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远的困惑(三)——美国养猪业的启示
之前说了,想从心底说说养猪,说说木圆,因为和一些朋友聊的时候,大家对木圆表示了很多质疑。其中一个疑问是。在2020年嘉兴养猪业大会上,的秦先生曾在发言中表示,美国养猪业利润很低,中国以前的行业景气周期大多是各种疾病叠加。由此我们推断,中国养猪业不可能靠行业自律完成产能出清,并由此推断,中国养猪业未来也将如此。
我也听了那个演讲。当时猪价很高,几乎所有人都看好未来。正邦的林老师演讲的时候说要规模化,要规模化。在这种情况下,我很高兴听到秦老师还能保持战略定力,对未来始终保持谨慎。我也深深佩服秦老师说这个行业很大,有竞争也有不竞争的,希望同行业一起努力,合作共赢。
当时真的没有太在意美国的养猪业,因为之前看了一些资料,美国养猪业的生态环境和中国还是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我觉得中国可以借鉴,但是不会走美国养猪业发展的道路。
既然这次想丰富一些基础知识,那就说说中美养猪业的异同,看看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美国养猪业的发展历史以及相对于中国的优势在各种资料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多是赞美之词,这个我就简单说一下,不赘述。我发现美国养猪业的问题和现状很少有人谈,这里就详细说一下。
一、美国养猪业的发展历程和优势
1.发展过程简述: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的生猪养殖业开始形成规模,随后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迅速推广,养猪场从65万个减少到7万个左右。在此期间,年出栏量增加了35%,平均田间存栏量增加了近10倍,经营效率显著提高,平均psy由9.75提高到19.05。生猪养殖经营逐步专业化,养殖综合种猪场被专业种猪场、仔猪饲养场、育肥场取代。进入21世纪后,规模化进程相对放缓,平均田块存量趋于稳定,但规模化养殖场的数量和存量比例仍在稳步上升。
2、优势明显:
美国原猪土地成本低、饲料成本低、智能化高、养殖效率高、健康度高的优势,使得美国生产的猪成本很低,猪肉价格也低。
二、美国养猪业的现状和主要问题
既然美国的养猪业有很多优势,为什么还是利润微薄,很多养殖场倒闭?
在参考了很多文献,以及美国养猪业咨询公司托德·瑟曼撰写的公开信《美国养猪业的困境》之后,也许就能找到答案了。我可以总结以下四点:
1.从美国猪肉产业链的分销关系来看,屠宰和食品端率先完成了行业整合,并开始向上游扩张,以合同生产推动了养殖端的规模化发展。
这带来了两个影响。一方面,以销定产的生产方式减少了猪价的波动;另一方面,产业链下游处于强势地位,买方垄断使得养殖端失去议价能力,稀释了养殖利润。
从1994到2009年,猪肉的公开交易量从60%以上下降到10%以下,封闭市场合约交易模式更多地取代了公开市场交易。
从1980到2018,美国生猪养殖产值从50亿美元增长到83亿美元,但生猪零售消费产值从19亿美元增长到624亿美元,产业链下游赚取了行业的大部分利润。
(以上数据收集自鼎立行业研究网、饲料行业信息网、猪多多网等行业网站。)
2.美国养猪业的产能远远超过国内需求,每年生产的猪肉有30%依靠出口到其他国家。这种出口依赖的关系显然是极不稳定的,这也带来了利润的不稳定。
比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各种进出口贸易受阻,美国很多肉类企业停产,肉类企业无法正常向猪企买猪,导致美国第十一家猪企麦斯威尔破产。
3.美国人通常通过烤和炸来烹饪。除了自身的文化习惯,猪头、猪尾、内脏、猪血等。都是不必要的,剩下的只是处理掉或者出口。
这个没必要解释太多。对比我国的饮食习惯,很明显美国猪企和肉企对猪的价值挖掘远不如我们。
4.美国很多养猪企业其实更像是专业的育肥公司。由于行业分工高度专业化,饲料、种猪、仔猪等环节大多由专业公司完成。每个专业公司都应该得到行业利润的一份。
第三,参考美国养猪业的启示。
通过以上的讨论和上一篇文章列举的一些行业数据,我想中美两国养猪业的异同应该是清楚的。
1,美猪产业链是下游的食品实力,而上游的养殖环节却变成了和代工厂一样的局面,缺乏行业话语权和定价权。中国的生猪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
2.美国人把牛肉和鸡肉作为肉类的主要来源。虽然也有猪肉消费,但总量远低于前两者。中国猪肉消费量占肉类食品总消费量的60%左右,吃猪肉的习惯来源于几千年的饮食传统和中国人多地少的地理环境限制。
3.美国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农业模式。在中国,尤其是非鼠疫之后,行业越来越倾向于养殖一体化的养殖模式。
4.美国的产业规模化之路,来自于食品端率先完成整合后的产品标准化需求,倒逼上游整合以满足市场需求。中国以鲜肉消费为主,整个产业链分散在上下游,缺乏强大的实力。
5.美国生猪产业整合初期,生产水平落后,散养户多,通过不断淘汰整合和智能化技术升级完成产业升级。中国和美国在整合初期非常相似,散养户多,提升空间不足,而大型企业在生产技术、养殖能力、环保处理等方面明显优于散养户。
借鉴美国工业的发展,结合中国国情,似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中国的养猪业规模远大于美国,中国的猪肉生产主要用于满足国人的肉类需求,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部分冻肉。虽然会出现阶段性供需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但短期内很难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因为中国人多地少,显然不适合大规模放牧牛羊,很难改变未来猪肉将是中国人主要肉类来源的局面。
2.美国十大养猪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0%。与美国养猪业的集中化相比,中国养猪业的规模化进程仍处于初级阶段。2020年,全国前五大企业将出栏生猪4859万头,占全国生猪总出栏量的9.22%。未来中国优秀猪企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是大概率事件。
3.纵观中国的生猪产业链,虽然在兽药、饲料、养殖、配种屠宰、食品等各个环节都涌现出了一些优秀的企业,但与中国庞大的生猪产业规模相比,还是小企业,还没有人有足够的能力去整合这个产业。但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中,一旦有一家或几家企业占有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必然会大大提升其在整个行业中的话语权,其产业价值是巨大的。
4.工业产能的出清不是靠自律,而是靠技术进步。我认为行业集中度提高的本质是生产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是先进产能替代落后产能的过程。那么谁能在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谁就有望率先完成产业规模化的进程,而规模化能否增加经济效益是我们判断其成败的唯一标准。
5.与单一的生猪养殖经营模式相比,全产业链整合应该是生猪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既能有效平抑猪周期带来的利润波动,又能通过打通产业链上下游,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利润。
我不敢说以上对未来的推测一定正确,这需要持续的跟踪观察。
我只想说,当我们得出结论的时候,还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才能尽可能的接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