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

1.洋务运动在政治上的负面作用

从太平天国运动镇压农民起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外国侵略者谈判中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形成了投靠外国侵略者、掌握实权的买办政治集团。同时,清政府放弃了原有的封建制度。过去,内廷和礼部专门管理外交和外侨事务。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作为“洋务内阁”,与洋人谈判。由此可见,当时的清政府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在政治上逐渐丧失了独立主权,导致了当时的统治者在政治倾向和政府机构上的不完全独立,中国由此向半殖民地半封建转变。这些与易、李鸿章等洋务运动决策者的政治主张密切相关,也与洋务运动的一些内容有一定关系。

2.洋务运动对经济的负面作用。

19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形态在上世纪六九十年代已经初步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主要包括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经济和已经改变了的封建经济。其中,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可分为清政府洋务派创立的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两部分。但当时的国家资本主义刚刚兴起,受到国内封建主义和帝国资本主义的集体压制,力量非常薄弱。洋务派创办的资本主义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相比,实力更强,受清政府保护,享有一定特权。洋务派创立的资本主义经济主要是在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的经济活动中产生的。但洋务企业中,洋务派一直保留着封建社会落后的管理制度和生产关系,实行早期官僚资本、封建政府和外国资本等不利于民族资本的政策、制度和做法,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未能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是洋务运动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二)洋务运动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

洋务运动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是值得肯定的,其倡导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机器生产方法,培养具有技术知识的洋务人才,传播西方先进的科学和新技术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对中国近代生产力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洋务运动中,落后的手工操作被现代化的机器生产所取代,吸收了西方近代工业力量和机械化的技术发明和创新。在民用和军事工业中,发动机、工具机和传动工具等相关机械设备也是从西方引进的[3]。可见,洋务运动对社会的发生和生产力的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洋务运动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来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创造了物质条件。然而,在过去,仅仅肯定洋务运动在历史上的积极作用是远远不够的。然而,随着对洋务运动研究的深入,其在历史上的积极地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综上所述,洋务运动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主要是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生产力的进步,是中国走向近代社会的第一步,在中国近代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辩证地看待洋务运动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