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的发展史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薛明”和“薛之辩”的逻辑理论。《荀子·郑明》尤其是《莫箐》是一部集大成之作,系统研究了名、言、辩等等同于言、命题、推理、论证的对象,逻辑思想丰富,但由于掺杂了一定的政治、道德理论,没有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
古印度的逻辑理论叫“因”,“因”是指推理的基础和原因;“明”是指知识和智慧。陈那的“因明正理论”和商羯罗的“因明正人论”是其代表。例如,讨论了推理的形式,提出了“三分支理论”。但是,为佛教服务的理由未能抛开思维的具体内容,成为数学形式的科学。
古希腊学者对逻辑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形成了独立的系统理论。亚里士多德的六部逻辑著作被后人收藏为工具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关于词项的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被西方人誉为“逻辑学之父”。
亚里士多德之后,斯多葛学派研究命题的逻辑。它不同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但和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一样,属于演绎逻辑体系,共同成为传统逻辑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批判性思维”(意指有目的和自我校准的判断)在美国和欧洲兴起。这种判断表现为对判断所依据的证据、概念、方法、标准或语境的解释、分析、评价、推论和说明。
扩展数据
集合研究的是逻辑真理和逻辑术语,是形式上的东西,与推理命题的具体内容无关。从这个意义上说,逻辑是一门研究形式的科学。
虽然逻辑真理是超越具体经验的空洞真理,逻辑语词描述的是提取具体内容的形式结构,但在人们的认知和思维活动中,在科学理论知识的建构中,逻辑语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科学理论中,综合命题和分析命题具有不同的作用。虽然综合命题来自经验,传递经验信息,但如果只有综合命题,那么即使所有命题都为真,我们得到的也只是事实和真理的集合,只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的,而不能解释什么是真的。
当我们对这些命题的真实性产生怀疑时,就不能指望从这些命题中得到可靠的解释。而且,综合命题描述的是与过去经验相关的事物,从中得不到对未来的预测和对不可观测事件的推测。解释和预测是科学理论的基本功能,也就是说只有综合命题不能构成科学理论。
百度百科-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