震。重建时,周长缩减为七英里六(一英里等于180英尺)。清乾隆、道光年间,先后进行了两次大修。它的城墙在明朝时期保持不变。这座城市长4788米,高12.28米,底部宽9.8米,顶部宽6.3米。

仔细看,大理县城呈龟形。龟是四灵(林、风、龟、龙)之一,灵龟是长寿和他者的象征。县城建成龟形,寓意长寿,看起来枯燥而永恒。南门是龟的头,塔上南面有两个圆孔,是龟的两只眼睛;北门为龟尾,塔上方北面有一圆孔,为龟肛,城外宝塔为龟尾;东南门是左前爪。因为龟尾巴是弯曲的,修理工用一个小骨灰盒在中间造了两个门道。西南门是右前爪,也是两个门洞,有个骨灰盒;左后爪伸向东北门,两个城门和一个瓮,东西两端。因为前爪是蜷曲的,城墙西北向后弯,没有拐角。

自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以来,各地多次发生起义。为防止起义军民入城,城墙相继修复。直到1948年,国民党政府企图阻挠解放军解放大荔县,从县城征集大量民夫,重新组织城墙,加固城墙,疏通加深外壕。但1949年3月大理第一次解放时,城一攻就破,人财两空。

解放后,城墙失去了防御作用,允许它被保留和废弃,并逐渐为群众建设庄吉借用土壤。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它日益被侵占。尤其是在“十年动乱”中,城墙被夷为平地。大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北纬34-35,东经109-165438,黄河、渭河、洛河在此交汇。海拔329-533米。平均气温约13度,无霜期212天,年降雨量514毫米,属于温带半干旱地区。全县面积1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182372亩。土地肥沃,日照充足,是陕西棉花、粮油、西瓜、苹果、花生、红枣的主产区之一。

大荔县位于陕西省关中平原东部,北纬34° 36′—35° 02′,东经65° 438+009° 43′—65° 438+06° 5438+00° 65° 438+09′,素有三秦要道和三辅地区重镇之称。地貌分为黄土塬、渭河阶地、洛南沙源、黄河滩地四种类型。全县面积1776平方公里,耕地9.3万公顷。全县辖13个镇,13个乡,415个行政村,总人口72万。大荔县辖13个镇,13个乡:城关镇、许庄镇、朝义镇、安仁镇、梁毅镇、羌白镇、官池镇、冯村镇、双泉镇、高明镇、下寨镇、林炜镇、范家镇、胡加镇、碾桥镇、波波镇。

自然条件优越,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4.4℃,降水量514mm,无霜期214天。境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条件优越。罗惠灌区、黄河灌区、渭河灌区、沙源井灌区覆盖全县,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80%。水资源3亿多立方米,森林覆盖率28%以上。是知名的药食两用矿泉水,被誉为“中国之最”、“世界之稀”,日开采量达5万吨。

大理,历史文化悠久,是通州所在地,文物古迹丰富,有大理猿人遗址、沙园文化遗址、魏长城遗址、封土驿仓、代祠岑楼、清代巴渝王陵等20余处文物古迹。通州梆子、宛宛腔等传统戏曲享誉海内外,优秀人物层出不穷。有明代清官光禄大夫马,清代有“救世宰相”之称的军机大臣,参加辛亥革命,建国后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长的等名人。

名优特产丰富,全县形成了“沙园108(黄花菜、红枣、花生)、黄瓜果、庭院蘑菇、滩区鱼笋、养牛业、产业化”的农业产业新框架。全县粮食总产量25.8万吨,油料总产量3.8万吨,苹果面积30万亩,红枣30万亩,塑料大棚设施农业654.38+万亩,通州西瓜6万亩,芦笋6万亩,养殖水面2万亩。反季节油桃全国领先,功能性水果、蔬菜、西红柿、辣椒全国独树一帜。浓缩苹果汁、芦笋和紫苏远销西欧,是国内五大黄牛之首秦川牛的主要发源地,养殖规模达654.38+万头。2002年被确定为陕西渭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唯一的大理核心区,主要以秦川牛养殖和加工为主。

基础设施的完善,形成了以县城为中心,国道、省道为骨干的公路环网体系。西朝鲜铁路贯穿全县,陇海铁路距县城26公里。程控电话装机容量26000门,实现了村村通电话。是全省首批电气化县。经过大规模的改造,县城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关中东部的一颗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