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风景区的建筑特色
宏伟的姜太公神庙在河边,在乱石的右上方。房子建于唐贞观初年,明嘉靖年间翻修,清乾隆二十六年重修。寺前有四棵参天古柏,高40余米,枝粗根深,枝叶繁茂,相传为唐代所植,为钓鱼台景观之一。周文王寺,从姜太公寺到盘山。王文寺依山而建,瓦重檐险,布局严谨,工艺精湛。在河对岸的山腰上,有更宏伟的吴王寺和无极寺。无极寺有一根打柴用的铁扁担,重60斤,文革中丢失。据《钓鱼台碑》记载,自唐代以来共有17座寺庙和祭祀殿,40余座殿、廊、臂、台。现在大部分都重建修复了。从投石下河,河水一层一层落下,浪花飞溅,向下游倾泻而下,形成深潭,宛如朵朵雪莲。离抛石100米处,有一深池,水面宽阔,水色清澈,名为紫泉。泉水边的河中心镶嵌着一块应时花岗岩巨石。巨石上有两条平行光滑的浅槽,长40厘米,深15厘米。据说姜子牙来这里隐居后,经常在这里钓鱼,时间一长,就在巨石上跪出了两道沟痕。钓鱼台由此得名,侧岩壁上刻有钓鱼台三个巨型篆体。
从投石回水,两岸山对峙,山谷狭窄,谷坡陡峻,水流湍急,故称“一步过切鱼河”。沿着峡谷再到山谷,突然变宽了。一座双拱坝挡住了去路,这就是钓鱼台水库。钓鱼台水库,坝顶宽2m,坝长200m,坝高50m,水深45m,总库容2.55m立方米,1973开工,1978+2月竣工,可灌溉农田2200公顷。水库大坝东端有一座八角亭,记载着大坝的开工时间、人力和竣工日期。它综合了古代亭台楼阁和现代建筑艺术的风格,典雅精致。大坝中间有一座观景建筑。登上观景塔,整个景区尽收眼底。钓鱼台水库为这里增添了不少风景。夏秋两季,碧水荡漾,周围的山红绿绿,湖面倒影美不胜收。游客乘船或游艇漫游水面,仿佛置身于桂林漓江和杭州西湖,十分惬意。洪水从大坝一侧溢出,从大约40米高的瀑布上落下。瀑布飞泻而下,像一条白色的练垂,像一条银河倾泻而下。声音震耳欲聋,水滴溅到几英尺外。阳光照射在迷蒙瑰丽的水雾上,竟幻化成七彩彩虹,云蒸夏薇,蔚为壮观,充满诗情画意。冬春季节,水库结冰的水面光滑如镜,雪落在群山之间,银装素裹,一片银色的世界。厚厚的冰层成了游客的天然溜冰场。水库的自然风光与人工建筑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迷人的风景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