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1.爆发原因:英法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了在中国的侵略利益。

第二,经过:

1和1856年,英国在广州黄埔从中国船“箭”号上抓获海盗,并派兵攻打广州。法国以法国天主教神父马莱在广西西林遇害为借口侵略中国。

2.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炮轰大沽炮台后,清政府在英法侵略者的恐吓下,与俄、英、法、美签订了《天津条约》。

3.第二次大沽口战役,英法联军战败。1860年,英法联军从北塘登陆,入侵天津,再入侵北京,劫掠焚毁圆明园。清廷派易信为全权公使,负责中英、中法和平谈判和签订《北京条约》。

结果:英法联军撤退后,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大量领土被割让,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进一步加深。

第四,影响:

1.政治上,鸦片战争后,随着中国的领土、疆域、司法、关税、贸易主权开始严重受损,逐渐从独立国家沦为半殖民地。

2.经济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鸦片战争后,随着产品对中国的倾销和对中国丝绸、茶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市场。中国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开始进入半封建社会。这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崛起。

3.在阶级关系上,鸦片战争期间的巨额开支和对英国的战争赔款,最终都加到了人民身上。同时,贪官和土豪的敲诈勒索和剥削,进一步激化了本已尖锐的阶级矛盾,推动了太平天国运动。

4.思想文化方面:鸦片战争后,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旧观念,关注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抗侵略的途径,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冲击。

5.社会矛盾:随着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从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中国进入了反侵略反封建的旧民主革命时期。

扩展数据: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联合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英法两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在华侵略利益,利用中国太平天国运动,以亚罗事件和马父事件为借口,联合打击清政府的战争。

由于英法分别以阿罗事件和马神父事件为借口发动战争,被英国人称为“阿罗战争”。又称“英法远征中国”或“第二次中英战争”。

同时,由于这场战争可以视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即鸦片战争,与第二次相对)的延续,因此也被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联军入侵圆明园,掠夺珠宝,焚毁。俄国出兵参战后,声称“调停成功”,胁迫清政府割让654.38+0.5万多平方公里领土,成为最大赢家。战争以清政府被迫签署《北京条约》而告终。

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先后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爱辉条约》等和平条约,列强侵略加深。中国因此失去了东北和西北654.38+0.5万平方公里以上的领土。战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维护其统治。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进入中国大陆,并日益扩张。驻京外交大臣加强了对清政府的影响和控制,中国社会进一步半殖民地化。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是因为清政府政治腐败,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不抵抗妥协投降,必然军事失败。

一、《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把香港岛割给英国。(领土主权的丧失)

2.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贸易主权的丧失)

3.中国向英国支付了21万元人民币的赔款。21万元的构成是:赔偿鸦片600万元,偿还英国商人债务300万元,英国军费1.2万元。(大量白银外流)

4.英国进出口货物在中国的纳税是中英双方共同商定的。(关税主权的丧失)

5.英国商人可以自由地与中国商人进行贸易,不受“公共银行”的限制。(贸易主权的丧失)

6.享有领事裁判权,英国人可以在中国犯罪而不受中国法律的惩罚。

二、《中英天津条约》共五十六条,含附件;《中法天津条约》共42条,附约6条。主要内容:

1,部长常驻北京;

2.增设牛庄(后改为营口)、邓州(后改为烟台)、台湾省(后改为台南)、淡水、潮州(后改为汕头)、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3.外国传教士可以进入内地自由传教;

4.外地人可以在内地旅游和贸易;

5、外国商船可以在长江港口停泊;

6.修改关税,降低商船吨税;

7.英国赔款四百万两,法国赔款两百万两。

百度百科-第二次鸦片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