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李时珍有多好?

李时珍,本名东壁,晚年生于湖滨山。祖籍湖北周琦(今湖北蕲春县周琦镇),汉族,生于明朝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儒略历1518年七月三日,新历七月65438)。善读医书,医家的本草,自神农传365种,弘经增作,唐苏公增作114种,宋增作120种,至、代,先后增作1558种,称之为大备。但是品类烦人,名称混杂,或者一物分二三,或者两物混成一品,少见多怪。这是一个穷人寻找丰富的知识和麻烦来填补空白。30多年来,我读了800多本书,三易其稿,成了一本书,叫《本草纲目》。增加了374种药物,分成16份,合成52册。第一个标签命名为纲,其余为说明目的而附,后面详细说明其制作、颜色、气味、适应症。书成,在庭,弥足珍贵,突如其来。几天后,宗申写了一封信来修复这个国家的历史,并从四面八方买了书。他的儿子建元献上父亲的遗书和他的书,天子称赞,并下令在世界各地出版。士大夫自然有自己的书。时,楚人,曾为祠,子建中,生于四川蓬溪县。

贡献

本草纲目

李岳池、李时珍,湖北周琦人,明代名医。李时珍责怪太公面对评论包草书的谬误。楚王得了怪病,遍访天下名医,也无济于事。他被李时珍治好了。李时珍不要名利,要重建本草,被安置在医院。然而,皇帝拒绝了这本书的修改。于是,他辞职回到家乡,依然写书。与此同时,他虽然受到包的嘲笑和戏弄,却得到了人民的支持。为了考察药物,李时珍带着徒弟庞宪,走遍了千山万水,详细收集资料。后来遇到了韦郎中,三人同心同德,做好了吃苦的准备,详细描述了各种草药。有一次,录好的笔记被邪恶的道士抢走烧掉,劳伟为了救笔记掉下悬崖。李时珍为此沮丧不已,从未气馁,继续写书。老朋友田恒帮他刻《本草纲目》。李时珍苦干三十年,到了写这本书的年纪。此时太公鲍想做所有的刻字,被李时珍拒绝了。田横因为刻了这本书而入狱。《本草纲目》共出版五十二卷,李时珍死后才在民间流传。

李时珍雕像(蒋所画)曾在李时珍太原工作过一段时间。经过长时间的准备,李时珍开始撰写《本草纲目》。在写作过程中,他穿着草鞋,背着药筐,带着学生和儿子建元翻山越岭,寻医问药,行程千里,走遍了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江西、湖北等广大地区,以及牛首山、佘山(古称佘山,今栖霞山)、茅山、太和山。

《本草纲目》共16部,52卷,约1.9万字。书中收录了各种草药收集的1518种药物,在前人的基础上增加了374种药物,占1892种,其中植物1195种;* * *收集了11096古代药师处方和民间验方;书前附有1100多张药物形态学图片。这部巨著吸收了历代本草著作的精华,尽可能地纠正了以前的错误,补充了不足,取得了许多重要的发现和突破。它是中国直到16世纪最系统、最完整、最科学的医药著作。

折叠湖滨脉冲科学

李时珍觉得当时的中医脉学有很多不足甚至谬误,于是根据父亲李岳池撰写的《发明四诊》和历史上其他脉学理论,于1564年(明嘉靖四十三年)编撰了《脉诀》,即《湖上脉学》。

《湖滨脉》是李时珍晚年所作,名曰《湖滨脉》。《令狐脉学》一书,提取了明代以前脉学的精华,收录了27种脉象。书中把区分同异脉的要点和脉象的主要病症编成了歌曲,便于记忆。本书推理透彻,形象生动,易学易记,适合基层中医医疗工作者和脉象爱好者阅读。

该书语言简洁,脉理清晰。它不仅把临床复杂的脉象归纳为27种基本脉象,而且把主要内容,即脉象、相似脉象识别、治病脉象,以韵文、歌曲的形式写出来,背诵起来便宜。所以它的书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一直受到医生的推崇。

《令狐脉》对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它实际上是一部中医经典著作,是李时珍对中医的巨大贡献。

经典故事

对死者的诊断

有一天,李时珍和徒弟王光和来到湖口,看到一群人抬着棺材送葬,棺材里鲜血直往外流。李时珍上前一看,血不是血,是血,赶紧拦住人群,拦住抬棺人。大家听着,面面相觑,不敢相信。李时珍看出了大家的心思,反复劝说,终于让师傅答应开棺。首先,我做了按摩,然后我的心脏被针扎了一下。过了一会儿,只见棺材里的女人轻轻哼了一声,醒了过来。不久后,该女子顺利产下一子。原来,该女子因难产而陷入假死状态。

玉湖传说

李时珍出生的那天,他的父亲李颜稳正在玉湖钓鱼。通常运气都不错,但这次连下几网都一无所获,李颜稳非常沮丧。最后一网拉起来感觉沉甸甸的,心里暗喜。我以为是一条大鱼,结果是一块大石头。李颜稳叹了口气:石头,石头,我对你没有什么不满。你今天为什么捉弄我?这让我更加担心。石头突然开口了:石头,石头,你来祝贺就别着急。我的丈夫和妻子即将坠入月球。你想要什么?所以这块石头就是雨湖神。李颜稳赶回家时,正好赶上李时珍临盆,所以给他取名“时珍”。那天晚上,李颜稳又做了一个梦,梦见仙女铁拐李来祝贺他,并说:“当你很珍贵的时候,你可以诊断所有的疾病。做我的徒弟,传播我的名声。”

活人的诊断与死亡

李时珍也可以“杀活人”。有一天,一个药店老板的儿子吃饱喝足后,跳过柜台,让李时珍给他把脉。李时珍告诉他,小兄弟,你活不过三个小时。请快点回家。他们都不信,药店老板的儿子更是被诅咒。果然,不到三个小时,男子就死了。原来这个人吃多了跳了下去,肠子断了,内脏受损。

这样的事情一定要知道。

有人说北方有一种药叫曼陀罗花,会让人手舞足蹈,严重的时候甚至会麻醉。李时珍离开家乡,到北方寻找曼陀罗花。终于找到了一朵曼陀罗花,单茎四五尺高,叶子像茄子叶,花像牵牛花。为了掌握曼陀罗花的性能,我亲自尝试过,并写下“不如先拿着,不觉得苦。”证明大豆单独解毒是不行的,一味加甘草会有很好的效果。

好搭档

李时珍从小聪明善良,上学前就跟父亲学了很多字。刚入校时,私塾先生望着树木环绕的远山,走出第一副对联:“林箐很远。”李时珍当时虽然只有八岁,但看到朝霞特别亮,路过的旅客都已经登机了,就脱口而出:“明天是飞向客人的。”有一个药店老板,膝下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为了给女儿选一个有才华的男人做伴侣,他决定用名药来征婚:“玉叶金花一根。”很多追求者期待结合,叹息。其中有一个叫马的年轻人,他很诚实,但是有点缺乏文采。他不得不向李时珍求助。李时珍少年助人为乐,脱口而出:“冬虫夏草有九皮。”有主见的马老师更帅,一天给了一双顶呱呱。这幅对联是:“水莲半枝莲看花为水莲。”马公子只好请李时珍做了一副对联:“珍珠母捧珠于珠钵。”店老板看完很高兴,然后又出门了,“白头翁牵牛耕地”,限半天。马公子别无选择,只能求李时珍。为了成全这段姻缘,李时珍做了一点虚假的思考,以“仙女相思配红娘”为底线。店主非常满意,当即同意订婚。

巧辨药品真伪

李时珍20岁的时候,周琦发生了一场严重的水灾。洪水过后,瘟疫开始蔓延。

一天,李时珍正在看病。突然,一群人带着一个庸医冲进了诊所。为首的年轻人气愤地告诉李时珍,父亲吃了庸医开的药,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了。他去找他算账,医生坚持说处方是对的。让李时珍看看。说完,他把煎药的锅递了过去。李时珍抓起残渣,仔细闻了闻,放在嘴里嚼了嚼,告诉他这是古代医书上的错误。日本本草的记载把漏筐和虎爪混淆了。他们哀叹了一会儿,不得不放了那个江湖骗子。

很快,另一个医生给一个精神病人开了药,盲目用了一种叫抗葵花的药。病人服药后不久就去世了。还有一个身体虚弱的人,吃了医生开的一种叫黄精的补药,莫名其妙地死了。原来,在几本古医书中,方奎和瑞香狼毒、黄精、钩吻都被描述为同一种药,而瑞香狼毒和钩吻毒性很大。毫无疑问,古代医学书籍包含丰富的知识和宝贵的经验,但也有一些疏漏。如果不尽快修改,医学界就会以他们为依据,传播真相,贻误治疗,危害人民生命。[10]

品尝所有的草药

李时珍纪念币

明朝嘉靖三十一年(1552),34岁的李时珍按计划着手重建自己的草药。由于准备充分,开头比较顺利,但是写到这里,问题就来了:所谓本草,就是古代药物学的代名词。它包括许多植物、动物和矿物药物,如花卉、水果和树木、鸟类、动物、鱼类和昆虫、铅、锡、硫和汞。因为大部分都是植物,可以说是植物性的,所以人们直接称药物为“本草”。《神农本草经》成书于东汉。在李时珍出生前的400多年间,历代医家出版了许多专著,但从来没有一部总结著作能概括这一时期药理学的新进展。李时珍意识到了它的分量,但还是没想到,毒品如此多样,很难对它们的性格、习性、生长情况了如指掌。如白花蛇,与竹叶、艾叶同为周琦三大特产,可用于治疗风痹、惊风、癣等疾病,为名贵药材。李时珍曾经跟着捕蛇者上山,抓到一条白蛇。仔细一看,和书上说的一模一样。

和婆婆一起治病

李时珍一路走访,一路善待村民,深受人们的尊重和依赖。有个老太太,习惯性便秘已经30年了。虽然对她进行了多方面的治疗,但都没有效果。李时珍用偏方和适量的牵牛花做药,很快治好了她的病。还有一个女的鼻出血,一天到晚都停不下来,怎么治都不管用。李时珍将蒜片敷在病人的脚上,不一会儿血就止住了。这个配方也是他从民间收集来的。

验证动物的药性

蕲蛇,即周琦产的蕲蛇,具有治疗风痹、惊风、癣疖等作用。李时珍对它早有研究,但起初它只是从蛇头那里观察到的。知情者提醒他,这是在江南兴国府(今阳新县)的山里抓的,并不是真的蝮蛇。为了找到真正的蝮蛇,他请教了捕蛇者。他被告知蝮蛇的尖牙是剧毒的。如果一个人被咬伤,他应该立即截肢,否则他会中毒而死。在治疗上对各种疾病都有特效,所以很有价值。国家官员强迫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去抓他们,以便向皇帝进贡。周琦这么大,其实只有城北的龙凤山有真正的蝮蛇。李时珍刨根问底,想亲眼观察一下蝮蛇,就让捕蛇者带他去龙凤山。

龙凤山有一个Suānní洞,四周是嶙峋的岩石,灌木和石南缠绕着灌木丛。蝮蛇喜欢吃石南的叶子。在捕蛇者的帮助下,他终于亲眼见到了蝮蛇,看到了捕蛇和制蛇的全过程。《本草纲目》写蝮蛇时,言简意赅。

锦鲤,穿山甲,是常用中药。陶弘景说,它可以两栖,白天爬上岩石,张开它的鳞片装死,把蚂蚁引诱到甲胄里,然后合上鳞片,潜入水中,再张开甲胄让蚂蚁浮出来吞食。为了知道陶弘景的说法是否正确,李时珍亲自上山观察。在樵夫和猎人的帮助下,他抓到了一只穿山甲。从它的胃里解剖出一升左右的蚂蚁,证明陶弘景是对的。但他从观察中发现,穿山甲吃蚂蚁时,是挠窝舔窝,而不是把蚂蚁引诱到甲胄里,吞到水里。李时珍肯定了陶弘景的正确一面,纠正了他的错误。

性格评估

编辑

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本草纲目序》:自然之精,体例之总典,帝王秘籍,臣民之宝。

《四库全书》的目录摘要,称为《神农本草经》:无外乎本草集。

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本草纲目):中国古代百科全书。

英国著名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中国科技史》中写道:16世纪中国有两部关于天然药物学的巨著,一部是世纪初的《本草纲目》,一部是世纪末的《本草纲目》,两部都很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