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上海故居游记
鲁迅故居占地78平方米,建筑面积222.72平方米。屋内陈列着主人生前用过的珍贵物品和书写用具(故居的家具大部分是原装的)。
故居按照鲁迅生前居住时的场景复原;房前有个小花园,种着桃树、紫荆花和石榴。底楼前室是客厅,沿西墙摆放着瞿秋白留下的书柜和书桌。里屋有餐厅,东墙放着西式衣架帽架。
二楼前室是鲁迅的卧室兼书房。东边是一张铁床。沿着西墙,有一个衣柜,一个茶几,两个藤椅和一个镜桌。外来打印显示在镜台上。一幅周海婴出生于16年的油画挂在三角墙抽屉柜的顶部。南面的窗户覆盖着彩色玻璃纸。窗下是书桌,放着文具、烟具、花具。窗墙上的日历依旧:民国25年(1936),10,19,台上闹钟的指针停在了清晨5点25分,显示着鲁迅逝世的日期和时间。二楼的后屋是储物间,有储物盒、柜子、吊篮等。储藏室后面是浴室。
三楼的前屋有一个阳台。迎海和保姆的卧室里,除了一张大床,室内陈设简单。里屋是客房,简单的被褥、桌椅、书柜,鲁迅在这里盖了瞿秋白、冯雪峰等* * *制作人。三楼后面有楼梯通往楼顶。鲁迅初到上海,住在京云巷23号,每天总要去日本朋友内山开的书店看书买书。随着交往的深入,鲁迅和内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内山始终忠实于他们的友谊,并试图保护鲁迅的安全。此外,鲁迅与* * *产党早期领袖瞿秋白也有很深的交情(瞿秋白故居离鲁迅故居很近)。1935年6月,瞿秋白被国民党杀害。为了纪念他死去的朋友,鲁迅最后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出版和翻译瞿秋白的《海之森林》上。这一年他经常生病,体重只有37公斤,但他依然支撑着病体,坚持一遍又一遍地看校样,表达对死去朋友的无限深情。
1936 10 09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在寓所中逝世,享年56岁。鲁迅去世已经70多年了。他作为思想家和作家的价值并没有被历史冲淡,反而变得更加清晰和光明。鲁迅的光辉一生正如毛泽东的评价,是“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的“苍老不变的青春热情,不屈不挠的军人至死不渝的精神,将以其精湛的作品永留人间。”
鲁迅故居里的大部分家具都是原装的。鲁迅死后,许广平搬到淮海中路的淮海广场时把它带走了。是1950鲁迅故居修复时许广平捐赠的。
这个亭子的名字是已故总理周恩来。建筑外观具有鲁迅故里绍兴民居的传统风格。馆内展品17000余件,总体介绍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发展和战斗历程,重点介绍了他在10年间在上海的社会文化活动。
在抗日战争期间,鲁迅故居被日本人占领。抗战胜利后,这里曾是茶叶专家吴觉农住所的一部分。
1949年,民生实业有限公司获准作为该公司投资的太平洋轮船公司的员工宿舍。
1950年春,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复华东文化部筹建上海鲁迅纪念馆时,决定恢复鲁迅故居。同年9月,大陆新村9号被征用。经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鲁迅夫人许广平(时任国务院副秘书长)来沪指导筹备工作。经过多次调查核实,在许广平的指导下得以恢复。
1951,1作为上海鲁迅纪念馆的一部分,10月7日对外开放,1952,3月1989对外开放。1959于5月26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