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沙的历史演变

荆沙地区在南北朝时期是长江与黄海交汇处的南部州,与胡斗州相邻。宋代以前叫步州场,俗称“古沙”。北宋太平兴国年间(976-983),金沙得名于“毗沙金坚”之意,设为通州所辖七盐场之一。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设立盐部,逐渐成为南北两个城门的集镇。该乡位于云岩河两岸,大部在河北境内,南北街短,东西街长,呈月牙形。18年是区下行政镇。23年为南通县13区第七区办事处驻地。整个小镇由20个保险193A组成。65438、27年2月,日军占领荆沙。民国29年,伪政权将金沙分为毕夏和金宏两个镇。民国31年,仍并入荆沙。民国32年,荆沙设立了22家保险公司,220家保险公司。民国35年,降为15保险公司,150保险公司。

1949 65438+10月28日,荆沙解放,成立金沙工作委员会和金沙办事处,分别受南通县委、县政府领导。金沙是一个县城。全镇面积0.365平方公里,分为东市街、新市街、建设街、中心街、北市街、西施街、石楠街、红南街、红西街、布市街、公园村和***10街1村。

1950年6月,改为区镇。1952年7月,是荆沙区。65438+8月0954还是县城。6月1956,建立管理区。第一行政区:新市街、东市街;第二行政区:西施街、中心街、北市街、建设街;第三行政区:洪南街、石楠街;第四行政区:布市街、洪溪街。公园村和每个街道的农民分为一、二、三、四、五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9月,金星人民公社成立,行政区、农业合作社更名为工区。次年6月,更名为金沙人民公社。7月1960,工区更名为居住及蔬菜管理区。1961的蔬菜管理处分为三个蔬菜大队:洪溪、洪南和宫媛村。1965,金钟公社第十六大队编入第四蔬菜大队,即新三元大队。1977 65438+2月,金沙公社还叫景沙,隶属金沙区。1979年6月,荆沙从金沙区划出,由南通县委、县政府直接领导。

1984年5月,津南乡合并,16个村,6个居委会。1987年3月,金钟乡合并,33个村,8个居委会。2000年5月,撤销荆沙、金乡、乐进乡、金隅乡,成立荆沙。全镇面积120.84平方公里,耕地106,318亩。辖84个行政村,21个居委会,年末人口20445438+0万人。

2001年9月,比唐庙、手指金桥、津南、盆桥,合并为行政村的津南、金河、镇南、八角亭、比唐五个居委会划归通州经济开发区。截至2005年底,全镇面积110.91平方公里,耕地7018公顷。填海造地58公顷,内陆水面570公顷。除汉族外,还有壮族、苗族、侗族、土家族、彝族、布依族等17个少数民族,143人。在荆沙定居的华侨12人,港澳台同胞46人。

2065438+2005年3月26日,南通市通州区行政区划调整,京沙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