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李三到底指的是谁?找到解决办法

民间传说中的燕子李三有很多种:一种是河北保定涿州的“燕子李三”,原名李景华。他年轻时随叔父定居沧州,因为有时会把一些偷来的东西分给穷人,所以被认为是义贼;一个是山东禹城的李绳武,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他是个彻头彻尾的强盗,被枪毙了。但最早的年代是河北沧州的李云龙。李云龙出生于1837,在家族中排行老三,是第一个使用“燕子”这个绰号的人。

1)李云龙

燕子李三,历史上沧州人。他来自沧州市献县城西的何琳镇东镇村。他的第五代李淑珍先生于2013去世,他的第六代、第七代、第八代孙辈都在这里。李家家财万贯,献县周围的老人都知道这件事。县志办公室编纂的《献县志》和《四十八村地方志》也记载了镇上有一个燕子李。

燕子李的真名是,她的小名是。献县东镇村人。出生约1837。擅长飞檐走壁。“燕子李”是最老版本的燕子和真正的燕子。

他活跃在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侠名远播,家乡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2)李景华

李景华,又名李红,男,1895,河北涿州人。年轻时,他随叔叔去了沧州。沧州习武的人多,他跟着老师练武。爬墙树是小菜一碟,一般人是够不着的。因为家里穷,他稍微大一点就开始到处偷东西。他曾多次在河南、湖北等地作案,曾盗窃洛阳卫戍司令白剑武的财物,名声大噪。为了提高自己的技能,李景华隐姓埋名到少林寺学习艺术,并努力了几年,功夫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之后,他沿着平汉铁路线来到平金地区,一度住在北平右安门外的车厢里,敢作敢为,大量作案,很快就有了“燕子李三”的称号。1936 65438+10月9日,李景华因长期吸食鸦片在北平看守所病逝,终年40岁。

李景华也被认为是正宗的燕子李三,原因有三:首先,这是由于李景华的第一个名字燕子李三;其次,当时北平许多报纸在各种报道中称李景华吞并李三。1927 8月13的早报称之为“著名的黑贼(钱)吞李三”。7月3日,1929,伊势日报在《越狱再被捕的小偷》一文中,将李景华的名字标注为括号内的“李三,小燕子”...此外,当时的警察、法院和监狱也在其文件中使用“李三、燕子(李景华)”的称谓。

李景华在盗窃中很少失手,因为他每次作案都要经过彻底细致的调查,并配有特殊的药剂和各种钥匙。因为经常穿五六双布底袜子,所以作案时噪音小,不留痕迹。李景华确实有能力跃过田埂,但爬过屋檐多是借助树、杆子,或者推墙借力,用手扒着走,不可能在旱地连根拔起洋葱。

清末民初,燕子李三与霍元甲、黄飞鸿、王五齐名。鲜为人知的是,被称为“燕子和李三”的李景华与洛阳有着不解之缘。1916,李景华随江湖团队来到罗阳,是个艺人,可惜受了委屈,被班长踢出了美术班。身无分文、走投无路的李景华和几个年轻的乞丐结拜为师,取名“燕子李三”。

所谓真正的李三,也就是历史学家公认的燕子李三,也就是李景华。从65438年到0895年,李景华出生在河北涿州。年轻时,他随叔叔去了沧州。沧州习武的人多,他跟着老师练武。爬墙树是小菜一碟,一般人是够不着的。他的辩护律师蔡力回忆说:“沧州人习武很多,他在那里学了一些武术...十八九岁时,他随沧州的流浪队到河南洛阳演出。我在洛阳的时候,队里的住处丢了东西。人们怀疑他,把他赶了出去。他生在洛阳,没地就靠偷东西过日子。”有一次,他看到洛阳卫戍司令白剑武恃强凌弱,非常生气,于是在夜里潜入白宫,偷走了他佩戴的左轮手枪,用武装腰带把手枪挂在自家后花园,并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燕子李三将在此造访。”这让白建武很生气,但又怕这个消息伤了他的面子,所以没有打。之后,李景华偷了当地几个大亨,引起了当地上流社会名流的反感,当局到处逮捕他。李景华为了逃脱追捕,匿名去了少林寺。

从少林寺出来后,李景华流浪到平金活动。他的罪行有两个特点:第一,他盗窃富人家,从不骚扰穷人;第二,作案后总要留下一些痕迹,比如效仿小说中花、白菊花等盗贼的做法,在作案的地方插上一个用白纸折叠的“燕子”,或者留下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燕子”几个字,以此表明智者不做见不得人的事,做事情要有英雄气概。这使他出名,因此有“燕子李三”的绰号。

3)李绳武

李三是一只来自山东禹城的燕子,名叫李绳武。李绳武,虞城李家庄人,自称“燕子李三”,因为他在兄弟中排行第三。小时候练过一些拳脚功夫,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他本来不是一个侠客,后来却发展成了一个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人。传说李绳武曾潜入山东省政府主席韩复举的住所,成为国民党统治时期著名的告密者。因为行踪飘忽,又姓李,所以有人把他和京津有名的大盗联系在一起。

4)

由于清末民初的动乱,人们对侠义的心理追求和对侠客的渴望,把一些小偷和义士做的正能量的事情变成了吞李三。因为燕子李三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给这些人贴上燕子李三的标签是合理的。民国时期,以河北为中心出现了多达十几个所谓的燕子李三。许多江湖盗贼经常假借李三的名义四处行窃,以掩盖他们的真实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