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纺织物的名称及其相应的等级

古代纺织品的面料有锦、斜纹、丝、缎、麻、粗布等。

第一等级,织锦:丝绸纺织面料,采用重织,用多色丝线织成的彩色色织提花丝绸面料。锦缎是一种众所周知的提花丝绸。古有“织为文,价如金”之说。有蜀锦、宋锦、云锦。

第二等级,斜纹:蚕自织布;表面有斜纹组织的丝织物轻薄,有斜纹组织或斜纹变化组织。早期的面料表面是山一样的斜纹,“看起来像冰”,所以叫斜纹。

第三等级,丝绸:丝绸和亚麻混纺织物;采用平纹或变纹、紧密经纬交织的真丝面料。丝绸是丝绸产品的总称。其特点是丝面挺括细腻,手感顺滑。没有其他明显特征的丝织品可以称为丝绸。

第四级,缎:细麻纺织面料;具有光滑、明亮和精细外观的丝绸织物,采用缎纹组织或缎纹变化组织。

五级,亚麻:粗亚麻纺织面料;亚麻是用亚麻、苎麻、黄麻、剑麻、香蕉等麻类植物纤维制成的一种布。亚麻制成的产品透气、清爽、柔软、舒适、耐洗、耐晒、抗菌、抑菌。

6级,粗布:棉丝纺织布;粗布又称“土布”,是由淳朴的劳动人民用纯棉制成,用原始的纺车和木制织布机精心编织而成,在中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扩展数据:

中国古代纺织也经历了漫长而辉煌的历史。原麻、素棉、奢丝以黑粉色逐一登场,演绎了一幕幕灿烂的场景。从传说中的养蚕采丝鼻祖雷祖,到改进纺织机械的马俊,到传播棉纺技术的农妇黄道婆,再到传世之作《天工吴凯》,中国古代纺织史不断被改写,取得辉煌成就。

与单纯的传统农具史、水利惠民史、六畜繁盛的畜牧业史不同,中国古代纺织史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多姿多彩,更加温暖。

原始先民学会了如何编织麻纤维、石刀、骨锥等。从最初的挂指,也就是最早的纺织雏形。

随着原始纺织原型的形成,纺织工具应运而生。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许多石器、陶器、木制和骨制的原始纺织工具和木制织布机部件。

夏商时期出土的一些青铜器上有明显的织物痕迹,此外还出土了少量的衣物碎片。这些痕迹和实物表明,这一时期纺织纤维的原料主要是丝和麻。大麻、苎麻、葛根成为主要的植物纤维原料。

精美的丝绸诞生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荥阳清泰村出土的仰韶文化的绯红色和吴兴前山阳出土的帛片、丝带、丝线是最有说服力的物证。从此室内养蚕,丝绸的产量和质量,以及丝绸的数量和品种都有所增加,从而确立了丝绸产品在中国纺织史上的霸主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缫丝工具也从最初的手工缫丝发展到手动缫丝车和脚踏缫丝车。三国时期著名的机械工程师马钧,继西汉陈宝光之后,再次对提花织机进行重大改革,将50聂(niè)改为12聂,成为我国纺织科技史上又一次伟大的创新,提高了生产能力。

明清时期,蚕桑丝绸受到棉花的冲击,但杭嘉湖地区的蚕桑生产还是比较发达的。考古发现证明,明清时期丝织、印染(kè)刺绣的纺织加工和图案风格与前代相比不断创新。

汉代传入中国的棉花,到了宋代还局限在西南和南方的一些偏远地区。宋元交替时期,棉花生产在内地迅速传播,成为元明以后人们最基本的衣料。随着棉花种植的普及,我国棉纺织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棉纺织最早出现在云南和海南岛,那里的少数民族长期以来积累了一套棉纺织加工技术。元初,黄道婆将从海南黎族学到的先进棉纺织技术引入内地,改进了轧、弹、纺、织等工具,大大提高了纺纱效率。

此外,她还用错纱、配色、综丝等技术编织了著名的乌泥井被,促进了松江地区棉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使松江一度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中心。可见黄道婆在中国棉纺织发展史上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也是深远的。

百度百科-纺织

国家农业博物馆-古代纺织与古代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