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什么时候区分民族的?谁首先建立了汉族?苗族呢?

中国古代没有这个词,只用“氏族、种族”等形式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思。西方印欧语系各种语言中的“民族”一词大多来源于希腊语ethnos,意为依靠历史、语言或种族的联系而被视为一个整体的人。日本明治维新后,西方语言中的“民族”一词是借用汉语中的“人民”和“氏族”两个词翻译过来的,并于19年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但据知“民族”一词最早在汉语中使用,发表于1837年西方传教士编撰的《东西方考试统计月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几千年来,许多民族活跃在各个时期的历史舞台上。经过长期的分化、融合、发展和变化,今天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并存。判断一个民族的标准:1。构成一个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共同的语言、共同的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和共同的心理素质。每个基本特征都有特定的内容,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由于历史、现实和民族的原因,各种特征在每个民族中的表现是不同的。2.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语言、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心理素质等方面的特点。它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

苗族叫古,最早见于甲骨文。唐宋以前有“三苗”、“南蛮”、“满静”、“武陵蛮”等名称。这些称谓混淆了苗族和其他民族的称谓。宋代以后,苗从一些“蛮”的混名中分离出来,成为单一的民族名称。

苗族人在湘西自称“熊”(水果熊),在其他地区则称“毛”、“孟”或“孟”。“萌”或“萌”在黔东南苗语中是“树心”的意思。相传枫树生有“姊妹榜、姊妹留”(母蝶),“姊妹榜、姊妹留”生有苗族远祖,故称“孟”或“孟”。有的地区叫“甘傲”,意为吴,可能是古吴氏族图腾的遗存。历史上,根据他们不同的服饰和居住地,“苗”字之前有不同的名称。1949后统称为苗族。

关于苗族的起源,与四千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至长江流域及长江中下游以南的被称为“南蛮”的氏族或部落有关。有人认为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是今天苗族人崇敬的祖先,与苗族有关。有人认为古三苗和苗有关系。有人认为今天的“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快”人。此外,还有三种学说,即湘斗说、夜郎说、巴郡南郡人说、潘说和武陵人说。

近年来有人提出,传说时代的蚩尤、唐时代的三苗、殷周时期的蒯、春秋战国时期的、秦汉时期的黔中蛮或武陵蛮,都包括苗族祖先,是历史上不同时代对苗族祖先的不同称呼。

总之,根据史料记载和传说,苗族先民在殷周时期就生活在湖北清江流域和湖南洞庭湖一带。春秋战国前后,巴蜀、夜郎、荆州等地有苗族先民活动。秦汉时期,大部分苗族先民定居在武陵县、张克县、岳邑县、巴县、南郡等地区,少数继续迁徙至黔东南柳江流域。后来由于战乱、饥荒、疫病流行、生育众多、农田荒废等原因,继续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