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天文学发展史简介。

古代天文学家通过观察太阳、月亮等天体和现象来确定时间、方向和历法。这也是天体测量学的开端。如果人们观测天体,记录天象,那么天文学的历史至少有五六千年了。天文学在人类文明的早期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埃及的金字塔和欧洲的巨石阵是著名的史前天文遗址。

天文学的研究范畴和天文学的概念从古至今都在不断发展。在古代,人们只能用肉眼观察天体。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主导了西方对宇宙的认识1000多年。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才提出了新的宇宙体系理论——日心说。1610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独立制作了折射望远镜,第一次通过望远镜看到了太阳黑子、月球表面以及一些行星的表面和盈亏。与此同时,牛顿创立了牛顿力学,由此产生了天文学的一个新分支——天体力学。天体力学的诞生,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和运动进入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天体运动原因的新阶段,这是天文学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

19世纪中期天体照相和光谱技术的发明,使天文学家能够进一步研究天体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运动状态和演化规律,从而更深入地研究问题的本质,从而产生了天体物理学的一个新分支。这是天文学的又一次飞跃。

1950年代开始使用射电望远镜。在1960年代,我们取得了被称为“天文学四大发现”的成就:微波背景辐射、脉冲星、类星体和星际有机分子。同时,人类也突破了地球的束缚,可以观测天空中的天体。除了可见光,还可以观测到天体的紫外线、红外线、无线电波、X射线和伽马射线。这些在空间天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也对现代天文学的成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研究对象和领域]

天文学研究各种天体。地球也是天体,所以地球整体也是天文学的研究对象之一。起初,古人通过观察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来确定时间、方向和历法,并记录天象。

随着天文学的发展,人类的探测范围已经达到了距离地球约6543.8+0000亿光年的距离。根据规模和尺度,天文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分为:

行星级别:

包括行星系中的行星、绕行星运行的卫星和大量小天体,如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太阳系是目前唯一可以直接观测到的行星系统。但是宇宙中像太阳系这样的行星系统数不胜数。

恒星级别:

现在人们已经观测了上亿颗恒星,太阳只是无数恒星中普通的一颗。

星系等级:

人类居住的太阳系只是无数恒星组成的银河系的一角。银河系只是一个普通的星系。除了银河系,还有许多河外星系。星系进一步形成了更大的天体系统,如星系团、星系团和超星系团。

整个宇宙:

一些天文学家提出了一个比超星系团高一级的总星系。按照目前的理解,总星系是目前人类能够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半径超过654.38+00亿光年。

天文学研究中最热门也是最没有说服力的话题之一是对宇宙起源和未来的研究。关于宇宙起源的理论层出不穷,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支持度最高的是美国科学家加莫夫等人在1948年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根据这一理论,宇宙诞生于约6543.8+037亿年前的剧烈爆炸中。然后宇宙不断膨胀,温度不断降低,各种基本粒子产生。随着宇宙温度的进一步下降,物质开始因引力而坍缩,并逐渐凝聚。宇宙年龄约10年时,星系开始形成,并逐渐演化成今天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