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州窑怎么鉴定,有什么特点?
中国古代名窑是北方青瓷的代表,曾烧制黑、白、棕、黄、花、酱釉瓷器和唐三色等。是中国古代北方陶瓷品种最丰富的综合窑。窑址以陕西铜川黄堡镇为中心,范围包括姚县尚店、石地坡、陈路、塔坡。建窑始烧于唐代,成熟于五代,兴盛于宋代,延续于金元,止于明中叶和十五世纪末,连续烧制历史达八百余年。其产品质量、数量和技术成就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是北宋六大瓷窑体系之一。
民国以前的耀州窑瓷器仿制品很少,1930年代出现仿制品。近年来,刻意仿古的产品越来越繁荣,市场上流传着很多仿制品,甚至已经进入室内,被一些博物馆“珍藏”。因此,区分和鉴定真正的和仿制的瑶瓷是当务之急。在鉴定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基本特征
-唐朝
1.胎的特点:早期多为深灰色,少数为灰黄色,胎质粗糙,有颗粒状应时和少量大气孔,烧制后常出现铁斑。盛唐青瓷,胎淡黄粗糙,胎土不均匀,内部可见气泡和颗粒状物质。至唐中后期,胎质逐渐致密,胎色为灰色和黑灰色,胎土中常出现小点状铁斑。
2、釉色特点:盛唐青瓷,釉色不够细腻,釉色呈青褐色或青黄色,透明度差,釉面常缺乏光泽,甚至出现木光。唐中后期青瓷釉呈灰绿色、灰绿色或灰绿色,釉薄,玻璃质感强,透明度好。
3.造型特点:中唐以前造型很少,都是厚壁的。后来形状多了,血管壁也变薄了。
4.装饰手法:贴花、彩绘、开始画花、印花。
5.安装烧制的工艺特点:唐代主要采用三脚撑的方法,烧制后在盘、碗内底中央留下三处烧痕。
6.施釉特点:唐初施于口下,后逐渐向下发展;中唐时期,器皿外部大部分都上釉,只有?在下制动器底部露出轮胎;中唐以前,施釉不均,有挂釉、流淌现象。到了晚唐时期,上釉的部分又铺上了,甚至器皿的外部也经常上釉。
7.足的特点:早期不用壁厚挖足(假足圈),中晚唐开始流行盘碗足圈(玉足圈)。这种玉足圈的发展规律是早期的足圈浅而少,留下的玉足特别宽,到了晚唐就越来越深,越来越窄,到了晚唐就演变成了一个狭窄的玉环足圈。整个唐代,窑底都很大,窑底裸露。
8.产品特点:瓷器有黑、白、青、黄褐、花釉、茶沫、外白内黑、外蓝内黑、白釉青彩、白釉褐彩、素黑花、青釉下绘白彩、青釉下绘黑彩、白釉下绘褐绿彩,以及唐三彩、低温单色釉、白釉。耀州窑是宋代中国北方重要的瓷器产地,以陕西铜川黄堡镇窑为中心。铜川原名潼关,宋代属耀州,故名。其烧瓷时间始于唐代,止于明代。《清实录》、《老学寺笔记》、《清波杂志》、《元丰九域录》、《元落田录》、《明耀州录》、《清耀州录》、《大一统志》、《甘龙府郡县志》等都有耀州窑的记载。耀州窑是民窑,但建于元丰(1078?1085)到惠宗崇宁(1102?1106)30年左右烧制宫廷贡瓷。宋王存《元丰九域志》有“耀州花垣县五十贡瓷”三条记载,《宋史·八十七地理志》也有耀州贡瓷的记载。
耀州窑蓝釉雕刻海水鸭碗
耀州窑青釉雕花菊花花瓣纹碗
耀州窑蓝釉雕花莲耳瓶
宋后期青瓷占主导地位,胎薄而坚,釉色光滑均匀,色绿而静,半透明,十分雅致。雕花印花装饰,结构严谨丰满,线条自由流畅。装饰图案多为内外覆盖,种类繁多,如牡丹、菊花、荷花、鱼、鸭、龙凤等。风格粗放健美,生动自然。有碗、盘、瓶、罐、盆、香炉、香、灯座、暖碗、碗。
耀州窑青釉雕花花瓶
耀州窑是北宋青瓷窑中最有名的,是佼佼者。从宗申元丰(1078-1085)到惠宗崇宁(1102-1106)三十年间,曾为朝廷烧制贡瓷。其非凡的制瓷技艺和洒脱活泼的风格,对当时全国各地的窑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从而形成了从北到南的广泛的耀州窑。耀州窑系以黄堡镇为中心,包括河南益阳窑、宝丰窑、新安城关窑、广东西村窑、广西永福窑、内乡大窑店窑。所有窑制品都与铜川窑相似,只是胎质和釉色略有不同,只是因为所用原料的不同。
耀州姚庆友王耀雕像
唐五代胎质略松,灰白色,珐琅质不透明,有乳浊感。宋代青瓷胎体坚硬而薄,胎色为灰褐色或灰紫色,珐琅光亮透明,釉色青如橄榄,薄釉为姜黄色。金元时期胎质略厚,胎色为浅灰色或灰色。大多数釉面是姜黄,但很少是青色。珐琅质薄而不润。装饰技法以雕版印刷为主,尤其雕版精美,刀法锋利流畅,刚劲有力,立体感强。装饰艺术,装饰图案丰富多彩。图案包括动物、人物、花卉和花纹。图案中的动物有龙、凤、狮、犀牛、马、羊、狗、鹤、鹅、鸭、鱼和鸳鸯。人物有娃娃戏,佛像,力士等等。花卉包括荷花、牡丹、菊花、梅花和水生植物。图案有:八桂图案、三角图案、回文图案等。纹饰方面,五代以前古朴大方。宋代丰富多样,技艺精湛出众;金元时期越来越简单。耀州窑的烧制技术和装饰技法对全国各地都有很大的影响。其技艺除了在陕西大量仿窑外,还流传到了河南的临汝、蔚县、宝丰、内乡窑,以及广东的西村窑、广西的永福窑,形成了以黄堡镇窑为首的庞大窑系。
耀州窑青釉雕婴戏纹碗
耀州窑青瓷的主要特点是:纹饰非常清晰,带有北方人的性格特征,史书记载也称刀、刀。
耀州窑的传统工艺主要体现在原料选择、构图与加工、储泥与揉捏、手工拉坯与切边、手工雕刻、雕刻、绘画、贴花与印刷、釉药的选择、配制与应用、匣钵与窑具的制作与安装、火焰气氛与烧制等七个方面。一件产品需要经过17道工序,如挑料、挑选、风化、配料、捣浆、陈腐、熟泥、捏泥、手绘、切边、选釉、准备、施釉、手工装饰(雕刻、雕刻、裱糊、印刷)、窑具制作、装窑、烧成。每道工序都有相应的技术要求,掌握相关技能的称为“工匠”。
耀州窑蓝釉盘瓶
耀州窑以铜川黄堡镇为中心,沿淇河两岸密集分布,史称“十里方涛”。同时还有遗址、陈露镇上店村、玉华村等窑址,依次排列,绵延数百里。经过金元时期的军事灾难和各个朝代的动荡变化,所有的陶场都已停止燃烧,但陈露镇一直延续至今,成为西北地区的制瓷重镇。陈露镇11几乎每个村子都烧瓷器,号称“老灶不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镇上的作坊并入了国营陶瓷厂。上世纪70年代,在李国桢等专家的帮助下,恢复了耀州窑的传统技艺,生产出耀州青瓷、黑釉雕花瓷、白釉雕花瓷、兰花瓷、锈瓷、花釉等六大系列陶瓷,成为铜川市的支柱产业。
耀州窑青釉人形捧壶
耀州窑印花碗
有保存完好的宋代制瓷作坊,内有粉碎原料的石臼、泥练池、安装转轮的井坑、晒坯的火炕、上釉的陶罐、沉淀釉粉等遗物和遗物。车间外有与生产有关的堆料场、坯件烘干场、烧成窑等重要生产设施的痕迹。还有许多发展有序、重叠关系清晰的宋代瓷窑,完整地再现了宋代耀州窑陶瓷生产过程的各个方面,这在国内同类瓷窑遗址中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