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谢佳河的历史典故

谢佳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

上连荆州,下连武汉,下连江汉平原,曾是荆楚的交通命脉,其悠久悠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历史:屈原被流放,离开杜云,沿着这条河的东边,穿过湖南洞庭来到这里。

楚辞中“沧浪之水清,我能立于缨上”。这条河是古代汹涌澎湃的波涛。

至今“卓英台”旧址还在。

上游5公里有个湖,是屈原写《离骚》的地方。

“湖上阅骚”是监利八景之一。

清代王百信的诗中有“椒兰频烧倒酒,有权自湖吊汨罗”。

如今,沧海桑田,当浩渺的烟波离开湖面时,已经是一片广阔的粮田。

逆着夹河而上,有火炬堤,有乌鸦铺;夹河下游,有一个被掩埋的夹口(毛家口)。

这里描述的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在部下兵败鄱阳后,日夜逃亡,投奔“乌鸦店”。天亮了,他怕被敌人发现,只好卸下盔甲,隐藏行踪。于是就有了“卸甲”河和“埋甲”口的由来。

记得我在毛家口上初中的时候,被三五个同学邀请去参观毛家口另一边杨林环陈有良的72座假坟。

陈友谅是我童年心目中伟大的农民英雄。

杨林环也是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战士杨子珍英勇作战、壮烈牺牲的地方。

谢佳河是英雄的河流。

谢佳上游20公里处是周老嘴,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首府,贺龙、周逸群、段德昌等伟人曾在此战斗。它是著名的革命烈士刘志勋殉难的地方。

刘志勋烈士的忠骨已被古老的沧浪河掩埋。

谢佳下游20公里处,是红色苏维埃著名的洪湖革命根据地瞿家湾。

在这场革命的摇篮里,在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许多波澜壮阔、可歌可泣、英雄悲壮的故事被翻译出来。

杨子珍抗日救国,为国捐躯的故事尽人皆知。

尤其是他深爱的妻子,怀中未满月的虚弱儿子,躺着哭的“挽歌”,妇孺皆知。

去孝堂,见血灵,泪滚滚;

哭吧,杨子真,奴才的老公。

……

它唱十遍,哭十遍,让人落泪。

50多年来,只要有农村妇女聚集的地方,仍不时能听到这首“挽歌”;只要歌曲在一起,观众马上会沉默,再次抽泣。

这首“挽歌”激发了很多人的抗日斗志。

土生土长的谢佳人郑宜宝(原武汉大桥局局长、党委书记)率新四军镇守小河口,日寇三年不敢西移半步。

谢佳河是母亲河。

千百年来,他们用自己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荆楚优秀的儿女。

或许是几千年的文化沉淀,荆楚更多的是忧国忧民。

谢佳上游有武昌、神场、黄歇。

武昌和沈昌都是楚平王时期伍子胥和沈的故乡。

都有拔山填海的勇气,都有才华。

伍子胥和沈是同窗好友。

伍子胥为报杀父之仇,历经15年的艰辛,灭楚于吴,鞭尸。

沈回到,痛哭了七天七夜,才让迟收复楚国。

所以历史上有“三个楚英雄存在,安全是两个人”的传说。

子胥庙和鲍旭庙遗址仍然存在。

黄歇口也是淳沈骏的故乡。

淳,姓黄,能言善辩,博览群书。他在楚二十余年,是礼部下士,与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竞争,广纳天下英才。门下三千食客,“其上客皆踏珠”;出兵救赵攻秦,后灭鲁;在高烈王的协助下,楚国一度复兴。

在谢佳的东南岸边,东汉时期出现了一位受人尊敬的人物。他姓胡,名广,字始。

主政朝纲三十余年,“三任太尉,亦任太傅”。从安帝到灵帝,辅佐六帝。首都有“不理一切问卜式”的好名声,活到了83岁。他死的时候,灵帝亲自给他办了葬礼。

后汉书说他“自汉以来,未有人丁大臣之盛”。

在现代历史上,谢佳河孕育了许多有权势的人物。

方圆距谢佳仅50公里,是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核心,湘鄂西红色政权所在地。

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这里卷起的湘西、鄂西风暴震惊世界,创造了一个火热的时代。

在谢佳南岸的窦家口革命烈士陵园,松柏环绕,长眠着为国捐躯的无名烈士的忠诚。

谢佳河是一个富饶美丽的地方。

正如汉代的梅成在《七发》中所写,“南望景山(景山即景泰,在谢佳河北岸。

)”中描述的景色:

阳鱼跳跃跳跃,搅动着翅膀和鳞片;

我是一株药草,我是一株药草。

女桑柳,平叶紫茎;

苗宋张瑜,文章造天;

梧桐圆融,很有希望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