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有哪些历史?

民间剪纸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它历史悠久,风格独特,深受国内外人民的喜爱。剪纸的主要材料是纸。纸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一直公认造纸术是蔡伦在105左右发明的。后来陕西扶风县出土了西汉的纸。专家认为,中国在汉平帝之前就出现了纸,可能是在宣帝时期(公元前73年-公元前49年)。不管最后的结论是什么,在纸发明之前,都不会有真正的剪纸。然而,其他板材用于切割雕刻,但在有纸之前。我们来看看相关的文物史料记载:战国时期(公元前476年-公元前221年),河南辉县谷玮村战国遗址发掘过程中,发现了一件用银箔雕刻而成的弧形装饰物。(2)湖南长沙黄泥圻出土的金代金饰。这些用银箔镂空的装饰虽然不能说是剪纸,但可以说在雕刻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在北朝(公元386-534年),纸被剪成美丽的图案。目前发现最早、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出土了5幅团花剪纸。有资料显示,作为中国的民间艺术,剪纸起源于汉唐时期。千百年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在民间广为流传。每逢婚典,剪纸必定大放异彩。回想当年,在这贫瘠而单调的黄土高原,没有这些花花绿绿的纸片,人们靠什么来打发单调乏味的日子?合页剪纸和贴窗花是安塞自古流传下来的习俗。尤其是过年的时候,凡是不住在棍子窗花里的,都会被村民嘲笑为“瞎窗”。在这种舆论压力下,就连孤寡老人也不得不向村里聪明的媳妇要些剪纸贴在窗户上。至于不愿意求助的老顽固,也会想出奇招来应对。1979安塞文化馆陈山桥在谭家营浴村看到一个老光棍,用红纸剪了一些三角形,乱七八糟地贴在窗户上。据老人说,这主要是辟邪——见红。更绝的是他家门上的一副对联,是用纸或者红纸做的,字是用一个沾了锅灰的老碗铺的。对联由五个黑圈组成。老人不识字,不愿意向别人开口,只好应付。后来陈山桥看到西河口(曾是陕北文化中心)一个农民贴的对联:第一副对联是“砍头也没关系”;底线是“鸠山设宴与我交朋友”。“过年怎么贴这样的对联?”陈先生不解。婆婆回答:“孩子从书上抄的,谁知道写的什么。”现在不会再有这样的笑话了,不仅是因为今天识字断字的人多了,也是因为即使今天不在贴花纸里挂对联,也不再面临舆论的压力。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在陈看来,这实在是尴尬。如今,所谓的“剪纸之乡”安塞早已名声在外,但剪纸之乡的村民自己却不喜欢剪纸。2001春节期间,安塞姑娘范晓梅(安塞剪纸的后起之秀,近年来曾赴日、加、台省等地,曾在Xi安南门墙上为克林顿夫妇表演剪纸)回老家探亲。在村庄的窗户和墙上很少看到剪纸。现在陕北窑洞里有各种明星照片,各种广告海报,VCD,广播电视,台球,麻将,消遣方式比以前多了很多,人们不用再用五颜六色的纸片来调节生活了。在现在的女生看来,是一种落后的方式,既费力又费事。他们很难从中感受到乐趣,但如果有人给钱,那就另当别论了。当然,今天的安塞小伙子还是希望女方心灵手巧,但现在这种“心灵手巧”已经不需要用一把剪刀来证明了。在安塞县文化局局长韩的陪同下,我们参观了安塞县文化馆剪纸展厅,这里真是花花世界。其品类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令人惊叹。粗略来说,有窗花、门画、炕花、挂帘花、窑顶花、桌裙花、枕花、鞋花、牌花、肚花等等。有几种内容。一是用于春节美化环境,象征吉祥,如鸟、花、牛、羊、猪、狗、狮、虎等。二是用于装饰新房,多为石榴牡丹、双鸟等。三、用于制作刺绣、布艺玩具的图案多为双石榴、双桃、虎娃娃。四是用于迷信礼仪,如灶神财神,以及用于招魂的纸人。当然也有一些关于现代农村生活的剪纸作品。据韩介绍,安塞剪纸是陕北劳动妇女创造美的典范。原本用于装饰美化生活的窑洞剪纸,经劳动妇女代代相传,形成了简单、生动、强烈的自由风格,反映了陕北劳动妇女朴素的思想感情和对生活的热爱。安塞剪纸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花鸟鱼虫,有果蔬,有牲畜动物,有人有树,有自然界的一切美。原安塞县文化馆馆长陈对当地剪纸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深入的研究。他在一篇《安塞人与剪纸艺术》中写道:“安塞剪纸的历史很少文字考证,但问活着的老太太们:你们年轻时学谁剪的花?他们都会回答同一个问题:妈妈教他们的。安塞人至今仍称传统图案为“古花”。从现在整理出来的剪纸作品中,可以找到安塞历史文化的痕迹。64岁的常编著的《龙凤》,让人想起五千年前人们经历龙凤舞的时光,想起初开时伏羲女娲刚刚创造的混沌世界。龙凤造型特别简单,类似于濮阳西水坡仰韶墓中摆放的龙。67岁的白凤兰在年犁和吃烟的猴子中砍伐树木、树干和树枝,形成鹿头图案的变形。专家认为,它是安塞作为“物候历”和中国古代生命象征的鹿图腾崇拜的遗迹。高如兰的“抓髻娃娃”,在一些专家看来,是别处早已失传的商代民间文化。它把头上的两个捉包子切成两只鸡,跟故宫博物院藏的商代玉女一模一样。”《捉髻娃娃》一手牵鸟(杨);一手抱兔(阴),阴阳合生,是生殖崇拜的形象遗存。安塞的古代图案可以说是地上的文物,是研究中国北方民族文化和民俗的重要史料。从艺术风格上看,古朴、庄重、凝练、概括,有一种内功,保留了汉代艺术的艺术特色”,国学研究所研究员方李莉对此做了比较深入的调查和分析,她非常重视这种被称为“古花”的花的历史渊源和文化传承。在一篇名为《黄土地的记忆》的文章中,她的笔触追根溯源,直指远古:“...一些表现古代传说的剪纸,比如白凤仙剪的《二郎山追日》。根据民间传说,在过去,天空中突然出现九个太阳,这使得人们无法在田里工作。鸟死于太阳,树枯,二郎在山上追太阳,杀死了八个太阳,拯救了人类和万物。这和中原的“后羿射日”一脉相承,白凤兰砍的“王翔卧冰”就是二十四孝故事之一。表现王翔孝敬母亲的故事,躺在冰上取鱼。”已故老曹曼典藏所刻的“鹰踏兔”也是如此。鹰是鸟类中的英雄,鸟类在这方面有很深的含义。在安塞,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庙底沟式彩陶。庙底沟彩陶的一个特点就是鸟纹多,就像半坡型彩陶以鱼纹为主一样。由于鸟纹应用广泛,所以上面的鸟应该是当时一个原始部落的图腾,而太阳在原始神话中被称为‘三脚黑’,所以崇拜鸟的原始部落实际上也是崇拜太阳的,所以鸟是太阳的象征,在当地民间也被称为‘乌鸦’。所以鸟在民间象征阳性,鹰是鸟中英雄,自然是阳性。兔子代表月亮,月亮是阴性的,兔子自然代表阴性。‘鹰踏兔’是喜花,结婚时剪的。其寓意是男女之间的爱情,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题。“白凤兰的父亲是剪纸专家,虽然不识字,但他能惟妙惟肖地讲出很多上古时代的故事,比如女娲造人,二郎扛起大山,毛野人等等。每到雨天或冬季月份,她家晚上总是挤满了庄稼汉,津津有味地听着《晁谷》。白凤兰总是坐在父亲的怀里,认真地听。母亲的好插花受到全村人的敬仰,也影响了白凤兰。她经常学妈妈的样子,削一个牡丹石榴,削一条荷花鱼。她家穷,买不起纸,就捡了许多梨叶放在家里,用叶子代替纸来剪。在妈妈的指导下,我学会了很多传统图案的裁剪。在父亲的影响下,她根据古代传说和民间故事剪了许多剪纸。除了前面提到的《二郎山追日》、《王翔卧冰》之外,还有《毛野人》、《鞭芦花》、《牛郎织女》。她剪的花简单、醇厚、粗犷、有力。她所切割的、猴食仙桃和牛的画面,与陕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雕艺术非常接近,尤其是、猴食仙桃画面中的树的形状,被认为是龙山文化时期的图腾图案,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陕北文化的传承提供了依据。事实上,这些树的图像与战国时期青铜罐上的桑树图像相似。说明这些装饰图案是有一定继承性的。”这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风格的传承,在原始、古代和秦汉时期最为强烈。原因是这个地区曾经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中心之一。其次是宋朝。元明清以后,这里的文化处于相对封闭和独立的状态,受中原文化和其他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深厚的文化传统和民俗风情,从古至今,源远流长。原始文化中的生殖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在这里的民间文化和民间艺术中都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