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的历史发展

哥伦比亚硕士学院的创建和发展历史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美国教师教育的发展史。师范学院成立于1887,由著名慈善家格蕾丝·H·道奇(Grace H Dodge)和哲学家尼古拉斯·M·巴特勒(Nicholas M Butler)共同策划,旨在为当时纽约的贫困学生教师提供一种新的培养模式。学校原名纽约教师培训学校。到1892年,学院正式更名为师范学院,沿用至今,并于1898年并入哥伦比亚大学,成为其四大附属学院之一。

学院成立之初,创始人提出了与现代教育思潮完全不同的观点。在融合人道主义思想和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创始人认为成功的教学不仅取决于专业教师对教材、教学方法和专业知识的掌握,还取决于专业教师对学生最有效学习条件的理解。基于这一教育理念,学院于1890年初推出了整合心理学和社会学的教育课程项目,成为美国第一所将教育活动提升到社会关怀的学校。随后,学院开设了教育史、比较教育、教育管理、教育经济学、教育政策、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课程研究等多门专业课程。到杜威65438-0904加入学院时,学院已经在美国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领域获得了良好的声誉。

自成立以来,一大批海外著名硕士学科带头人和名人在师范学院任教或学习,不仅创造了许多教育学术流派,还获得了许多全国教育第一,为师范学院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学术和文化内涵。其中最著名的有实用主义哲学家杜威、动物心理学实验的开创者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体系和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路萌、教育史学家柯·曲波、进步运动的开创者劳伦斯·克雷明、教育生态学的创始人亚瑟·道、艺术教育家马克辛·格林、教育哲学家康德尔、贝雷迪、比较教育的领军人物诺亚和埃克斯坦、人类学家玛格利特?米德、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罗杰斯和罗格·梅、临床心理学家艾伯特·埃利斯、著名教育学者和心理学家李华梅等等。1904-1930期间,杜威与一批教育史学家、比较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一起,创造了哥大大师的黄金时代。他最著名的著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也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创立了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体系。历史上,哥伦比亚硕士学院也是美国教育史上最早的发源地之一。它是美国护理教育的摇篮,是第一个将心理学和社会学融入教师教育并促进教育活动的社会护理,是世界上第一个开设比较教育学课程并成立比较与国际教育协会的机构,也是美国第一个课程和教学部门。

哥伦比亚大师学院成立不久,就高瞻远瞩地推出了国际化发展战略,尤其是学生团队的国际化。正因为如此,它也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连,并对中国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统计,仅在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就有约65,438+0,000名海外留学生曾就读于师范院校。其中,有45名学生从郭秉文师范院校毕业成为中国第一位教育学博士时的1,914,到傅桐贤和朱奇先一起毕业时的1,950获得博士学位。这些学成归来的学生,后来大多进入中国政界、文化界、教育界,成为许多领域的开拓者和奠基人。这些毕业生中有很多人在今天仍然很有名气,如国学大师胡适、人民教育家陶行知、中国学前教育之父陈鹤琴、东南大学首任校长郭秉文、原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21世纪中国英语教学之母李华梅等,他们都是近代中国教育界叱咤风云的人物。组织特征与社会资本作为一所私立教育研究生院,哥大马斯特斯学院秉承了杜威所说的“教育是社会进步和改革的根本途径”的教育理念。经过100多年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它在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在组织竞争力的建设和社会资本的发展和积累方面,为其卓越和世界一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