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文化和历史

说到中国的饮食文化,很多人会对中国的菜谱和中餐的色、香、味、形赞不绝口。但如果要从比较的角度来讨论饮食文化,可以通过把握中国饮食文化的精髓来操作。没有比较,没有认同。在这里,笔者认为比较可行的方式是从饮食生活方式的角度来探讨中国的饮食文化。事实上,中国的饮食文化实际上是指中国人的饮食生活方式。要说中国的饮食文化,就必须涉及中国的文化,两者的关系极其密切。因此,我们有必要先解释一下中国文化的一些特征。

中国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了解中国早期文化的地理环境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在早期,文化更多的是受到环境的制约。中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南部,西北是辽阔的沙漠、草原和戈壁,东南是浩瀚的大海。中国文化的主要温床黄河流域土地非常肥沃,但其他环境恶劣,多风多雨,生活条件不好。文明出现后,当时的文化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倾向,伦理道德色彩十分浓厚。因为这个社会需要的是谦逊,少一些欲望,而一个社会需要什么的时候,往往也是它缺少什么的时候。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早熟的特征。马克思曾认为中华文明是一个早熟的婴儿,她的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超前性特征。另一方面,西方文明则截然不同。西方文化的童年希腊文明以其独特的波-暖氛围被写入文明史。马克思曾经认为希腊文明是一个正常的婴儿。中国文化的生存土壤,所以中国文明以其强烈的道德性和节欲性特征贯穿始终。先秦时期,诸子百家互相诘问,竭力达成同一目标,目的是建立一个不奋斗的理想世界。但这只是一个理想。战国时,各国纷争不断,对比实力,秦国最终以鼓励战功、奖励农耕的方式统治国家,这是民心所向。天下之争,人如何活,也是历史的选择。只有统一,才能避免“天下多少人称王,多少人称帝?”(曹)据

先秦时期,中国南方的楚国也表现出浪漫主义思潮,但很快被北方的现实主义思潮所笼罩和淹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书籍都是同一种语言,之后的历史就是皇帝统一的历史。中国封建社会为了维护这种大一统的局面,允许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同时又给了他许多封建礼教的约束;中国有世界上最早的文官制度——科举制度;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清官叫清官,一出现就被传唱,被崇拜。因此,中国虽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宗教,但它的一些特征与宗教相似,它也有自己的神;如果把这种现象也当成宗教,那么中国式宗教就是现实意义上的极端理想主义。中国历史上的极端唯心主义也产生了,它也有神,但它创造的神都是真人化身,真人不可能充当理想的神。所以,中国历史上直到今天,造神运动层出不穷。换句话说,中国人的宗教是多神崇拜,而不是一神教崇拜。财神、药神、灶神、妈祖都被当作神来崇拜。中国文化还有另外两个特点:一个是对应用的绝对追求,同时杜绝一切不实用的东西。从中国科技史的历程可以看出,历史上所有实用技术都是发展起来的,比如农业科学、医学,当然炼金术也是在皇帝追求长生不老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中确实包含了化学知识。中国的手工业很发达,但蒸汽机等现代机器工业生产不是中国发明的。在15世纪之前,世界上的大部分发明都是中国人产生的,但近代以后需要一系列实验手段的现代科学却未能在中国产生:中国文化表现出独特的善良特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者爱人”。因为善良,中国人实行多子继承制,这样一方面财产可以分割,另一方面限制了长途迁徙,对中国人的安置意义重大。这种继承制度制约了商业的发展,于是就产生了多子多福的想法。多子多福的观念增加了社会的人口,衍生出更多的孩子和很多的福报。社会人口压力一直存在。只要社会的生产力能养活多少人,就出现多少人。

中国饮食文化的许多特点都体现在饮食文化中,它直接影响着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首先,因为人口压力等原因,中国人的饮食从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即以粮食为主,少肉多食,蔬菜为辅。这是典型的膳食结构。其中米饭是主食,而蔬菜是为了下一餐,也就是帮助米饭下咽。为什么要帮你吞?那是因为主食不好吃,必须有一种物质帮助人吃。当然,蔬菜的作用和盐差不多,但和盐不一样。这次推广中国烹饪的首要目的是装饰饮食,把难吃的食物做得精致;其次,由于中国文化对衫的追求和中国发达的手工业,烹饪中的食品加工技术在世界上首屈一指,体现了中国文化的衫特色。这些都使得中国的饮食文化有以下特点。第一,中国烹饪技术发达,很多西方人认为不能吃的东西,通过中国厨师的工作,第一眼就变得开胃。第二,中国人的食谱很广,能吃的都在吃,没有任何禁忌;第三,中国有很多关于荒政的著作,为的是在荒年准备野菜充饥;第四,中国人把追求美食作为人生最大的乐趣,吃成为第一需求。因为中国人在饮食上不能随心所欲,有诗为证:

红日巡天都来不及,肚子里就知道真相。

过充实的生活并不难,只是在天气有利的时候。

所以长期以来都是吃难穿难,所以吃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证据层出不穷。

此外,我们可以分析西方饮食文化的一些特点,这可能会加深我们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西方饮食起初以畜牧业为主,内部食物的天然美味限制了烹饪的发展。欧洲人在展示自己的财富时,多以食物工具来表现,比如各种器皿的数量和奢华程度。另外,我不追求把吃这种生活中容易满足的东西作为人生至高无上的快乐。西方人对生活的追求和中国的一句俗语如出一辙,可以高度概括,就是“充满温情和情欲”。他们更追求爱情。西方文化体现了一种“爱文化”,而中国文化体现了一种“吃文化”。

但是,我们也应该指出,中国饮食的许多特点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是看不见的。宫廷饮食和店堂饮食能更好更全面的展现这些特点。老百姓的节日饮食,比如春节,也许能部分表现出这些特点,但春节毕竟是一年365天中的昙花一现。

文化没有好坏之分,饮食文化也没有好坏之分。区别只是不同环境条件下生活方式或饮食的不同。但是如何理解和分析这种差异是非常重要的。本书的目的就是基于这一点做一点尝试,能否得到大多数读者的认可,不得而知。大多数情况下,我属于那种“远道而来的厨子”,不知道怎么做饭,也不是美食家,但我知道“一顿饭一碗粥来之不易”。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将把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些看法写下来,希望能得到当地有关部门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