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有哪些错误?你觉得这本书怎么样?

作者从自己的立场和现代的立场来评判古代人的功过是非。不是根据当时发生的事情来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比如英皇南宫重登皇位,此时最重要的就是皇位的合法性。于谦一开始就是景帝的坚定支持者。如果他没有杀他,那么朱祁钰也是一个合法的皇帝?他是不是在南宫夺门复辟抢了朱祁钰的皇位?

岳明的贡献不准确,史书的记载也未必准确。岳明首先拿起了我们不关心或者不了解的明史,让我们重新认识了这个朝代的伟大,天子护国的伟大,汉人的伟大。把他当成当代的罗贯中也不为过。更重要的是,岳明不读死书。他在教人从各方面分析问题,分析原因,把历史书当老爷爷。

《明朝发生了什么》这本书要辩证看待,说它有功勋是因为它用搞笑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大明274年的历史。读史书不再枯燥,但据说误导了很多历史文盲。总的来说,功大于过。我从来没有读过这么有趣的书,因为我喜欢历史。

看完《史明》,总觉得编辑有一些奇怪的评论,说他不是好皇帝而是好人!仅仅是废除死前殉道就这么受欢迎吗?当他登上王位时,他听说朱镕基的皇后将要殉难,但他们没有阻止他。后来朱祁钰死的时候,还力劝大狱卒拉一批小舅子殉难。多么虚伪!再说,就算他在明末救了一千个皇后,也远远比不上在土木堡之变中被他杀死的十几万臣民,他还真有胆量回来抢皇位。我最近才知道朱见深和朱元璋、朱佑樘一样勤奋!

1.在那一年,岳明从未说过他知道阳明心学,他也坦率地只介绍了王阳明的开悟过程。2.当年,岳明介绍,王阳明认为人的欲望是客观存在的,不是说他尊重人的欲望,而是指基于人的欲望来分析和解决问题。3.找到实用的方法并不等同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上所述,你根本没有认真看过明朝的东西,只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其他自然科学可能枯燥严肃,但历史绝对不应该这样。好的历史书绝对要真实可信,有文学价值!史记,资治通鉴,哪个写得不精彩?但是,你口中的一些严肃的历史文献,完全是书外之物!我早该知道,只有专业的历史研究者才会关注这样的考证书籍。大部分人看过二十四史已经很厉害了!

当年明月最大的贡献就是唤起了大众阅读历史的热情,让普通读者知道历史书也可以这么有趣。一本历史书就像一部电影,无论画面多么华丽,如果没有讲述一个故事,它也是一部失败的作品,这就是为什么《史记》和《资同治鉴》有如此高的地位。试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历史书都像你说的那么严肃枯燥,那么历史爱好者只会越来越少,到最后,恐怕真的是“精英”文学了!

通过大量的阅读和了解,王阳明发现了儒家思想的真正精髓,而不是薛竹的宣扬,儒家思想的一些知识被扩大到有利于统治阶级,尤其是薛竹。我觉得王阳明批判的很好。找到了儒家思想的根源,相关内容都记载在手册中。知必知,知其善道。练习册上给学生讲的东西,学生相对容易理解,知行合一绝不是那么简单。儒家本身就是道家的一个分支。前人的思想不容易解读。也许他也有同样的地位,经历,时代。

性格相似的人可以大致阅读。国王、朝臣、将军、平民和乞丐。对心理学肯定有不同的看法。如果我想明白,知道就是知道自己要努力才能活下去,知行合一就是通过行动改变现状。让自己更努力的活下去。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但相对而言,利已不利于他人,利已为己,利已为他。毕竟你不是圣人,不能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去造福他人。现阶段我能理解的。也许当生活变得轻松优雅,你会有更高的体验。

我知道明确的东西与正史并不一致,但我希望真实的历史是这样的,因为岳明笔下的人物更像“人”。我相信历史上无论多么伟大,多么卑微的人,他们的前提都是一个人,历史的发展是有人情的。我相信历史不仅仅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他们不是神,只是有自己无奈和情绪的人。我相信他们所做的一切不仅仅是利益驱动,即使是最渺小的人也有伟大的时刻。

清朝写的明史不足以说明问题。袁崇焕说不准。雇佣兵自重,带清兵绕北京,然后开道。你想让皇帝看你的表演,但我会杀了你。你的优秀战略有什么用?拿皇帝当棋子是最不能容忍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有限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无法同时满足贵族的奢侈和人民的基本需求,社会分配严重失衡。

个人认为,知是指认知,行是指行动,也就是理论要付诸实践。解释为良心,多少有些妥当。良心偏向于道德层面,道德层面不是认知的范围,而是比认知更窄,也就是道德和行动。所以心学解释为以德服人,以德治国。这就是传统儒家朱的理学,它是人与自然的对立,是理性的。《心学》由理学发展而来,但批判理学。它主张天人合一,即心为原则。徐阶和张都是心性的代表,做事务实,认知和行动是统一的。说白了就是不专一,不出格,想干嘛就干嘛,这是实践检验的。

你们都是大神,都读过明史。为什么没有一个大神在明月之前用这么有趣的文字表达明朝的历史?各位大神都做了什么?但是明月的书很热,你就来找茬,这样你就显得博学了?明朝的那些东西不是历史书,教科书,不需要对任何人负责。岳明还说,这些只是他在明朝史书上看到的一些个人笔记。因为他,我知道历史是如此有趣,每一个历史人物都不再是抽象的文本,这就足够了。至于谁是好人,谁是坏人,早有定论。

第一:明英宗复辟后肯定是要养自己人的。要不要让替身战队等他恢复?第二:明朝杀于谦的人都是罪人,除了朱祁镇。于谦是朱祁镇的朝臣。他犯了一个错误,把他从王位上拉了下来。他还支持代宗废太子。朱祁镇对不起国家和人民,但他不对不起于谦。他亲自签字时,被要求代理兵部。做决定的是于谦,于谦亲自在代宗面前担保。钱皇后用织布的方式给太监交换食物。是徐宥箴告密说他参与了废英宗,并大发雷霆要杀了他。谁感到抱歉?第三,据说英宗重用了石亨的那些人,英宗刚刚被复位。没有他们你不想死吗?

你看那几个人谁会到后期?李习安是一个追求荣耀的卖家,而于谦呢?从另一个角度看,它不也和李习安一样吗?打人和抓人的说法最容易引起争议。你只会说不好的事情。英宗对又瞎又瘸的钱皇后始终不离不弃,不忍用人殉道。我觉得我废除了人类的殉难。你说出来让人们理解。你只能挑出不好的,说李世民肯定会挑出比英宗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