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的历史知识点比较简单,容易记忆。在本文中,我对七年级历史上册的重要知识点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以供参考。

祖国的古代居民是1。中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元谋,距今约1.7万年。

2.北京人是生活在北京北部周口店的原始人类,距今约70-20万年。

3.北京人的变化表明,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北京人学会了用自然火。火的使用提高了原始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促进了体质的发展和大脑的进化。

半坡聚落位于陕西Xi安半坡村,距今约6000年,是黄河流域的代表。半坡居民最早种植小米,广泛使用磨制石器,并发明了彩陶。

6.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是长江流域的代表。河姆渡居民最早种植水稻,普遍使用磨制石器,居住在干柱式房屋中。

青铜器和甲骨文1。高超的青铜器工艺。

外观:原始社会晚期,中国出现青铜器,如距今约4000年前甘肃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

用法:商代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功能也从食器发展到礼器。礼器的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了“泥塑,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鼎。

2.甲骨文注释。

甲骨文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动物的骨头上。1899年,人王最先发现了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我们所知,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商朝。

(甲骨文)是中国已知发现的最早、最完整的古文字。

3.甲骨文造字的特点。

甲骨文使用了象形、能指、会意、形声字和音韵的方法。其中,象形字是最原始的构词方法。许多现代汉字是形声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阶段。

王朝之变1。夏朝:禹为开国之君,桀为亡国之君。

2.商朝:唐为开国之君,周为亡国之君。

3.西周:周武王是开国君主,周幽王是亡国君主。

4.西周实行分封制。

5.夏商周是奴隶制文明高度发展的朝代。

6.春秋时期的五霸: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和宋襄公。

7.战国七雄:秦、楚、齐、燕、赵、魏、韩国。

8.秦代实行商鞅变法,秦国建立封建制度。

9.商鞅变法的结果

商鞅变法后,秦国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为后来秦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家争鸣1。孔子(春秋末期鲁人)

(1)儒家创始人。《论语》(弟子整理)。

(2)思想主张: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治主张:以德治国,反对暴政(暴政猛于虎)

教育成就:①创办私塾;(2)因材施教;③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3)地位: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

(4)影响:儒学在西汉和汉武帝时期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深远。

(5)评价: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所开创的儒学后来成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2.老子(春秋末期楚国人)

(1)道家创始人。代表作《道德经》(又名《老子》)是弟子编撰的。

(2)理念:①顺应自然;世间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两面可以相互转化。

(3)政治主张:“无为而治”(西汉初年休养生息政策的指导思想,最终形成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实的执政局面,即“文化风光之治”)

3.百家争鸣(战国)

(1)出现的原因有:①牛耕这种铁器的使用和普及,生产力的快速发展(根本原因)。(2)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化快,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各派写书,各抒己见。

(2)百家争鸣的影响:各派之间互相争论,互相影响,有力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奠定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基础,对后世产生了非常重要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