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玄宗的成就

政治

玄宗即位后,先以姚崇、宋敬为相,后以张、、李、杜洛、韩秀、张九龄为相。他们各有所长,各司其职,使国家大事充满活力。而且玄宗这个时候能够虚心纳谏,所以政治清明稳定。

玄宗采纳了张九龄的建议,制定了官调制度。在北京官员中挑选有能力的人,把他们调到总督府,锻炼他们的处理能力,培养行政经验。同时,他还选拔在巡抚衙门有所作为的人,提拔为北京官员。这种内外互调,增进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沟通、理解和信任。

玄宗还将全国分为十五个频道,在每个频道设置采访大使,监督地方郡县官员,考察地方官员的政绩。在选拔人才方面,玄宗还改革了科举制度,限制进士科目和人数,以减少冗官的出现,提高官员的整体素质。军事

军事

军事改革

唐玄宗不仅有效地治理了内政,而且有效地治理了边疆,收复了失地。这主要是关于军队体制的改革。由于原有的政府所有的军事系统遭到破坏,农民逃亡,部队来源受到影响。唐玄宗称帝时,士兵逃兵现象极其严重,军队战斗力也很低,无法与强大的土耳其军队抗衡。

公元723年,开元十一年,唐玄宗接受宰相张硕的改革建议,建立雇佣军。从关内招募十二万士官担任护卫,称为“长征健儿”。这次改革是由官兵制向雇佣兵制的转变。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玄宗将这一制度推广到全国。这一制度取消了原来政府士兵轮流守卫边境的做法,解除了各国人民守卫边境的痛苦。同时,这种佣兵也为集中训练,提高战斗力提供了保障。[10]

扩大一个国家的领土

唐玄宗除了改革军制之外,还采取了许多其他措施来整顿军队,如颁布练兵圣旨,命令西北各军镇扩充兵力,加强训练。同时任命官差王茂忠为内外闲稳使,全面负责军马供应,使不足的马匹得到及时补充,提高了战斗力。此外,为了彻底解决军粮问题,玄宗下令扩大垦荒范围,在西北和黄河以北大力开发垦荒,增加粮食产量。

经过充分的准备,唐朝逐渐收复了颍州等地,长城以北的回纥等民族也自动取消了独立割据政权的称号,重新加入唐朝。安北都城也恢复了,唐朝恢复了对长城以北土地的管辖。

西部地区政权的恢复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收复碎叶镇,第二阶段是恢复丝绸之路。唐朝在西域重新树立了威信。[10]

设十节。

开元至天宝年间,唐玄宗设十节。北方形成平陆、范阳、河东、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艺兮,建南、岭南* * *镇10,为固定军区。我们的使臣受命时,给了他双旗双节,使他能被军队专杀,行走时建节,在府中建六旗(旗号),威力无比。我们的使节集军政财政于一身,往往一人管两三镇,多的达到四镇,比魏晋总督还权威,被称为解珍。所以外重内轻,导致了天宝末年的安史之乱。

经济方面

清除绘图轴[15]

唐玄宗为了增加国家收入,打击强占土地、隐匿土地的豪强,发起了查田并包户运动。当时豪强占领农民的土地后,称之为“国外之地”,还把逃难的农民变成自己的“私有制”,以逃避国家在土地和人口方面的税收。

从公元712年到公元725年,唐玄宗的查田入户运动收到了实效。他任命宇文融为全国劝农盖田大使,并设置十个劝农使和判官,派往各地视察隐蔽的土地,庇护农民。然后所有检测到的土地都会被没收,分给农民耕种。被隐瞒的农民也登记在册。这样一年增加的客户钱高达几百万。

唐玄宗通过这些有效措施,使唐朝经济重新走上正轨,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繁荣。[10]

文化

压制佛教

唐朝初年虽未封禁佛教,但其发展受到儒道两家的制约,尤其是道教的推动,使得佛教的发展没有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但到了武则天时期,为了从宗教上打击李,武则天对佛教采取了纵容的态度,使佛教迅速发展起来。基本上全国各州都有佛寺。僧侣不仅在国家的掩护和纵容下吞并土地,还想尽办法逃避国家税收。僧侣人数的大量增加减少了承担赋税和徭役的人数,影响了国家的收入。

开元二年,唐玄宗下令减少全国僧尼人数,最终全国僧尼人数达到12000人之多。接着,玄宗下令,禁止新建寺庙,禁止铸佛像,禁止抄写佛经。官员与僧尼的交往也被禁止,这使得佛教在玄宗时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重视图书建设

重视文化事业中的图书建设。开元三年(715)请了褚无良、马怀素等人。

明与黄调马图[15]

讨论历史博物馆的典籍,由于《故宫》是唐太宗和高宗时代遗留下来的旧书,往往由宫人管理,而且残缺不全,不加补充很难审读。于是,褚无良、马怀素带领学者进行整理。开元七年(719)下令:“各异书,官官之家官所撰。”马怀素、袁行冲、吴京、舒威等20多位学者在秘阁数年编校,成为200卷的《群书四录》。后来有了书院等专门的藏书机构。开元十年(722),在东宫李泽厅设立李政书院,次年设立集贤书院,负责藏书、校书。开元时代的藏书是唐代最繁荣的。总数3060,51.852卷;道经、佛经2500余部。长安、洛阳有四本书,分甲、乙、丙、丁,排列在经、史、子、纪四库。史称“开元文集最备”,藏书七万卷。蓟县书院学士张越等四十七人奉命分经。[16]

外交

唐玄宗统治时期,国力强盛,中外交流极为频繁。朝鲜、新罗、百济(均在朝鲜半岛)、日本、林逸(今越南)、尼泊尔(今尼泊尔)、郭汜(今缅甸)、宋卡(今泰国)、真腊(今柬埔寨)、斯里兰卡(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胡灵(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天竺(今。各国使节、贵族、商人、学者、艺术家、僧侣和游客大批来到唐朝。唐朝的使臣、僧人、商人也是层出不穷。与唐桐交好的亚非国家有70多个。唐朝有裂寺接待各国使节宾客,各地设商亭招待外商,并设互市监和贸易公司负责对外贸易。长安、洛阳、扬州、广州、兰州、凉州、敦煌是唐代重要的对外贸易城市。长安特别有名,天下宾客云集。许多外国商人在“西市场”经营商店,并在那里长期居住。国子监接受了许多外国留学生,多达4000至5000名“胡人”留在长安。[17]

3轶事和典故

编辑

丰产泰山

唐玄宗登基之初,选拔人才,大力治国,掀起了自唐朝以来国家富强的又一个高潮,出现了“开元史圣”。朝中大臣上书敦促玄宗封东岳泰山。一番谦让之后,玄宗欣然同意,并于开元十三年(公元65438年+65438年+06,725年)十月,前往泰山举行禅修仪式。

李隆基肖像轴[15]

据说以前的皇帝如果登泰山一帆风顺,功勋卓著,就会有很多吉兆;无德无能,不能依天而治天下,就会有很多凶象。玄宗登泰山时,虽然为世人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天气反复变化,给他带来了不少烦恼。当时玄宗封泰山于东,光是仪仗队伍前面的骑兵就以各种颜色的1000匹马为一队,交错排列,远看犹如彩云绣锦,可见其规模之大,盛况空前。大队人马来到泰山西侧时,突然刮起了猛烈的东北风,从中午一直刮到晚上,随行人员居住的帐篷被狂风撕裂,支撑帐篷的柱子也被吹断。官员们吓得乱成一团。张作为禅宗的使者,本来就忙于禅事,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使他更加不知所措。为了稳定人心,他不得不站出来说:“不要慌。皇帝是天子。现在会惊天动地。是东海之神来接皇上禅定了。”张的搪塞,让大家的心稍微平静下来,来到泰山脚下,真的变得阳光明媚,阳光灿烂。然而,就在玄宗斋戒沐浴的那天晚上,天空突然刮起了大风,变得寒冷起来。天气的变化再次让玄宗感到不安。他停止进食,站在露水中直到午夜。他虔诚地向天祈祷:“我自从当了皇帝,就得到天助,国家昌盛,万民平安。”我来到登封泰山为所有的人祈祷。但是,如果我有什么过错,不配来泰山打坐,请上天来惩罚我吧。如果追随者没有得到参与冥想的祝福,请上天惩罚我。随行的士兵和马匹真的受不了刺骨的寒冷。请停止天堂的寒冷。“玄宗祈祷后,果然风平浪静,山中气温转暖,天气晴朗,微风从南方吹来。在丝竹歌声不断的音乐中,玄宗在山顶成功举行了盛大的禅修仪式。玄宗为了纪念这一次成功的禅修,亲笔题写了《嵇泰山铭》一文,刻在山顶的大观峰上。[18]

李阳的爱情。

明太祖偷窥沐浴图[15]

在中国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李隆基是一个感情专一的皇帝,人们习惯称他为“唐”而《史记》中就有唐游览月宫的故事。他和杨贵妃的故事,通过白居易的《长恨歌》和陈红的《长恨歌传》传诵千古。

4性格评价

编辑

一般注释

唐玄宗统治初期,大力治理,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封建社会空前繁荣。但他在位后期,纵情声色,奢靡无度,重用奸臣,政治腐败,最终爆发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的衰落。所以,唐玄宗是一个功过是非的历史人物:

(1)唐玄宗统治初期,注重地方官员的选拔,亲自考核县令,清退无能之人。任命姚崇、宋敬为丞相,他们有才能,有责任心,敢提意见。由此,社会稳定,生产发展,经济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史圣”。天宝十三年(754),是唐朝的鼎盛时期。321个县,1538个县,16829个乡,90609154户,52880488人。史书:“户口之繁华,极在此。”[19]

(2)高度重视边疆地区的管辖,封粟末大托荣为“渤海郡王”,设渤海、黑水都督,封南诏皮洛格为云南王,回鹘语古力佩洛为“怀仁汗”,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3)改革兵制,变官兵制为募兵制。

(4)唐玄宗末年,杨贵妃娇生惯养,终日饮酒作乐,不理政事,奸诈的李和杨在政治上高度腐败,导致安史之乱。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对农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人民流离失所,使唐朝由盛转衰,唐朝开始走向衰落。

(5)唐玄宗对唐朝的高度繁荣起了重要作用,但他的晚年也给唐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他是一位功勋卓著的历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