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千是如何“破坏”敦煌壁画的?
张大千在敦煌画过壁画,这些辩解是站不住脚的。张大千不仅乱剥壁画,还在上面乱涂乱画,甚至还写上了自己的名字。上述辩护词之所以“谬误”,是因为张大千毁掉的敦煌壁画核心档案还在,这是无可争议的。我引用下面这封、于1942年2月5日写给于右任的信:“于右任院长给了我一个警告:去年年底,季()收到一封署名为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冯和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德坤的信,信中说君从敦煌考古归来,在成都公开演讲。据说敦煌的千佛洞还保存着。但是各个朝代的壁画并不在一个平面上,最早的是在最里面,后来的人在上面涂上泥巴,重新粉刷。张大千先生想临摹不同朝代的人的笔迹,于是先画最上面一层,画完后揭下来,再画下一层,逐渐地画,揭下来,希望得到每一代的画法。冯、郑二军认为张先生此举未考虑到古物的保存方法。把壁画剥去一层,也就是破坏一层,张先生的艺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对整个文化来说,却是不可弥补的损失。希望教育部和中央古物保存委员会尽快制止。傅斯年等收到这封信后。,对冯、郑钧的意见深表同情,但在张先生剥壁画的情况下,冯、郑并未亲眼见到,也不敢仅因魏钧之言,或因失实,恐伤先贤,而引其听真话。后来间接听说教育部派人来说了同样的话,思念等人也没给。这一年夏天,组建了西北史地考察团,聘请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参加,向达先生是史学界的权威,他在研究中西交通史方面的成就早已为中外人士所知。9月,我从重庆飞兰到西部敦煌,收到他的来信,说我参观了千佛洞,见到了张大千先生。张先生雇了四个喇嘛,在他的子侄和学生的帮助下,整天在石室里临摹壁画。壁画有单层和几层;历代加画积累了好几层...辛巳在八月发现这面大院墙上有唐代的画,于是命儿子看管,领着画友们去谈这件事和李赋,干了三天就把外层剥去,颇为老套,因题而欣喜,惊叹不已。蜀都满是胡子。”另外临摹时,原画被任意勾住,梯桌画架被放在墙上,如何损坏画面也未能幸免。向君认为,如果这种行为继续下去,两三年后千佛洞的壁画就会被破坏。因为《敦煌千佛洞管理及其他相关问题研究》一文就是在这里起草并寄出的,所以思念深感此文对向君意义重大,可惜将其埋没。所以油印了20多本,分发给和艺术有关的朋友..至于向君提出的将千佛洞收归国有并设立管理机构的建议。几个国家的宝藏可以永存..."(2)
于右任(前排左)、张大千(前排中)、张群(前排右)在19465438合影。从这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出,张大千破坏壁画的行为,从1941年他带队到敦煌开始,就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申诉信很早就交到了傅斯年和李记手中。但是,由于张大千在政治和科学上的深厚关系,以及他与于右任是密友,傅和李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没有采取行动。直到1942年著名历史学家项达随团前往敦煌,才亲眼目睹张大千将外层壁画剥落,还随意涂抹,甚至还题写了自己的名字“蜀传大千”...向大深以为然,“千佛洞壁画将毁”,写了详细报告给傅、李。傅和李二以联名信的形式问于右任。著名历史学家向达是阻止张大千破坏敦煌壁画的最大功臣。教育部代表团见证,张大千没有按照原图临摹外层壁画,被破坏的壁画永远无法复制。傅、提到“从教育部间接听到的人也是这么说的”,指的是以王子云为团长的教育部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张大千率队“考察”莫高窟时,代表团也在莫高窟作了考察。王子云目睹了张大千临摹壁画的方式,非常不以为然。王说:“我们的目的是保存原貌,忠实地按照原画已有的色彩来复制原画,而张大千不是保存已有的样子,而是‘还原’原貌。他从青海塔尔寺聘请了三位喇嘛画师,利用塔尔寺藏族壁画的画法和色彩,将经年褪色的千佛洞壁画恢复原貌。但是否真的是原貌还需进一步研究,只不过让人觉得红、绿、刺目,仿佛在看新建的寺庙,又显得有点‘匠气’。”(3)换句话说,虽然张在破坏外壁画时留下了抄本,但他的抄本并不是被破坏壁画的忠实记录。相反,它只是一张按照他个人理解绘制的“还原图”,这直接导致了被破坏的壁画不存在任何复制的可能,而张大千却有一张独特的带有强烈个人印记的“还原图”。项大因为个人喜好,目睹了张大千的“大刀阔斧的裁宋元壁画”。项向傅、李反映张大千破坏文物,傅、李转述于右任时作了弱化处理。顾引用了项给的一封信:“张大千作为一个江湖画家,在这里盘踞了一年多。他集结了十余人做临摹工作,随意勾画原画,对画面进行描绘和破坏,毫不留情。而且山洞被用作卧室,小镇每天都关门,游客裹着脚。尤其令人发指的是,擅自剥壁画。张拜北魏、隋、唐,所以认为宋以下无所可取。凡是北魏隋唐初开,宋元重修的,为了找出隋唐作品的题名和题字,都会采取大刀阔斧的办法,把宋元时期的壁画砍掉。好像是2002年或者2003年的时候,千佛洞满目疮痍,不知道是什么东西!”④
张大千临摹的敦煌壁画《隋文淑求病》被彻底破坏,新露出的壁画也因为没有剥离技术而大多破碎。在给曾的信中,项对张大千破坏文物的行为作了更详细的描述:“画在脸上是好事,无可非议。但这一代人随意勾画壁画进行描绘,也就是梯桌画架。也就是说,山洞作为家庭卧室,每天锁镇,观者被束缚。最反感的人就是随意剥壁画。千佛洞中的洞穴往往最初是在北魏,隋唐时期开放的,并在宋元时期重建。画面偶尔脱落破损,露出原貌。张Ku喜好北魏隋唐,所以大刀阔斧地砍掉了上层。后来人们重建时,19世把原画切掉,使灰泥容易粘上。所以,上层砍掉之后,收益依然只是残水,有时候这残山也没有残水。比如张编的302窟,是宋代重修的,张把宋画剥了下来。现在唐朝画的两个天王像都被破坏了,底下什么都没有了,而宋朝的画已经残破不堪,一发不可收拾。等等,不一而足。千佛洞是祖先精神的集合,是中国艺术的瑰宝,是国家所有,不是当地个人私有。张是谁,他有什么权利把千佛洞当成私有财产,随意破坏?至于这个?这个可以忍!”⑤项达在后来以“方回”为笔名发表的长文中,苦涩地指出了张大千行为的极大破坏性:“千佛洞中有许多洞窟,原是北魏隋唐时期所开,但五代甚至宋元时期被西夏重修。图的第一层偶尔会剥落,可以看到下面有一两层的痕迹。一个偏爱北魏隋唐甚至五代的艺术家,痴迷于历史,把上层削去,把下层露出来供他们欣赏。但壁画重修时,下层往往会被切割碎裂,然后粘上泥巴。剥皮后收益只是一些残水。即使下层没有剥落,而是被上面的泥土粘得太久,一旦剥落,下层画面的颜色和油墨往往会粘在一起。所以,剥落壁画在技术上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在技术问题没有圆满解决之前,我个人的看法是,还是不要轻易剥的好。随便一剥,往往得不偿失,后悔不已。至于画,不要随意勾画原画,也不要靠在壁画上,比如桌子、梯子等,以免损坏画面。那是学画的人最起码的言传身教,没必要一一细说。但遗憾的是,这种剥离壁画、绘画的工作还在继续。没人能阻止,也没人会阻止。看千佛洞的壁画,两三年就要毁了。多么可悲的事情。“⑥虽然在1942年底被揭穿,但张大千离开敦煌的时间却迟至1943+01。然而,项大的大声呼喊未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直到1943年4月,甘肃省政府主席顾才给敦煌县长陈汝学打电话,让他“转告张浚大千,壁画不可稍有污损,以免误会。”同时,张被聘为敦煌艺术研究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公元165438+十月,张大千率队离开敦煌。就现有的材料来看,张大千及其团队对敦煌壁画的破坏至少从1941年底持续到1943年初。至于破坏的总量,由于当年湘大的统计数据比较零散,今天很难详细考证。⑦针对此事,当天学界有一种感觉:“最近国人都在讲开发西北,敦煌艺术也经常被名人关注。但其机构之一,以荀彧(于右任)为保护人,以张大千为中流砥柱,西北的古迹能否长存,令人怀疑。“其实张大千除了破坏壁画,还带走了数量不详的敦煌文物。据敦煌研究院资深学者何世哲介绍:“据我所知,张大千先生只是把张俊以交给了原敦煌艺术研究院,现在仍保存在敦煌研究院。其余文物被张大千先生带走,后来流散到日本天理大学图书馆。”⑨注①李永桥,《张大千年谱》,四川社会科学院,1987,P482-483。②此信原件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信中提到四川省博物馆馆长冯和华西大学博物馆馆长郑德坤,写于194112.20,原件也保存在台湾省中央研究院。③王子云,从长安到雅典:中外艺术考古游记(上),岳麓书社,2005年,P70-71。④ ⑤给傅斯年的信,1942 11.5。给曾昭奎的信,1942 11.5。⑥向达,敦煌千佛洞管理及相关问题研究,重庆大公报,1942 65438+2月27、28、30日。⑦项大曾经写过敦煌千佛洞洞窟的剥损提纲,不知道存在哪里。参见荣新江《惊沙撼漠——项大敦煌考察及其学术意义》,收录于项大薛稷,三联书店,2010。今天唐永通给胡世鑫,1943 65438+10月19。⑨何世哲,张大千《永不毁敦煌壁画》质疑,《敦煌学》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