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话题介绍城市。

中国城市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时期:城市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时期;封建社会时期,包括前、中、后三个时期;现代。

起源和早期发展时期

中国是世界上人类的摇篮之一。在7000-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相当发达的农业经济。随着农业的出现,永久村落开始出现。新石器时代天水大地湾遗址,距今8300 ~ 4800年,总面积165438+万平方米。出土房屋238座,灰坑357座,墓葬79座,窑38座,炉灶106座,保护排水用壕沟8条,各类骨头、石头、蚌类、陶器、装饰品、生活用具8034件。2006年最新的发掘研究成果表明,大地湾遗址人类活动的历史从8000年前往前推了一步。在仰韶文化时代,聚落的规模已经相当可观。河南渑池仰韶村遗址面积近30万平方米,陕西Xi安半坡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临潼姜寨遗址面积5.5万平方米。这些村落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尤其是最后两处遗址,在居民区外发现了起到防御作用的壕沟。距今4000年至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氏族社会解体,部落之间的战争日益激烈。这时,城市的萌芽——城堡出现了。

封建社会的早期发展

自春秋以来,中国的奴隶社会逐渐瓦解,最终在战国末期确立了封建制度。这个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分化的时期,也是经济和城市发展最活跃的时期。

封建社会中期的发展

西汉时期,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城市的分布主要在北方。东汉末年,北洋军阀混战,黄淮盆地遭到极大破坏。魏晋时期虽然有过短暂的统一,但北方地区接连遭到偏远地区游牧部落的入侵,经济遭到极大破坏。相反,自孙吴以来,江南经济逐渐发展,在晚唐时期成为中国新的经济中心。

封建社会后期的发展

自元朝以来,中国作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从未分裂过。元明清三朝的统一局面,造就了中国城市发展史上最壮丽辉煌的都城——北京。但总体来看,随着封建社会的衰落,元明清时期城市的发展并没有在宋代的基础上取得全面的突破,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了倒退。比如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阻碍了港口城市的发展。再比如,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南宋都城临安市中心的商业非常繁荣,形成了一个中央商务区。但元代乃至明清时期的北京规划,都是把故宫放在整个城市的中心,按照《艺匠考·公基》中提到的“左祖右舍”的思路来布置天坛和地坛。这种“皇权至上”的布局充分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利用城市规划来维持其最终的统治。

摩登时代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和外国资本的大举入侵,“不仅瓦解了中国封建经济的基础,也为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创造了一些客观条件和可能性”(《毛泽东选集》第589页)。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工业革命的兴起,新的工业技术和大规模机器生产的浪潮也传到了中国,使得中国的城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发展得更快。但由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城市化进程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十分缓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城市化的总体进程

(1)城市化初始阶段:1949-1957,形成了以工业化为基本内容和动力的城市化。

(2)城市化波动发展阶段:1958-1965,这是一个违背客观规律的城市化大起大落的时期。

(3)城市化停滞阶段:1966-1978,由于十年动乱,国民经济面临崩溃,分散的产业布局难以形成集聚优势发展城镇。

(4)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1979以后,在改革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下,中国城市化进程摆脱了长期停滞状态,进入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化发展最快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