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半月里村:离海不远,有一群“山民”。

海边山科畲寨风情

在离海不远的新安半岛上,坐落着一个典型的畲族村落——福建宁德霞浦半月里村。

畲族是山区的一个民族,人们常称自己为“山民”。但半个月的祖先,300多年前就走出大山,生活在海边。

作为中国唯一的畲族历史文化名村,该村至今仍保留着畲族原始的传统文化。

如果能在农历三月初三来到这里,就能感受到畲族更加浓郁的风情。刚做好的糍粑,卖畲族土特产的小摊,起书写功能的畲族民歌,这一天都能看到。

如今,依靠旅游业、茶园和果园,村里每年能收入上千万元,村民过上了富裕舒适的生活。

安顿半个月

半月里村的村民大多姓雷。清康熙二十二年,雷的祖先先在霞浦深山里定居,靠种些红薯、茶叶、挖些竹笋为生。

直到雷家第四代雷志茂搬到海边。

雷志茂年轻时出去读书,开阔了眼界。在回家的路上,他路过海边一个叫“半路”的地方,发现官道经过。他预料到这里未来的发展会很好,于是动员全家搬到这里。

来到“半路”后,雷家根据这里的地形特征,将村子改名为“半月”。

凭借着村里海陆通衢的地理优势,人们开始在这里买卖茶叶,他们把当地的茶叶运到福州,又把省城的布帛制品卖到台湾省。回程时,他们把它们运回台湾省的特产。

就这样,大量拥有半个月财富的人逐渐聚集起来,开始重建村庄。龙熙宫、石勒祠堂、举人府等大型建筑拔地而起。

修一条出村的路。

然而,随着古官道的没落,曾经热闹的半月渐渐归于沉寂。到2002年,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800元。

不甘心穷半个月,人们想改变这种状况,但是出村的路破旧不堪,限制了村子的发展。

为了走出大山,大家开始投身于修路。条件好点的家庭捐钱,没钱的家庭投工投劳。

没有钱买原材料,大家就利用下班时间到处捡石头,自发分成筑路队分段施工。

两年后,一条平整简易的乡村公路终于建成了。从那以后,村里的农产品卖出去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

留下老人,建立新的村庄

路通了,村民的生活也逐渐有了改善。此时,新的问题出现了。

当时清朝的村子年久失修,住起来很不方便。

大家都想修祖屋,但总起来,比盖新房还贵。拆了重建,却舍不得。

为此,村民们向当地政府求助,在古村旁边开辟了一片空地,建起了一个新村。在建设新村的同时,政府投入654.38+0.3万元对旧村进行修缮。

就这样,人们在新村住了半个月,还保留了古村落。每到过年过节,大家都会回古村落祭拜。很多人还在古村落里做导游,摆地摊。

2012年,半月里村成为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几年时间,政府投入3000多万元,不仅完成了新村的水电改造,还铺上了柏油马路。每年有1.3万游客来这里探秘过去,感受畲族风情,村民人均年收入也水涨船高,达到2.2万元。

300多年前,畲族人走出大山,闯出了一片新天地。在今天的半个月里,人们延续传统,拥抱时代,见证美好未来。

今晚20:00,走进福建半月里村,感受一个畲族村寨的魅力!

“记住乡愁”乡村振兴系列

播出内容:《半月村——百年畲寨家园》

播出时间:2022年3月17日周四20:00。

播出频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

编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