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历史变迁史
但是,我要说的不是它,而是华北平原的一座六朝古都。从三世纪到六世纪的近四百年间,他曾是曹魏、后赵、魏冉、颜倩、东魏和北齐的都城。这里曾经是著名的铜雀台,但现在已经消失了。这个城市是河北叶城。
叶城为什么是“叶”?
“叶”这个名字始于4000多年前黄帝的孙女颛顼的儿子居住的地方。在唐尧、虞舜、夏,属冀州;在商业上,属于贵内;西周时,属魏;春秋属金。战国时,直到开始修建邺城,邺城才属于魏国,以邺城为都城。秦朝并入天下后,叶属邯郸郡。
直到东汉末年,曹操打败袁绍占领邺城,建都邺城。此后,邺城成为曹魏、后赵、魏冉、颜倩、东魏、北齐等朝代的都城,因此有“三国故里、六朝古都”的美誉。
正是在曹魏时期的邺城,建造了三座著名的建筑,即金凤台、铜雀台和冰晶台。曹操父子在此设宴赋诗,创造了著名的三曹七子,为后人留下了“建安体”的美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佳话。
可惜如此著名的城市,最终还是在隋文帝的一声令下毁于一旦,历时近1300年,位列中国七大古都之列。
为什么选择邺城作为都城?
叶城的地理位置其实很优越,是连接北方河南河北(广义指黄河南北)和山东山西(广义指太行山东西两侧)的交通枢纽。
如此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交通条件,前依河流,后依群山,可进可退,可守可守,必然造就了邺城在近400年乱世中独特而特殊的地位。
早在初平的第二年,袁绍就掌管了冀州田园小镇。从事居守劝袁绍“振一郡,撮冀州,威震河朔,名扬天下。...隔江以北,四州之地,群英百万,迎西京,复宗祠于洛邑,令天下胜之。谁能为敌?”可惜这个想法最终没能实现。
同样的观点也体现在著名宰相诸葛的论述中。《隆中对》中明确提出,平定河北四州是收复统一的第一步,占领邺城是平定河北的关键。由此可见其重要性。
再者,邺城是冀州的南大门。也是华北和并州(山西)之间的枢纽。也是随时可以南下河洛的基地。三国时期,谁不会关注他?
但这一切都发生在乱世。乱世,是一个地位关键的地方,但在大一统时代,却成了一个被强力打压和忽视的破败旧都。
邺城的废墟!
北魏末年,北方分为东魏和西魏两个政权,高欢控制下的东魏以邺城为都城。后来,高欢的儿子高杨建立了北齐,仍以邺城为都城。此时的邺城是北方最大的城市,经济繁荣,人口众多。但北齐最终被北周所灭,北周武帝命其堂兄魏赤琼镇守邺城。
580年,北周皇帝宣帝病死,外戚隋文帝试图夺取国家。消息传到河北,镇守邺城的魏赤炯立即宣布起兵。一度整个河北地区积极响应,“几十万人”。但是,隋文帝毕竟手握朝廷。他派兵讨伐,终于平定了魏赤炯的叛乱。隋文帝知道邺城是北方人口众多的城市。一旦有人造反,就很容易攻击自己的政权。
于是,战争结束后,隋文帝颁布了改变邺城命运的旨意。他下令把邺城的宫殿和平民城市全部烧掉,还把当地的居民迁到邺城以南四十里的安阳,把安阳作为襄州的所在地。自此,北方第一大城市叶城彻底退出历史舞台。隋朝建立后,邺城成为下属郡和附属镇,一千多年来从未复兴!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会说,隋文帝是毁灭邺城的罪魁祸首,但其实,恐怕即使没有他,邺城也难逃衰败的命运。数百年来,黄土高原上部水土流失因人类活动而恶化,越来越严重的洪水限制了叶城的发展空间;永济运河开通后,叶城失去了水运枢纽的地位,进一步削弱了发展动力。这些都会阻碍邺城的发展。即使不被破坏,也会继续流失人口,逐渐萎缩。今天,恐怕只是一个不知名的村庄。
可惜,一代名城,终究难逃没落的命运,退入历史深处,只为今人用文字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