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和唐代信佛的史实有哪些?

孝武帝信任和尚慧琳,让他参政。世人称他为“黑衣首相”。

玄奘(602-664)是唐代著名的高僧,汉代佛教史上最伟大的翻译家,中国佛教的创始人。陈,生于河南洛阳洛州苟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俗姓。他是中国著名古典小说《西游记》的中心人物唐嫣的原型。

玄奘祖籍在河南省洛州固始县,家原本是儒生家庭。作为东汉名臣陈矛(104 —187)的后代,其曾祖父陈琴为东魏上党(今山西长治)太守,祖父陈康为北齐大夫,其父陈晖为隋初江陵县令。他在大业末期辞官隐居,后致力于儒家修养。他有三个兄弟,第二个叫陈素,早年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他以讲学闻名,被称为常杰大师。

玄奘二年生于隋朝仁寿。年轻时,由于家庭困难,他跟随常杰大师在净土寺学习了五年佛经。在此期间,他研究了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他本人更倾向于后者。十一岁时(613),他熟悉了《莲花经》和《维摩诘经》。十三岁(615)在洛阳出家,被破格选中。后来听了静大师的涅槃讲座,严格学习摄影理论,详细复述,赢得了大众的尊重。在杨迪大帝在位的最后几年,出现了混乱和饥荒,隋朝在618年灭亡。玄奘随常杰大师去了唐朝的都城长安,后来得知大部分有名的高僧都在蜀中,于是一起去了成都。在那里,我听了鲍暹的摄影理论,道吉的杂心理论,惠珍的八度理论。在过去的三五年里,我研究了所有的部委,获得了很大的声誉。唐高祖武德五年(622),玄奘在成都受戒。

但他觉得自己多年来在不同的地方听到了不同的意见,尤其是关于佛法的两种流行学说,即舍伦宗和帝伦宗,非常不听话。因此,他渴望得到瑜伽师以三路论为基础的地论,以融会万物,于是决定去印度求法。因为拿不到唐朝颁发的护照,所以一直得不到想要的东西。627年,玄奘毅然私离长安,冒险前往天竺。

居取道,沿西域翻越帕米尔高原,在极其艰险的条件下,以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最终到达天祝。玄奘在天竺的十年间,跟随并请教了很多著名的高僧。他入住的寺庙包括当时如日中天的著名佛教中心那烂陀寺。他向寺院住持、印度佛教权威杰贤大师学习佛经,杰贤大师是护法的弟子,也是他家的弟子。贞观十三年,在那兰陀寺代戒贤大师讲授大乘论和唯识选择论。此后,玄奘还徒步走遍了整个南亚次大陆。他完成学业后,建立了真量论,在群女城的公开辩论会上等了十八天。结果没人敢出来反驳。因此不战而胜,声名鹊起,被当时的大乘旅行者誉为“大乘”,被小乘信徒誉为“解放日”。

643年,玄奘带着名声启程前往中国,带回了657部佛经。646年回到长安,受到唐太宗的热情接待。652年(永辉三年),玄奘在长安吉恩寺西院,也就是今天的大雁塔,建了一座五层楼,存放从天竺带来的经书。1962年,寺内建立玄奘纪念馆。大雁塔已成为玄奘西征佛教和翻译中国经典的建筑丰碑。在唐太宗的大力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了国立翻译学院,参与翻译经典的优秀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和东亚各国。他花了十几年的时间,在Xi以北约150公里的铜川市玉华宫,把大约1338卷经文翻译成中文。玄奘本人最感兴趣的是“唯识”部分。这些佛经后来从中国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

玄奘在翻译佛经和解释经文的基础上,在中国创立了唯法知宗。这个教派虽然存在时间不长,但它的很多理论深深影响了其他很多教派。玄奘大师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部经典游记。由于缺乏印度历史记载,这本珍贵的游记成为研究印度历史不可或缺的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