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里比阿
他原本是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代表,在希腊各邦有一定的影响力。正当他风华正茂之时,地中海世界的政治局势突变:罗马终于用武力制服了各地,建立了统一的帝国;希腊各邦失去了政治独立,并入了罗马帝国。波利比乌斯来的正是时候,其中一些是他自己的经历。所以他以深厚的学术素养和远见卓识,记录了这个历史时期被推翻的大事。波利比乌斯堪称“历史学家中的历史学家”。在古希腊罗马的历史学家中,他的著作是最符合科学方法要求的。
波利比乌斯出生于希腊中部梅加洛市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父亲卢科尔塔斯在“阿哈亚联盟”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希腊人中反罗马主义的领袖之一。年轻时,波利比乌斯因其广博的知识、才华、文武双全而备受世人推崇,被任命为大使兼首席执行官。在第三次马其顿战争期间(公元前171-167年),他被选为希腊联军的骑兵指挥官,带领部队抗击罗马的侵略。然而,在公元前168年的比德那战役中,希腊联军大败,希腊各邦危在旦夕。罗马命令希腊各邦派遣一千名公民到罗马作为“人质”,其中一人是波利比乌斯。公元前166年,波利比乌斯被罗马的胜利将军埃米留斯·保卢斯带到罗马。
公元前二世纪中叶,罗马如日中天。文化上,当时罗马盛行“希腊热”。罗马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征服了希腊,希腊在文化上征服了罗马。在那种情况下,波利比乌斯立即因其学术成就而受到罗马统治集团的青睐。他被聘为保卢斯的小儿子、后来成为罗马将军的西庇阿·艾米丽·安努斯(又名“小西庇阿”)的导师,并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因为有Scibio家族的保护,他不同于一般的“人质”,有点像客人。他在罗马待了16、17年,期间四处流浪,到处寻找历史遗迹,实地考察,收集世界各地的旧闻,能够查阅罗马的国家档案馆,看到许多第一手文件。公元前150年,波利比乌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但他仍然频繁往返于希腊和罗马之间。在第三次布匿战争期间,他陪同小西庇阿到了北非。公元前146年,当罗马军队最终占领并彻底摧毁迦太基时,他就在那里。
波利比乌斯生活在罗马统一地中海世界的时代。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罗马逐一征服了迦太基、西班牙、希腊、小亚细亚、叙利亚、北非等地,把地中海变成了罗马的内湖,形成了大一统的局面。面对这些惊心动魄的事实,波利比乌斯决心写一部通史。他自己说:“罗马作为一个小城邦,几乎征服了整个文明地区,并把它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这场征服在不到五十三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罗马怎么会这样?它是以什么方式胜出的?这些成就是在什么样的政权下取得的?对于这样的事迹,一个人怎么可能无动于衷,反而无话可说!“他的通史以罗马武装力量的扩张和政治制度的演变为中心。
波利比乌斯撰写的通史从公元前218年第二次布匿战争爆发开始,到公元前146年第三次布匿战争结束,建立统一的罗马帝国为止,时间跨度约70年。这本书共分四十卷,现在只有前五卷保存完整,其他各卷都不完整,只剩下长短不一的片段。但从这些留存下来的部分,我们还是可以一窥全书的轮廓:前两卷是导言,简单追溯了第一次布匿战争的历史;然后描述了第二次布匿战争期间罗马与迦太基的殊死斗争,详细论述了罗马政治制度的特点,解释了罗马为什么能够转败为胜,最终打败迦太基。然后描述第三次布匿战争和迦太基的毁灭,以及罗马在东地中海发动的战争和对希腊诸国的征服;最终神庙由罗马帝国建立。Politibia写这本书是着眼大局,目的很明显。这本书主题明确,首尾一致,条理清晰,对罗马军事扩张和罗马帝国建立的过程进行了详细全面的描述。
波利比乌斯基本上写的是当代史,也就是公元前二世纪中叶罗马统一地中海世界,建立大帝国的历史。他是他那个时代的见证人,所以他的记录具有不可改变的价值。后来研究罗马史的人,还得从他提供的事实材料说起。
更重要的是,波利比乌斯有一套比较完整的史学理论和方法,在古代史学家中是出类拔萃的。他在西方史学史上树立了典范,后来很少有人能超越。波利比罗马历史学家李维早了大约一个半世纪,但他在某些方面却远非李维所能企及。
波利比乌斯的作品有以下显著特点:
(1)视野开阔,对“世界”有着大体的看法:波利比乌斯记录的不仅仅是罗马的历史,而是他所知道的“世界”的历史。在他的作品中,地中海沿岸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占了应有的比重。波利比乌斯说:“我描述的历史是从数字140‘奥林匹克’开始的。.....从这个时候开始,各国的历史开始成为一个联系在一起的整体:意大利、利比亚、希腊、亚洲,各地发生的历史事件都相互影响。而所有那些历史事件的发展趋势将最终统一起来……”波利比乌斯认为单写个别历史事件是没有意义的。只有用世界通史的眼光,才能衡量世界通史中的个别历史事件,才能正确评价它们。
(2)一丝不苟的求真精神:波利比乌斯继承和发展了伊迪丝的观点,坚持史籍必须真实、诚实。他写道:“真理对于历史就像眼睛对于人类一样。如果有人的眼睛被挖出来,这个人会终身残疾;同样,如果从历史中挖出‘真理’,剩下的就不是废话了。”
波利比乌斯指出:“历史学家不应该用奇闻轶事来取悦他们的读者,而应该如实记录他们的话,不管这些话有多平凡。史学的目的与戏剧正好相反。剧作家用最感人的句子打动了观众一瞬间;历史学家以真实的事件、真实的话语取信于人,让严肃的学者永世受益。”
波利比乌斯认为:历史学家必须抛弃一切个人偏见和党反对分歧的感觉,让自己成为一个公平公正的法官,从大量的事实证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他特别提到了“史德”的重要性,说一个历史学家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绝不能凭主观好恶歪曲事实。波利比乌斯非常重视实地考察。为了查明真相,他去了西班牙、高卢、利比亚等地拜访他。为了描述迦太基将军汉尼拔在第二次布匿战争中如何翻越阿尔卑斯山,入侵意大利半岛,他沿着汉尼拔当年行军的路线,亲自前往。
(3)强调独立思考,不要相信别人的记录:波利比乌斯也引用别人的作品,但他在引用之前反复研究过,从不相信。波利比乌斯强调,历史学家应该独立思考,决不能倚门从众。例如,费边·毕克托最后是罗马著名的历史学家,但波利比乌斯告诫人们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要相信皮克托所说的一切。波利比乌斯非常严格地自律,他写道:“我要求我的读者注意,如果我同时代的人或未来的人发现我的作品中有任何故意歪曲事实或做出不准确记录的地方,那么你可以毫不留情地批评我!”!……"
(4)重视历史的因果关系:波利比乌斯认为,研究历史的目的是吸取过去的教训,了解古今的变化,因此需要揭示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他写道:“单独描述一件事当然有趣,但没有教育意义;如果能把因果补上,那么历史的研究将会硕果累累。因为,用历史事实来比较我们的现状,我们就可以得到推测未来的方法和依据..."
(5)强调历史的示范作用:波利比乌斯早就主张,历史是一门学以致用的学问,不是给那些急于从过去学习,寻求章句的人看的。历史的价值在于它的示范作用。波利比乌斯认为历史是“基于事实的哲学”。他认为历史具有实用价值,不仅可以开阔人们的心胸,还可以作为人们行动的指南。因为历史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活生生的先例。他写道:“从研究历史中获得的真知灼见是对现实生活最好的教育。因为历史,也只有历史,使我们能够在不涉及实际利益的情况下训练我们的判断力,并在事情发生时采取正确的政策……”他进一步指出:“就政治生活而言,最好的教育和训练是研究历史。鉴于前人的错误,只有这样才能教会人们如何勇敢面对困难,战胜命运。没有别的办法了。”
波利比乌斯谆谆告诫:历史学家要用笔写历史,不偏不倚,为后人记录真相。但是,求真精神和培养目的有矛盾吗?波利比乌斯斩钉截铁地指出:历史学家的诚信与教育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只有他所写的是信仰史的真实记录,才能教育后人,达到教育的目的。如果故意歪曲事实,伪造历史,人的素质就成了大问题,就无法取信于人,更别说教导后人了!
以上仅针对犹豫不决者。有了这些优势,波利尼西亚就不朽了。
此外,波利比乌斯是一名军事科学家。他写了《孙子兵法》,但是已经失传很久了,没有像他的历史著作那样流传下来。
波利比乌斯和中国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约公元前145-86)都是公元前二世纪的人。但波利比阿碧司马迁大五十多岁,司马迁在近八十高龄去世时才二十多岁。当时的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相互辉映,产生了各自的大历史学家。虽然中国与希腊罗马万里相隔,当时也没有直接的交通,但这两位大历史学家的历史观有很多重合之处,这在史学史上也是难能可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