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本质是什么?

文学的本质一直备受关注和争议。摘要:本文以陶东风先生的建构主义观点为基础,梳理了建构主义文学观的大致内容,通过学习和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文学本质观,从多维度思考当下的文学本质,探讨了当下文学本质观的建构和发展。陶东风先生明确指出自己是一个建构主义者。在此基础上,我们试图通过学习和思考,从多个维度来思考当代文学的本质,希望能发表一点拙见。一、陶东风文学本质观的演变陶东风先生明确提出了本质主义的含义,即“一种僵化的、封闭的、任意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生产方式”,它“假定事物具有一种超历史的、普遍的永恒本质(绝对实在、普遍人性、真我等。),而这种本质是不随时空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陶先生反对这样的文学观,即反本质主义。陶先生所提倡的“反本质主义”,并不等同于文学本质中的“本质”。他强调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文学,而不是僵化地、绝对地看待文学。反本质主义是僵化的绝对真理,反对“本质主义”不等于反对文学具有本质属性的命题。后来他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反本质主义者,而是建构主义者,只是“有条件吸收”了反本质主义。其次,简要阐述了建设性本质主义的概念。陶先生自称是建构主义者,属于建构主义学派。建构主义的大致内容可以概括为:1。提倡反本质主义,但不是反本质主义,而是讲本质。即反本质主义可分为反本质主义和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属于反本质主义,而不是反本质主义。建构主义也是关于本质的陈述。2.本质不是实体而是结构。本质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一种建构的载体,文学的整体性质是借助于本质的概念来建构的。3.文学,其本质和文学标准受到社会历史条件和语言文化因素的影响。4.文学理论研究要调整研究范式,改变提问方式:文学理论要研究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于什么目的建构了什么样的文学理论。5.提倡对话性,用对话性的文学理论补充建构主义的文学理论,用民主的文化协商机制抵制文学理论中的权威主义。陶先生的文学本质观之所以在前期受到批判,可能是因为“本质主义”的定义不明确,他在批判极端本质主义的同时,也在谈论文学的本质。“本质主义”和“极端本质主义”没有具体解释,使人断章取义,误解其真正含义。总的来说,建构主义是反本质主义的,但它不是反本质主义,而是一种表达本质的方式,只是反对通过本质主义来表达本质。它认为,所有这些本质的陈述只是许多声音的“意见”,而不是固定在一个雕像上的“真理”。建构主义并不认为本质言论是不可能的,而是认为那些自称唯一正确合法的本质言论是非法的。三、当前对文学本质的建构“本质”这个概念可以也应该保留,直到没有更好的词来替代它。我们之前过分强调本质主义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对本质的极端理解,而反本质主义实际上是本质主义的另一种形式,导致了我们对文学理解中的“避本质”的思想倾向,一谈本质就色变,从而简单武断地放弃了对文学本质的谈论。我们同意使用“文学的本质”这一术语,但在使用时,同意它是历史的、发展的、相对稳定的,以便我们进一步研究。在此基础上,我们承认文学具有本质属性。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文学本质的定义基本上是统一的,但随着文学的发展,会出现新的关于文学本质的争论。就像柏拉图说的“美难”,文学的本质是难的。我们应该认真探讨当代文学的本质属性,获得一致的时代观,给人们一个研究文学的根本方向和坐标。每个时代对文学本质属性的界定都有很强的共识。每一种新的文学本质主义理论都可以看作是对以往僵化理解的反叛。既然极端的本质主义是行不通的,我们就试图在文学研究中倡导一种多元的建设性的本质主义,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当今文学发展现实的本质主义。这一建构中的多维文学本质,离不开以下四个维度。(1)注意文学的多元现象。文学理论研究文学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社会功能的原理和原则。关于文学本质的定义,我们应该以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文学本质论不能脱离文学。在新时期乃至现在,建构一种新的文学本质观或理论仍然是困难的。承认文学本质是历史的、多元的、复杂的,但不能将其视为不可知的、神秘的。我们应该清楚,文学的本质不是僵化的、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流动的。文学的发展会影响文学理论的发展,文学理论应与时俱进,关注当下的多元文化现象。(2)文学的超越性。文学是虚幻的现实,与时代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也可以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它甚至可以用自己的无限遐想预测未来,幻想整个世界。它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老生常谈,但已经过时了。把握现实,超越时代,文学的时间跨度是无限的。文学不是生活的复制品,也不是现实的模拟。它有自己独立的创造力,能写出超越现实的东西。(3)文学的历史性和民族性。文学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文学本质的研究也不能只看到近几十年文学发展的特点。当我们关注文学的新走向时,我们无法摆脱文学一直保持的共识这一根本特征。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文学发展的现状只是冰山一角,甚至是一小半。在研究文学问题的时候,时刻提醒自己要有历史感,盲目的跟随时代的步伐只会导致以偏概全的局面。过去我们的文学本质主义理论的建构是借鉴了外国人的理论,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对文学的本质做了专门的表述。文学意识形态也受到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启发。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根据国内文学的发展,分析总结出我们所认知的文学的本质属性。对文学本质的研究也要考虑中外文化差异。照搬别人的理论来解释中国文学,往往容易过度解读或解释牵强。(4)人文主义。很多人都认同“文学是人学”的观点。如果单纯用这句话来概括文学的本质,就会进入另一个死胡同:什么是人学。目前在这方面还没有得到学术界认可的说法。“人性”一词相对来说是众所周知和被接受的。要了解文学,首先要了解人,了解人性。文学离不开生活,需要在文学中展现人类存在和发展的真实而强大的状态。展现我们的生活状态和人性,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应该是文学的使命,而人性也是文学永远不能抛弃的一种本性。多维度考量文学本质是大势所趋。在写作、欣赏和再创作文学时,赋予文学的独特特征就是我们要探索的文学本质。达成“一致”和“共识”有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与各种非文学因素相互关联,是一种历史的、地方性的多元话语建构。在不断建构的过程中,最终对文学的本质达成新的共识,继续保持文学的完整性,体现其价值。(来源:当前建构文学本质概念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