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简介

北魏时期,云冈石窟的发掘始于文成帝和平初(460年),持续了60多年,直到明帝郑光孝宗五年(524年)。此后,东魏、北齐、隋、唐初,平城改为云中县恒安镇。

初唐以后,平城呈现出一片萧条景象,云冈石窟的修建由于种种因素并不是主要工程。

辽金、辽兴宗、道宗时期,辽朝皇室对五洲山石窟寺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历时十年。石窟前建有乐瞳、灵岩、鲸拜、振国、护国、天宫、崇福、桐梓、华岩、斗律十大寺,修复佛像1000余尊。

近代194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云冈石窟主要洞窟及其前的木结构(5、6、7号窟)保存完好。1952成立了专门的保护机构,石窟文物得到妥善保护并向公众开放。

扩展数据:

遗产价值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端,云冈中期石窟中出现的中国宫建筑风格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国式佛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设中被广泛采用。云冈晚期石窟的布局和装饰,表现出浓郁的中国建筑和装饰风格,反映了佛教艺术“中国化”的深化。

遗产保护

云冈石窟历经1500年沧桑。由于石窟内地质环境条件的变化,不同程度地经历了自然风化和人为破坏,致使石窟和造像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云冈石窟在历史上也经历了不同的保护修复方式,特别是建国以来,云冈石窟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维修保护,使石窟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百度百科-云冈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