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参加的三大战役,作战部队的名称是什么?
辽沈战役
东北之敌魏集团,有四个团,十四个军四十四个师共五十五万人,被我分割包围于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干的地区。其中,东北“剿总”总司令魏率第八兵团(周福成)、第九兵团(廖耀湘)共八个军二十四个师三十万人,以宋沈阳地区为防御中心集团,确保沈阳,伺机增援长春、锦州;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郑洞国率第二军六十师共十万人防守长春谷城,牵制我军主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所长范率六兵团四个军十四个师十五万人防守义县秦线,重点防守锦州、晋西一带,保证与关内的陆海联系。敌人试图集中兵力,集中守备,以牵制东北我军,并试图打通北宁路。如果形势不利,他们会撤退到海关。
东北冬季攻势后,为适应“兵团大、正规化、攻坚战”的需要,我军以长春周边、长春与沈阳之间为主要驻地,先后进行整编,加强了以炮兵为重点的特种部队建设。到辽沈战役时,东北野战军已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7个独立师60多万人,政府机关和地方部队总兵力达百万人以上。与东北敌人的实力相比,我军有相当大的优势。东北解放区已经拥有东北98%以上的土地,86%以上的人口,控制着95%的铁路线。
为了就地歼灭东北之敌,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不理会长春、沈阳之敌,主力南下北宁路,先歼晋豫段之敌,攻占锦州。锦州是东北敌军通往关隘的咽喉。取此战略要点,既隔断了傅与魏的联系,又便于我军向两翼机动,合围东北的魏集团,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又可诱使沈阳之敌出援,从而为打运动战创造条件。因此。攻取锦州是整个战役的关键。只要攻占锦州,就掌握了战局的主动权。但林彪起初不愿随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作战,后来又不敢集中优势兵力进攻歼灭锦州之敌,甚至想回长春,表现了林彪的右倾保守主义。
为配合东北战场,中央军委还指示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发起查绥战役,牵制傅集团,使其无暇东顾。
根据中央军委指示,东北野战军于9月10日决定将作战部署在北宁路以南,以6个纵队4个师对付锦州范集团,3个纵队在沈阳以西,2个纵队在沈阳以北对付沈阳之敌,防止长春之敌突围。第一兵团指挥12纵队和6个独立师包围长春之敌。
9月12日,我军在东北发起了辽沈战役。至10月1日,绥中、沙后所、兴城、易县之敌被歼灭,塔山、高桥被占领,北宁路锦州至秦皇岛段之敌被分割孤立于锦州与晋西、葫芦岛、秦皇岛、山海关之间,完成了对锦州的包围,切断了东北敌军唯一的过关陆路通道。10月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慌忙决定从华北、山东抽调七个师,连同锦西、葫芦岛四个师,组成十一个师,由17兵团司令员侯镜如指挥,组成“东进兵团”,在沈阳的十一个师和三个骑兵旅,由第九兵团司令员廖耀湘指挥,组成“西进兵团”。东北野战军遵照中央军委指示,进一步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锦州,以便掌握主动,决定将1纵队(欠3师)和2纵队(欠5师)从辽西调往南方参加攻金。最后确定攻晋部署为:以第二、第三、第七、第八、第九纵队16个师和第六纵队17师及主炮纵队兵力攻锦州之敌;第2兵团指挥第4、11纵队和两个独立师,共8个师,在塔山地区坚决阻击敌“东进兵团”。以位于高桥的1纵队(欠3师)为总预备队。此外,第五、第六纵队(隶属于17师)和10纵队(隶属于1纵队第三师)分别位于新民西、北,以牵制敌“西进兵团”:12纵队南下通江口地区,准备与新民方向的援军会合,拦截突破长春之敌;九个独立师在1兵团的指挥下继续围攻长春。14日,我军向锦州发起总攻,15日攻占锦州,歼灭守敌范(俘)十余万人,关闭了东北敌军的陆上逃跑路线。塔山地区援军在夺取锦州的同时,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成功保障了锦州方向的作战。
我军攻克锦州后,鉴于突围无望,长春守敌注定全军覆没。在我攻打锦州胜利和强大政治攻势的影响下,17日60军军长曾泽生率部起义,19日郑洞国率新编7军等部投降,我军解放长春。
锦州、长春解放后,蒋介石坚持廖耀湘兵团与金华、葫芦地区之敌继续东西进军,企图夺回锦州,并使五十二军主力夺取营口,使东北残敌得以由陆路或海路逃跑。这时,毛泽东指出,敌东推进对我有利;同意东北野战军不找锦缎葫芦,集中主力歼灭敌廖耀湘兵团,采取诱敌深入打大歼灭战的方针,在运动中消灭敌人;要求我东北军必须在营口及其西部、北部地区部署强大兵团,以阻敌海上退路。10月20日,我军在东北遵照毛泽东的指示。主力除留两个纵队在塔山地区继续阻击敌“东进兵团”外,由锦州地区北上,寻求歼灭敌廖耀湘兵团,并以五、六纵队退至黑山、大虎山地区,坚决阻击敌前进,以掩护我主力从两翼包抄至廖耀湘部队后方,围歼敌。到25日,敌人在黑山和大虎山的进攻被堵住了,他的退路被我切断了。眼看我主力逼近两翼,廖耀湘面临被包围歼灭的危险,于是当夜退守营口。他的先头部队在泰安附近被我独立二师阻击,误以为是我主力,掉头向东企图逃回沈阳。26日,我军发动全面进攻,对大虎山以东之敌展开大规模围歼,采取包围、分割、歼灭的战术。至28日,歼灭廖耀湘兵团10余万人,生擒敌兵团司令廖耀湘。
28日,辽西战役基本结束,为迅速歼灭沈阳、营口之敌,我东北军以1、2、12纵队赶赴沈阳,以7、8纵队转战沈南,以9纵队转战营口。11月1日,我军突入沈阳市区,敌人迅速瓦解。2号,东北最大城市沈阳宣布解放!同一天营口之敌除第52军部领导的第25师等1万余人从海上逃跑外,均被我歼灭。至此,辽沈战役全部胜利结束。晋西、葫芦岛敌十二个师于九日分别逃往天津、上海。
辽沈战役从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共歼敌36个师47万人,解放了整个东北。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一支强大的战略后备力量,对平津战役的顺利进行和民族解放的加速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各战区遵照中央军委指示,在辽沈战役前后,配合东部野战军相继发起攻势,歼灭了大批敌人。
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在陕甘宁绥远联防军区配合下,于9月7日至11月15日进行了察绥战役,解放了绥东、察北广大地区,占领了包头,包围了桂绥,歼灭敌军二万一千余人,迫使傅在平绥路上来回调兵,不敢增援东北,从而有效地配合了东北野战军。
9月16日至24日,华东野战军以攻经济困展开济南战役,歼灭守军10余万人,活捉第二绥靖区司令员王。济南战役的胜利,开创了我军夺取敌人坚固设防、重兵把守的大城市的先河,严重打击了国民党军队坚守大城市的信心,动摇了蒋介石反动军队的内部。正如中共中央在贺电中指出的,济南战役是“两年多来革命战争发展中对敌人最严重的打击之一”。接着,我军收复临沂、烟台等地,基本解放了山东除青岛以外的全境。
8月8日至13日、10月5日至18日、11月15日至28日,西北野战军先后进行了何澄战役、贝利战役和冬季攻势,歼灭胡宗南敌军6万余人,牵制了西北战场的胡宗南集团,有效配合了其他战场。10月20日至24日,中原野战军发起郑州战役,阻止了敌人调兵增援东北。
这一时期辽沈战役等战役的胜利,使全国军事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我军现在不仅质量上有优势,数量上也有优势。敌人总兵力下降到290万左右,而我军增加到300多万。这大大缩短了我们预计的战争进程,毛泽东估计还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从根本上推翻国民党反动政府。
北平-天津战役
1948年11月初,辽沈战役胜利后,敌人在华北的“剿总”傅团,面对我军在东北、华北联合进攻的威胁,成了惊弓之鸟。由于美、蒋、傅的矛盾,华北敌军是撤还是守,是南逃还是西逃,现在还不能确定。傅错误地估计东北野战军入关至少要三个月,于是下定决心立即逃跑,采取暂守北平、天津、海口,扩大兵力,静观局势变化的方针。根据这一方针,傅将所辖的蒋、傅两军缩减为四个军、十二个军约五十五万人,在以平津为中心,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五百多公里的铁路线上,排成长蛇阵。它自己的军队部署在从萍萍到张家口的平绥路,蒋介石的军队部署在北平及其以东。如有必要,他们可以离开蒋介石军队,自行逃往西方。
从全国形势来看,我军将傅集团留在华北并就地歼灭,对战局发展最为有利。因此,中央军委决定调遣华北野战军提前入关,联合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及地方武装共一百万人,发动平津战役,歼灭华北傅集团。敌人是一只受惊的鸟。能否抓住敌人,防止其南逃或西逃,是战役指导的关键。为此,中央军委决定:撤围回绥远,缓攻太原,并同意与傅谈判,麻痹敌人。与此同时,华北野战军主力于11月下旬秘密快速入关。在华北我军的配合下,首先采取夺取西线,稳定东线,不战而围西线之敌,不围东线之敌的方针,完成对敌人由西向东的包围。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中央军委指示东北先遣兵团和华北第二、第三兵团在平章段统一行动。先迅速包围张家口,吸引东来之敌西进增援,切断平章段,再分割包围平金-漳地区之敌。
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华北第3兵团于11月29日开始包围张家口之敌。为了继续向西逃窜,傅催促35军率3个师增援张家口,并在怀来地区以310师增援宣化,在长平地区以269师向西转移怀来。为夺取西线之敌,中央军委于十二月二日命令华北第二兵团急下花园,东北先遣兵团向南口、怀来挺进,以切断平绥路,分别包围无线之敌。由于东北先遣兵团11纵队于12月5日歼灭密云守军一个师,傅以为我东北野战军已入关,误判我军要进攻北平,遂慌忙决定将35军迅速调往北平,怀来、南口地区的104、16两军,将13军从怀柔、顺义撤至通县;101军从涿县撤至丰台、门头沟。敌人的这种收缩,对我军把敌人留在战场上非常有利。12月6日,敌35军(两个师)突破我张家口包围圈,向东逃窜。8日在新保安区被我华北第2兵团包围。10日、11日,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在11纵队配合下,先后在康庄、怀来地区歼灭敌16军、104军主力。至此,傅部队主力分别被我军包围在张家口和新安,敌人西进逃跑之路被切断。此时东北野战军主力已越过长城进入冀东,尚未完成对平金塘要点的包围。所以,“唯一的或者主要的,就是怕敌人从海上逃走。”为了不使敌人决策失控,尽快完成对平金塘各点的包围,毛泽东于12月11日及时下达了关于平金战役作战方针的指示,使西部各部在两周内“围而不战”张家口、新安之敌,东北野战军主力不惜疲劳 不怕减员,不怕饥寒,以最快的速度同时切断天津、塘沽、天津三地的敌人联系。 同时指示我淮海前线部队“两周内不作最后歼灭安排”,以稳住敌人,使其难以下决心渡海;并使我山东军控制济南以北的一段黄河,并在吉焦路做好准备,防止敌济南逃至青岛。东北野战军遵照毛泽东主席指示,以1、2、7、8、9、12纵队,以11、冀中军区3、5、6、10纵队,包围古天、塘沽之敌。到12月21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已提前完成了对平金塘之敌的战略包围,堵死了平金之敌从海上南逃的道路。至此,傅集团已被我军“完全包围”。
我军完成对敌分割包围后,采取先打两头,后打中间的方针,先打新安、塘沽。新保安发动前,军委估计敌35军被歼灭后,张家口有可能在防守上突破,华北军区3兵团不占优势。为增加张家口周边兵力,中央军委将东北野战军第四纵队西调到张家口,划归第三兵团指挥。12月20日,第三兵团到达张家口附近。22日,华北军区第2兵团攻克新保安,歼灭守敌35军(两个师)。23日,张家口守军5万余人突围逃跑,24日在张家口以北被华北军区第3兵团和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全部歼灭。
为了统一平津战役的领导和指挥,中共中央于一九四九年一月十日决定,由林彪、罗荣桓、聂组成总前委,林彪为书记。由于塘沽地区地形不利,不便于歼灭敌人。东北野战军建议,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军改取天津。1月14日,东北野战军集中1、第2、第7、第8、第9纵队22个师,采取东西对峙、中间封锁、先南后北、互相歼灭的作战安排,向天津守敌发起攻击。经过29小时激战,15日天津解放,守军13万人全军覆没。抓获津塘防区副司令员兼津警备司令陈长捷。17日,塘沽的敌人从海上逃跑了。至此,北平之敌被彻底孤立,陷入绝境。除东北野战军1、2兵团(即原兵团)外,我军于12月底向北平增派华北2、3兵团,对北平之敌形成重围。1月14日,毛泽东总统发表了“关于当前局势的声明”,提出了和谈的八项条件。十六日,我京津前线指挥部向傅发出最后通牒,指出:第一,放下武器;第二,和平重组;否则“我军将以精确的战术攻城,不要毫无征兆的说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傅接受了的和平改编。北平守敌八个军二十五个师全部出城整编。1月31日,我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布解放。北平的和平解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北平守军是我党落实八项和平条件,以和平方式结束战争的第一个范例,被称为“北平方式”。平金战役持续了64天。除塘沽守敌五万八千人从海上逃跑外,歼敌五十个师五十二万人,解放了华北大部分地区。
辽沈、淮海、平金三大战役,是战略进攻阶段我军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在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歼敌143个师,其中地方军154万人。至此,在战争第三年的七个月中,共歼敌232万人,使敌人的精锐部队全部丧失,大大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淮海战役
济南战役后,敌徐州“剿总”刘智集团开始收缩兵力。到10月底,其4个兵团、4个绥靖区、25个军,约60万兵力,分布在以徐州为中心的陇海、津浦两条铁路线上,企图阻击我军南下,掩护南京。其部署是:第七兵团(黄)在新安镇;13兵团(李米)在徐州以东;第二兵团(邱清泉)在黄口、砀山一带。16兵团(孙·)由郑州撤至蒙城。第九绥靖区(李延年)在海州;第三绥靖区(冯治安)在韩庄、台儿庄地区;第四绥靖区(刘如明)在商丘;1绥靖区(周燕)在淮阴。这种部署的特点是重兵力、易机动和快速增援。
9月25日,中央军委批准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的建议。10月11日,毛泽东提出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要求华东野战军第一步集中兵力,歼灭第七兵团,完成中间突破。第二步,歼灭海州、连云港之敌;第三步,在淮北地区做。并要求中原野战军主力部署进攻陇海路郑州至徐州段,牵制16兵团不要东调配合华东野战军。为了歼灭第7后方团,迷惑敌人,使其不能迅速识别我军主要目标,毛泽东进一步指示华东野战军根据敌部署特点,以一半以上兵力担任牵制和阻击任务,从南北两面和西面威胁徐州。这样,我们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消灭第七兵团。
10月中旬,中原野战军派2纵至江汉,6纵至皖西,吸引白崇禧主力3兵团(张干)南下,12兵团(史蒂文·黄)西进配合郑州战役。10月20日,中原野战军主力4个纵队发起郑州战役。此时,敌主力16兵团(孙)已向东撤退,残敌一万余人全军覆没。郑州和开封很快就解放了。此时,中原野战军主力已能在东线机动。根据全国战局的发展和中原、华东战场敌情的变化,11月1日,中央军委决定由陈毅、邓小平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进行淮海战役。这样我军就可以参战了,包括华东野战军的十五个步兵纵队,一个特种兵纵队,中原野战军的七个纵队,还有地方部队,总共六十多万人。
辽沈战役后,蒋介石害怕徐州之敌重蹈被魏集团全军覆没的覆辙。为确保徐州,巩固江淮,掩护南京,11月4日,他决定将刘智集团主力收缩至津浦路徐浜段两侧,企图以徐浜段为轴心,将全部机动兵团分布于该段两侧,以进攻防御阻击我军南下,必要时撤至淮南以确保南京,并于6月6日按此计划调整部署。同时将华中“剿总”所属的12兵团调往太和、阜阳地区,相机援东。
根据中央军委先歼灭第七兵团,切断津浦路徐浜段,孤立徐州的计划,华东野战军决定以七个纵队包围新安镇、阿湖地区的第七兵团。以8个纵队为拖延任务,其中3个纵队南北进军,牵制、阻击13兵团东援,割裂7兵团与13兵团的联系,山东兵团指挥3个纵队歼灭第3绥靖区之敌或促其起义,然后;过运河直奔徐州以东,以牵制敌13兵团,阻止敌从徐州东援,以两个纵队(战役初期归中原野战军指挥)从西北威胁徐州。中原野战军四个主力纵队从睢县、柘城县向东移动,谋求消灭商丘敌第四绥靖区,随后攻占苏仙,切断津浦路徐浜段,完成对徐州的战略包围,二、六纵队转入淮海战场,阻击敌12兵团。
华东野战军按计划于6日夜间发起淮海战役,部队全部向预定目标前进。当他们发现敌人在缩小时,他们立即转向追击。敌7兵团因海州44军西撤,7日延迟向西开放,而13兵团按计划离开徐东,准备转移到灵璧。11月8日,敌第三绥靖区副军长张克侠、何基峰率三个半师起义。我山东兵团顺利渡过运河,越过部防区,直奔徐州以东。刘智发现我军正分多路逼近徐州,判断我将自东向西进攻徐州。他非常惊慌。他立即改变了向许穆两侧撤的原定计划,决定调第2、13、16兵团星夜集中徐州,固守徐州。
同时,蒋介石决定将杜调回徐州任副总司令,并在蚌埠以率第九绥靖区成立第六兵团,将第四绥靖区改为第八兵团,与第六兵团协同行动,沿津浦路两侧向苏仙县推进,担任固镇与苏仙县之间的守备。9日夜,中央军委根据战场形势的变化,要求华东、中原各野战军“应力争歼灭徐州附近的主要敌军,以免南逃”,并下了歼灭徐州之敌刘智集团的决心。11月10日,山东兵团主力歼灭第七兵团先头师,切断了敌人的退路。11月11日,华东野战军在碾庄地区围剿第七兵团。为了消灭第七兵团,我军调整了部署。华东野战军以山东兵团第4、第6、第8、第9、13纵队及大部分特纵炮攻击第7兵团,以第7、10、11纵队阻击徐州东援之敌,由东南逼近徐州。陈毅、立即指示中原野战军主力和华东野战军第三、第八纵队转入徐蚌段。其中华东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三纵队、两广第二纵队从西南威胁徐州,冀鲁豫第二军区从西北威胁徐州,第三、第九纵队进攻苏仙县。9纵队主力南下阻止敌6、8兵团援北,1纵队为预备队。
11月15日夜,中原野战军攻占苏仙县,歼灭敌一个师,切断了敌徐州与蚌埠的联系,完成了对徐州的战略包围。
党中央认为,这一战役是史无前例的南线大战役,这一战役的胜利不仅将平定长江以北的局势,而且将基本解决全国局势。因此,16日决定淮海战役总前委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为书记,统筹华东、中原及冀鲁豫一带一切事宜。11月12日,我军猛攻敌第七兵团,20日攻占碾庄,22日歼灭第七兵团,击毙龚·。徐州东援之敌被我顽强阻击,一天只能推进一到两公里。从确山赶来增援的敌12兵团十一个师被中原野战军阻击,只能进入浍河以南的赵霁附近。
敌第七兵团被歼灭后,蒋介石决定以徐州的第二、六五四三八+06兵团,蚌埠的第六、八兵团,六五四三八+02兵团进攻苏仙县,企图打通徐、穆之间的联系,将敌撤出徐州。于是,敌12兵团继续向徐州方向推进。总前委决定集中全部中原野战军围剿歼敌12兵团,华东野战军组成两个战斗群分别阻击徐州、蚌埠之敌,一个作为中原野战军围剿歼敌12兵团的预备队。11月25日,敌12兵团12万人在苏仙县西南双堆集地区被我中原野战军7个纵队包围。
敌12兵团被围后,蒋介石眼看无法突围,徐州、蚌埠增援无望。他一方面令刘智到蚌埠命令第六、第八兵团再次北援,另一方面令杜率第二、13、16兵团放弃徐州,绕道永城南下,企图进攻我中原野战军。解决12兵团的围攻,一起南逃。毛泽东预见敌人将突破徐州,指示华东野战军做好准备。11月30日,徐州杜团约30万人向永城方向逃跑。我华东野战军以十一个纵队追击敌人,于十二月四日将敌人包围在永城东北的陈官庄地区。6日,16兵团自行突围,被我歼灭。第2、13兵团立即转入防御。
我军同时包围敌两个团,蚌埠之敌仍试图北上救援。总前委采取了“吃一个()、抱一个()、看一个(、刘汝明)”的方针。中原野战军6个纵队和华东野战军1个纵队挡住了再次援蚌埠的敌6兵团,华东野战军2个纵队作为总预备队。12日,我军向敌12兵团发起总攻,15日歼灭敌军,生擒黄维。敌人第六军团向北的援助被阻断了。得知12兵团已被歼灭,连夜逃回蚌埠。
至此,平津战役已经胜利展开。为了不使蒋介石作出速战速决,将平津之敌运往南方,中央军委中止了对杜集团的进攻。淮海前线的全军进行了战场休整,并向敌人发起了政治攻势,为进攻做准备。12月17日,写了《敦促杜等人投降》。但杜等人拒绝投降。十二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第二、第三兵团已分兵包围了、平漳线上的傅集团。1月6日,我华东军向杜集团发起总攻,10日歼灭敌人,漂在杜,击毙邱清泉,淮海战争胜利结束。
淮海战役历时66天,在华东和中原战场歼灭国民党56个师55万人,使敌人的长江防线和北京、上海的统治中心直接暴露在我军面前。
淮海战役后,淮河以南之敌仓惶南逃。华东野战军第6、7、8、13纵队分支南下,解放了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广大地区,出到长江北岸,为后续的渡江作战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