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诺钻石的璀璨之山——历史

起初,柯伊诺落入印度莫卧儿皇帝手中。它在莫卧儿宫保存了近百年。和著名的钻石沙阿一样,波斯的纳迪尔沙阿在1739年攻占德里时,把这个“克伊诺”和沙阿搬到了波斯的伊斯法罕城。纳迪尔·沙阿于1747年遇刺身亡,他的帝国分崩离析。

在伊斯法罕大乱期间,一位贵族阿夫汉·阿玛斯亚贝德(Afhan Amasyabedel)夺取王位的企图失败了,于是抢劫了一批财宝,率领军队东进到了坎大哈城,统治了阿富汗。在他带来的珍宝中,有这颗“Ke Inor”钻石和泰米尔红宝石。后来,继承王位的国王数次迁都,从坎大哈到喀布尔,最后到了拉合尔(今属印度),这些珍宝在那里一直保存到1849。此时,英国人已经入侵印度。在1849年英国吞并旁遮普的战争中,上述珍宝被英国东印度公司抢走,这颗古老的大钻石被英国总督戴和许勋爵以“光之山”的名义赠送给英国女王维多利亚。

“光之山”最初被印度珠宝商打磨成古老的钻石形状,闪光很差,不够漂亮。1852,由英国宫廷矿物学家丁·坦南特再加工。虽然光之山变得漂亮了很多,但是重量却从第一次琢磨后的191克拉减少到了106克拉。新磨之后,女王把它当胸针用了。女王去世后,“光明之山”被镶嵌在英国玛丽女王王冠的十字架上。乔治六世国王登基后,于1937年为伊丽莎白女王制作了一顶王冠,著名的钻石“光之山”就镶嵌在伊丽莎白女王的王冠上。印度教正典中有这样一段话:“谁拥有它,谁就拥有整个世界;谁拥有它,谁就得承担它带来的灾难。只有上帝或女人拥有它,不会遭受任何惩罚。”它指的是世界上最大、最著名、最古老的钻石之一:Ke Inor diamond,波斯语意为“光明之山”。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的王太后盛大葬礼上,全世界都见证了“光之山”的璀璨魅力。“光之山”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也是流血和死亡的祸根。根据文献记载,这颗钻石在过去的700年里引发了无数血腥的屠杀和斗争。很多曾经拥有它的君主最后都倒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