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和iOS在版本历史上的比较

本文试图按照时间顺序,梳理Android和iOS诞生以来的重要版本及其特点,看看这两个系统的发展速度和重点。

随着第一代iOS划时代的发布,可以说最核心的智能手机应用在这个版本已经有了,包括地图、浏览器、itunes、全屏触控操作,这也可以理解第一代iphone出现时带给大家的震撼。

2.0最显著的变化是AppStore的开放,可以开发和使用第三方应用,这几乎是整个移动互联网生态的基石。

iOS2.0两个月后,Android诞生,全球首款Android设备是HTC Dream。在1.0,Android基本上给用户带来了完整的智能手机体验,包括AndroidMarket。

各种功能的优化,包括支持久违的文本剪切、复制、粘贴等功能。

主要是增加了对iPad的支持。

最显著的变化是它支持多任务处理。虽然它在桌面系统中不是真正的多任务处理,但它是苹果理解的用户在移动设备上需要的。有了多任务支持,双击home键的效用从原来的截屏操作变成了显示最近运行的应用。

这是一个相当成熟的系统,导致国产机长期停留在这个系统版本。

一个专门为Android平板设计的操作系统,但因为不兼容phone,所以是短命版。

关键功能是加入siri。虽然当时很神奇,但现在基本就是鸡肋功能了。

没有明显的亮点,槽点就是把之前一直用的GoogleMap换成苹果自己的地图。

各项功能的优化,虽然没有明显的亮点,但是稳定性很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产Android系统的主流版本仍然占据着5%左右的市场份额,即使是四年后。

加强开放性,给开发者更多的框架接口,比如支持插件,通知可以自定义更多的操作,支持第三方键盘,开放指纹识别等等。

或者一些新功能,比如iPhone 6s/6s plus支持3D-Touch等。

-TensorFlow Lite

TensorFlow Lite是谷歌机器学习工具TensorFlow的简化版。新工具可以帮助低功耗设备跟上当今高强度的任务处理,并使用新的神经网络API来帮助底层芯片加快数据处理速度。

可以看到,从一开始两个平台就大踏步前进,版本频繁(尤其是android系统,原版真的是满天飞,我记得还有中国移动定制的Android版本),到现在基本上是一年一个版本。两个系统都从野蛮生长阶段过渡到稳定发展阶段。

同时,两个平台也呈现出高度的同质化,从拍照、音乐、App市场、地图等基础功能,到语音助手(siri、now)、支付等高级功能,再到现在的AI、AR等。虽然这两个系统正在相互追赶,但它们基本上保持同步。随着Android系统性能的不断优化,如今的Android高端机在系统层面至少和iOS一样优秀。

可以预见,未来两种体系会越来越相似。无论是功能还是性能,即使有三星、华为、oppovivo、小米等厂商的努力,Android系统也一定会在一些细节上超越iOS。细节+性价比可能是用户从iOS转到Android的原因之一,而用户维护iOS的原因是习惯了iOS的生态系统,害怕做出改变。

无论如何,恐怕这两种体系都要长期共存。他们恐怕都打不过对方,更有可能的是被新的更高级别的体系打败,毫无还手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