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艺术史

罗马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邦逐渐发展成为控制整个亚平宁半岛的罗马共和国,最后扩张成为统治整个地中海地区,横跨亚非欧三大洲的罗马帝国。东起小亚细亚和叙利亚,西至西班牙和英国,北至高卢,南至埃及和北非,罗马帝国一直延续到公元15世纪,期间经历了分裂和整合。融合与分化持续了一千多年,直到东罗马帝国拜占庭王朝消失。这样一个多民族统一的帝国,有几千年的进化史,体现在文化艺术上,必然是多民族文化艺术的融合。

古罗马文化是在爱达荷人和希腊人的强烈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罗马文化和艺术主要繁荣于共和国晚期和帝国时期。古老的意大利本土文化深受爱达荷亚文化的影响。早在公元前8-3世纪,爱达荷利亚人就创造了拱形建筑、具有东方风格的装饰性壁画以及雄浑逼真的雕塑,对古罗马艺术产生了强烈的影响..古罗马人虽然征服了古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古希腊人征服了。古罗马人是古希腊艺术的崇拜者和模仿者,古希腊艺术对古罗马影响很大,但由于社会环境和民族特点不同,古罗马艺术也有自己的独特性。相比之下,罗马艺术更倾向于实用主义,在内容上多为享乐的世俗生活,在形式上追求宏大,在人物表现上强调个性。古罗马文化艺术的杰出成就主要体现在建筑、壁画和肖像雕刻上。

一、罗马时期的建筑风格特征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袭亚平半岛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继承古希腊的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式、技术和艺术上进行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在1 ~ 3世纪达到顶峰,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顶峰。

古罗马建筑有很多种。有罗马万神殿、维纳斯和罗马神庙,也有巴勒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还有宫殿、剧院、竞技场、浴场和广场、大殿(长方形大厅)等公共建筑。住宅建筑包括内室式房屋、内室式房屋与围柱式房屋相结合的房屋以及四层或五层的公寓。

古罗马最辉煌最艺术的建筑是那些为经济或人民生活(物质和精神)服务的建筑。古罗马的世俗建筑,造型已经相当成熟,功能结合得很好。如广场、道路、桥梁、高架水渠、隧道、剧院、竞技场、浴场、住宅和别墅。这些建筑几乎都是直接为人们的物质生活或精神享受服务的。在艺术风格上,他们也追求和谐、完美、崇高,但不再是一种神圣的和谐、完美、崇高,而是一种现实生活中的“和谐”,是经济繁荣、和平稳定的“崇高”,是对现实刺激的追求。有些“崇高”与某些“悲剧”情绪直接相关,比如古罗马著名的斗兽场。它是一种沐浴在奴隶血泪中的崇高,所以它让这种崇高,完美,更加世俗。它能让人赞叹,让人振奋,却很难产生希腊神庙那种“神圣”的感觉。这可以说是古罗马建筑风格中的和谐、完美、崇高与古希腊建筑风格的最大区别。至于其他的世俗建筑,比如卡拉卡拉浴场,其和谐、完美、雄伟的风格主要来自于世俗的感受,而不是来自于理想主义的神圣意识。

在具体的建筑造型风格上,古罗马建筑既继承了古希腊建筑的造型风格,又有所创新和发展。比如古罗马斗兽场的外立面,尤其是四层的外立面,就是对古希腊圆柱构成的复制。它的底层是多立克柱,第二层是奥内克柱,第三层是科林斯柱,最上层是壁柱环绕。然而,古希腊的这根柱子在这个古罗马的杰作中不再像在古希腊建筑中那样起到结构性的作用。变成了单纯的装饰,真正的结构部分是隐藏在墙体里的结构。同时,在屋顶造型方面,古罗马人对古希腊建筑的造型方法进行了极大的创新,用更有效的拱形支撑方式取代了古希腊使用的梁柱结构,以至于在屋顶造型方面,出现了古希腊建筑中很难见到的“穹顶”屋顶。正是这种“穹顶”屋顶,成为古罗马建筑,尤其是住宅建筑与古希腊住宅建筑最明显的区别。由于其经济性、实用性和良好的美学效果,这种拱券结构不仅应用于寺庙、宫殿等特殊建筑,还扩展到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如道路、桥梁、渡槽、港口、剧院、住宅、仓库、下水道等。因此,许多宏伟的建筑在表现出和谐、完美和崇高的同时,具有明显的“圆”味。但与此同时,古罗马建筑有意识地借鉴和继承了古希腊建筑造型的一般特征,尤其是柱廊的运用,往往清晰地表现出古罗马建筑与古希腊建筑的传承关系。比如古罗马的万神殿(也叫万神殿),它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巨大的带穹顶的混凝土鼓。这种“圆形”的风格是古罗马建筑的典型特征,在其入口处,它依赖于一个典型的古希腊柱廊。柱廊由八根科林斯式的柱子组成,在它上面是一个三角形的尖顶。整个建筑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古罗马建筑的继承与创新。

古罗马建筑的木结构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可以区分桁架的拉杆和压杆。罗马、图拉真、巴西利卡和木桁架跨度25米。建于公元一世纪的罗马斗兽场,可容纳5万名观众,仅用了5-6年就建成了。它建在一个已被填平的湖面上,但地基没有明显下沉。

古罗马的建筑艺术成就斐然,大型建筑风格浑厚凝重,构图和谐统一,形式多样。罗马人开拓了建筑艺术的新领域,丰富了建筑技术。

其中最重要的有:拱形券覆盖的全新打造的内部空间、庄严万神殿的单一空间、多层次大变化的皇家浴场的顺序组合空间、大殿的单向纵深空间。在一些建筑中,内部空间的艺术处理比外部形象更重要。

古希腊圆柱的构成得到发展,使其更具适应性。最有意义的是创造了柱式和拱形券的组合,比如柱式和连续券,既用于结构,又用于装饰。帝国周围的凯旋门多由券组成。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和拱形券结构的集中建筑。哈德良离开这座建于2世纪上半叶罗马郊外的宫殿,就是一个成熟的例子。

自四世纪下半叶以来,古罗马建筑的潮流已经衰落。15世纪以后,文艺复兴和古典主义之后。随着19世纪初法国古典主义的复兴和“帝国风格”的推广,古罗马建筑再次成为欧洲的学习典范。这种现象一直持续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

第二,古罗马杰出的肖像雕刻和装饰艺术

罗马人在肖像雕刻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罗马人很早就有祭祖的习俗。他们为死者制作雕像,放在家里。当举行新的葬礼时,所有祖先的画像都会被搬出去参加仪式。所以罗马人早期的人像雕刻以自然主义写实为主,艺术质量不高。

共和国末期,罗马征服了希腊,希腊雕塑对罗马有着不可抗拒的影响。罗马肖像画开始走向形式的多样化、艺术的概括化和表现的生动化。许多奥古斯都雕像是受希腊理想化风格影响的典型例子。雕塑家把矮小、瘸腿、多病的奥古斯都表现为一个高大强壮的统帅,具有运动员一般的体格和英雄时期的气概。他的脸也是在造型的基础上理想化,接近希腊雕塑的完美。几十张画像无一例外都是经过美化的,有的把他描绘成战神,有的把他描绘成英雄或者美少年。

罗马帝国时期,肖像雕刻流行写实风格,出现了个性强烈、内心世界描写复杂的肖像。卡拉卡拉的肖像展现了一张凶狠、紧张、无情的暴君的脸,紧皱的眉头和空洞的眼神显示出不安的情绪,扭曲的头部强调了紧张、暴力的性格。凯尔。《奥勒留之旅》是一幅具有坚忍精神的君主肖像。他的脸上充满了哲学的思考,颓废,消极,安静。因为这个明显的特征符合基督教理论,所以这个铜像在中世纪被保留了下来。它对后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家产生了重要影响。

帝国后期,在极端的政治经济冲突中,肖像雕刻风格走向了更加写实的道路,出现了大量不同的面孔:狰狞、狡诈、粗鲁、不安...这反映了此时罗马人的典型特征:外表粗鲁,内心高度紧张。

罗马浮雕具有记实、写实的特点,最杰出的代表是图拉真纪念柱浮雕。详细描述了图拉真皇帝本人征服达契亚的全过程。这些事件和情节作为历史事实被记录下来,无论是人物的服饰还是征服城市的过程都具有历史真实性。在2000多幅人物的长卷浮雕中,艺术家用散点透视来处理情节复杂、层次复杂、人物众多的构图。

罗马的公共办公室和富人住宅有数百件艺术品和其他装饰品。地板往往是斑驳的大理石,家具的设计和工艺都非常出色。桌子、椅子、凳子都是用耐用的材料做的,装修极其豪华。木材、象牙、大理石、银、铜、金和其他材料都经过了非常精细的加工和打磨。铜火盆温暖房间,青铜吊灯照亮房间。镜子也是铜质的,浮雕或刻上花式或神话图案,有时做成横或直的凹或凸的形状,把映出的人形变成可笑的细长或胖乎乎的圆圈。

银器在中产及以上家庭中非常普遍。1895年,考古学家在一座别墅的水池中发现了相当多的银器收藏,显然是公元79年有人躲避维苏威火山爆发时存放在那里的。在16银杯中,有一个还看到了近乎完美的简单树叶图案,其中两个出现了高浮雕骨架,另一个1有一张奥古斯都加冕于战神和爱神之间的图片,表明两者都是人类的敌人。最可笑的是,斯多葛派的鼻祖芝诺讽刺地指着伊壁鸠鲁,伊壁鸠鲁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块蛋糕,与此同时,还有一头猪,它的前脚站了起来,礼貌地想要分一杯羹。

那时候一个手指上至少要戴1个戒指。一些花花公子每个手指上都戴着戒指,而不仅仅是一个。这些戒指都是用从非洲、阿拉伯和印度进口的宝石雕刻而成的。罗马人使用戒指作为私人印章,他们喜欢让印章有独特的设计,所以当时的玉器雕刻已经达到了一个高不可攀的水平。

与此同时,各种陶瓷艺术品也充斥着意大利家庭。这时制作艺术玻璃的技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在庞贝遗址发现的“蓝色玻璃花瓶”描绘了酒神狄俄尼索斯在葡萄成熟的庆祝宴会上的美丽活动。提比略执政时,吹制玻璃的艺术传入罗马,很快就制成了色彩杂色的小玻璃瓶、杯子、碗等精美产品,一度成为艺术收藏家和百万富翁们钟爱的“猎物”。尼禄执政时,曾为两个小玻璃吹制玻璃杯支付6000银币。亚非进口的“萤石”花瓶价格更贵。虽然奥古斯都熔化了埃及女王克利奥帕特拉的金盘,但他珍藏着她用萤石玻璃制成的杯子。尼禄为这样一个杯子付出了654.38+0万银币。总之,罗马人制造玻璃至今无人能及。

古罗马装饰和雕塑的审美追求在于求真求美,与古希腊的宁静和理想化的完美有很大不同。这个特点倾向于创造个人意志,表现出敢于参与世界的精神。

三、古罗马壁画的艺术风格特征

罗马时期的绘画主要有马赛克和壁画。早期的绘画多记录特定的历史事件,用于装饰公共场所和房屋。很少有叙事画幸存下来。公元79年,由于维苏威火山爆发,火山灰掩埋了包括庞贝在内的三座意大利城市。庞贝发掘于18世纪,其中保存了大量壁画。根据这些壁画,罗马壁画分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庞贝风格。第一种风格是用颜色描绘建筑细节;第二种风格是直接在墙上刻画建筑细节,用透视营造更宽敞的空间错觉,并穿插剧情画。秘密祭祀属于这种风格;第三种风格强调墙面的平整,画出精致的静物;第四种风格会看穿效果。

古代游客发现,在罗马的寺庙、住宅、修道院和剧院里,绘画甚至比雕塑更常见。当然,这个时候的绘画艺术仅限于壁画等方面。因为维苏威火山的爆发,庞贝给我们留下了大约3500幅壁画。有一幅描绘狄俄尼索斯突然袭击阿里阿德涅的壁画);在睡梦中;另一幅画显示赫尔墨斯静静地看着被绑在酷刑之轮上的火神;还有一系列幽默的壁画,画着无忧无虑的丘比特,戏仿庞贝的工业。这些人形画得惟妙惟肖,人体的颜色非常完美。

艺术鉴定家要想了解意大利古代绘画艺术的本质,划分其时期和风格,应该参考庞贝绘画。

罗马壁画曾一度模拟一座建筑,或画其立面,或画其圆柱。人们看到的柱子仿佛从里面望出去,空旷的乡村被画在柱子之间。艺术家通过这种方式,让人觉得自己是在一个没有窗户的房间里,里面有凉爽的树木和鲜花,有原野和小溪,外面有驯服的动物。居民只要看着屋内的墙壁,就能想象自己是在一个花园里,在这里钓鱼、划船、打猎或养鸟,自得其乐,不分季节,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罗马绘画艺术的水平。

比如在古罗马,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材料。大多数建筑建于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世纪期间。当时,在墙上制作壁画之前,必须涂上多层灰泥。抹灰是一个重要的过程。一般在付豪大厦,墙上的灰泥多达十层,灰泥中还掺有捣碎的砖粉。

我们从一些庞贝壁画中可以看到,建造者在墙上画灰泥:工匠先在灰泥上画出轮廓(有些出土的壁画只画出轮廓,没来得及画手稿),然后再画。使用的颜料大多是意大利本土矿物,如朱砂、赭石、锡耶纳土黄、碎春燕等。,而生石灰作为粘结剂(生石灰溶于水,吸收空气中的碳酸气体,变成不溶性碳酸钙,使颜料成分得以胶结)。学者们还发现,壁画经常使用有机颜料,如蛋黄、蛋白质、牛奶浆等。(奶浆可用于粘合庞贝蓝或玻璃蓝、深黑色等颜色)。

这里有一张英仙座和安德劳莫达的照片,颜色非常鲜艳。它出土于庞贝。据考证,发现是临摹公元前4世纪的尼基壁画,所以属于公元1世纪。现收藏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

“珀尔修斯与安德劳莫达”的主题也来自希腊神话:埃塞国王的女儿安德劳莫达被一只吃人的海怪挟持,并称这是为了执行上帝的指令。英雄珀尔修斯在回家的路上路过那块巨石,发现安德劳莫达被锁在巨石上。他下去杀死了海怪,救出了美女,并娶了安德洛莫达。壁画描绘了英雄救美的瞬间。珀尔修斯一手拎着海怪的头,一手扶着美人离开岩石。

与庞贝城同时被毁的另一座古城赫库兰尼姆(Herculaneum)在发掘后也包含了许多精美的壁画。这些壁画都是基于希腊神话。虽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具有模仿希腊绘画的特点,但从人物造型和衣服的褶皱表现来看,这位画家有着娴熟的绘画技巧,明暗的深浅和色彩的变化,在庞贝的壁画遗迹中熠熠生辉。有学者说是希腊壁画的复制品,可能指的是形象的特点。我们认为如此流畅的艺术表达,应该说文案在艺术修养上至少不亚于古希腊壁画,相反,他比前者更懂绘画。

欧洲文艺复兴,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摩西》,拉斐尔的《圣母》,都是历史上不朽的绘画和雕塑。这三位英雄也被后人称为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他们的辉煌成就不仅对欧洲,而且对后来全世界的艺术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后文艺复兴时期,为了区分中世纪(5-65438+5世纪)的艺术风格,出现了戈蒂奇。

在15世纪,意大利人有了复兴古罗马文化的想法,这导致了辉煌的文艺复兴运动。因为意大利人总是难以忘记哥特人摧毁罗马帝国的历史仇恨,

因此,为了与这一时期相区别,他们把中世纪的艺术风格称为哥特式。

对他们来说,这意味着野蛮。虽然哥特式这个词有贬义,但许多伟大的艺术作品都诞生于中世纪。

这对于15世纪的意大利人来说,似乎是不可否认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巴黎的圣母院。

当然,哥特式风格并不仅限于建筑,如雕塑、玻璃制品、装饰品和彩绘等。,深受其影响。

这种艺术创作从12世纪中叶一直延续到16世纪初。同样,宗教在哥特艺术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画家和雕塑家都喜欢在作品中以宗教为题材,但对现实题材不太感兴趣。

从字面上看,哥特基本上有三个意思。

一种是哥特式建筑,如大教堂,其特点是高大的梁柱和尖拱形的天花板和结构。

其次,在文学上,哥特被用来描述以黑暗、孤独的地方(如废弃的城堡)为背景的奇特、神秘的冒险故事。

第三,哥特式也代表一种印刷或写作风格,字体相当华丽。

哥特文化作为一种现代文化运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朋克摇滚音乐浪潮。

当后者逐渐退去,哥特文化作为边缘亚文化幸存下来。

哥特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中世纪复古风格,是音乐、艺术和文学的文化范畴。

音乐上,继承了欧美70年代朋克摇滚的音乐风格。

在艺术上,对12-16世纪西欧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表现出强烈的复古倾向。

在文学上就变成了那种阴森怪诞的神秘黑暗文学。

哥特文化其实倾向于非暴力、和平主义、被动和宽容。

然而,在许多媒体中,它被误解为极端暴力、种族仇恨和白人至上的边缘文化。

哥特文化总是表现出一种孤独、疏离、阴郁的精神气质,它总是讨论那些发人深省的社会问题,种族歧视、战争、仇恨。

对死亡的精神迷恋驱使哥特文化不断试图寻找另一种思考生命、痛苦和死亡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