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哈尔滨依兰县属于哪个省?

所属:黑龙江哈尔滨市依兰县。

依兰县面积467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9万(2004年)。

县人民政府驻依兰镇,邮政编码:154800。代码:230123。区号:0451。拼音:依兰仙。

行政区划

依兰县辖6镇2乡1民族乡:依兰镇、达连河镇、江湾镇、三道岗镇、道台桥镇、红克力镇、团山子乡、龚宇乡、英兰朝鲜族乡。

历史的发展

依兰原名三姓,满语为依兰哈拉(即依兰为三,哈拉为姓)。据三姓记载,清初有10户以上赫哲族居住在呼尔哈河口(今牡丹江)、汤旺河入海口、汤旺河顺流而下的地方、马纳哈和呼尔哈河正东的地方。天聪年间,从呼尔哈河挑选1000赫哲族前往山东镇压。顺治二年(1645),没得过天花的赫哲族被全军营撤。“由于他的努力,赫哲族和其他人被视为新满洲,普通话是按照书(车易)。鲁耶勒、格依克勒、胡什哈里、舒慕鲁等四位祖师被编为世界领袖。”据伪满洲国《依兰纪略》“嗣随胡姓迁宁古塔,只留陆、葛、舒三姓,故称胡思帝为三姓”。简称“宜兰”。依兰在古代是慎之地,唐朝下辖渤海和黑水郡,辽国是五国之地(即阿里、彭努里、奥里米、岳里渡、岳里吉五国)。五国最西部的“月里集”第三姓是“五国头城”,又称“五国之城”,是历代重要的军事重镇。金设户部改道,先设府,后设节度使。元设虎力改军民户,明设奴才尽事守海。清初1714(清康熙五十三年)建城,三姓才合作领导衙门。1731年12月(清雍正九年十一月)批准设立三姓地方副都统,管理旗务,镇守地方。次年3月12(清雍正十年二月十六日),二等侍卫觉罗被任命为副总司令。所辖领土包括黑龙江下游、松花江中下游和乌苏里江流域,以及沿海地区和库页岛。三星是松花江航道干线的重镇和中继港。1905(清光绪三十一年),吉林将军奏称:“三姓一城,是吉江(简称吉黑)门户,松花江、牡丹江向东汇合的地区,土地肥沃,户籍丰富”,请求成立政府。1906年2月15日(清光绪三十二年正月二十二日)获准设置宜兰府,并转入滨江道。知府于同年八月二日(农历六月十三)开宜兰关。1909年6月2日(清宣彤元年4月15日),清廷批准在依兰府城设立东北驻防道,管理依兰、密山、临江(今同江)边境事务和东北边境沿线的驻防事务,以及依兰等地的关税和交涉,并裁撤三姓副总司令。民国成立后,1913年3月,宜兰府改为宜兰县。1965438+2004年6月,东北路改为宜兰路,宜兰县归宜兰路管辖。1929年2月,依兰路撤销,直属于吉林省管辖。全县总人口为654.38+064万,为二类县。东北沦陷后,开始划归吉林省,6月1934划归三江省。

1945抗日战争“九三”胜利后,依兰县划归合江省管辖。1947年春,划定土龙山、红克力周边地区,在土龙山设益东县;划出双河区,在双河区设立双河县;划定刁岭、三道通,在刁岭区设刁岭县。宜兰原来的版图“一分为四”。1948年6月,宜东县撤销,其北部宏克力地区划归依兰县,其南部土龙山地区划归桦南县。1949年5月,河江省撤销,依兰县划归松江省。根据1953人口普查,全县总人口为117000人,为丁等县。1954年8月,松江、黑龙江两省合并,归黑龙江省管辖,划入河江特区。1985 1月,合江地区正式撤销,由佳木斯市领导。从1991 4月1,划归哈尔滨领导。

1992,依兰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松花江中游,县城位于牡丹江和倭肯河汇入松花江的交汇处,三面环水。西与方正县、通河县、铁力市接壤,北与宜春市、汤原县、佳木斯市接壤,东与桦南县、勃利县接壤,南与林口县接壤。全县总面积4658平方公里。全县辖7个镇,13个乡。1992年末,全县总人口36.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5万人;满族、朝鲜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人口约2万人,占总人口的5.3%。县政府设在依兰镇。(以上摘自《黑龙江省志地目录》)

依兰是满语“依兰哈拉”的简称。清初,这座城市曾叫河滩卡山(汉语叫古城屯),后因居住着赫哲族葛、鲁、胡三姓而改名为依兰哈拉,成为此地的地方宗主。在汉语中,宜兰哈拉意为“三姓”,宜兰意为“三”,哈拉意为“姓”,以下简称“宜兰”,至今仍作为地名使用。

夏宇商家谨慎;汉晋为低地;南北朝时期,属安固部领地。隋伟_ _;唐属呼韩州;金属呼啦路;元为府古达勒达(指女真诞生之地);明是胡尔哈部;清初,努尔哈赤征服东海的萨哈公司时,将居住在这里的黑龙江流域的赫哲族三大姓氏——格依克勒(格姓)、胡氏哈日(胡自然)、卢叶勒(卢姓)迁走。康熙五十四年(1715),建城,设协。这座城市的原名是河屯格山(中文叫古城屯),被王兴占领后改名为依兰哈拉(中文的三姓)。雍正十年(1732),设立三姓副总司令,管辖松花江、乌苏里江、黑龙江下游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三姓副总司令归吉林将军管辖。光绪八年(1882)建立三姓会馆,三十二年(1906)建立宜兰府。民国十八年(1929)成立东北政务委员会,县直辖于省。依兰是吉林省下属的一个二级县。伪满洲国大同元年(1932),宣布省厅官制,东北设立为五省。依兰县仍然属于吉林省,是A级县。康德元年(1934)十二月,实行地方行政机构改革,东北分为十四省,依兰归三江省管辖。此后,这个县在历次行政机构改革中都归三江省管辖。直到东北光复,民国36年(1947)公布东北新省区计划。伪省合并为九省,依兰归河江省管辖。全国解放后,东北分为三省,依兰县划归黑龙江省管辖。

链接:宜兰县志的历史沿革

2000年,依兰县辖7个镇,65,438+00个乡,65,438+0个民族乡:依兰镇、达连河镇、江湾镇、三道岗镇、道台桥镇、红克力镇、德裕镇、土城子乡、岩屋基乡、长岗乡、虎林乡、平原乡、团山子乡、永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为364108人。各乡镇人口(人):依兰镇73430达连河镇37522红克力镇13885道台桥镇20037三道岗镇22319德裕镇15231江湾镇10748岩屋基乡14958。乡14185龚宇乡17144团山子乡18596平原乡19566虎林乡18405长岗乡16109土城子乡976544。

2020年6月,依兰县被列入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县(东北抗日联军区)。

2020年6月2日65438农业农村部认定依兰县为全国第四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18年2月22日,依兰县被列入2017年度全国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市、区)名单。

20111 2月20日,依兰县被列入第三届全国文明村镇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