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这两个历史人物和文学形象,你更喜欢哪个?请说明原因。
项羽:我太骄傲了,看不到别人。谋士范增琢磨项羽的人品时,自言自语道:“此人虽有许多缺点,但仍是一块刚出土的璞玉。”司马辽太郎看到了项羽其他方面的优点,评价说:“项羽比范增看到的更好。”其实“项羽不像刘邦,是名门望族,知书善解人意。项羽的血量是常人的十倍。他生气的时候会暴跳如雷。当他憎恨时,他会屠杀敌兵和平民。而他对被奉为大师的楚怀王的放逐和杀戮,给人一种残酷的印象。同时,矛盾的是,他对同伴很好,对老人很有礼貌。这显示了项羽君子的一面。”的确,《项》使人感受到他伟岸的灵魂。但是,在这个伟岸的灵魂里,有着比常人更多的稚气。这种稚气让他时而勇敢,时而表现出异常清晰的感情。但是,孩子的功利和残忍,不是他能控制的。”项羽就是这样一个不能用常理来衡量的人。而且“项羽是勇敢的,勇敢是衡量人的第一标准”,所以对他的功德赏赐往往会导致混乱和叛乱,或者使人们对他感到沮丧和失望。司马辽太郎明确指出:“项羽也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甚至超过常人。但只有当他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对方完全依赖他的时候,才会给他同情心。即便如此,他也不是傻子。他从不为奉承所动,他的性格真的很微妙。”换句话说,“自尊心太高的人看不到别人”的规律发挥了作用。这与项羽在政治和战略上缺乏灵敏的触觉有关。项羽曾经把世界分为黑白两部分。相比之下,刘邦把世界看成了灰色,有时黑,有时白。刘邦:豁达,掩饰自己的无能。萧何有一次问夏侯婴,他为什么跟着刘邦?他想了一下,说:“没有我,刘大哥不过是个笨木瓜。”然后萧何发现了刘邦的可爱之处。萧何是从这个角度评价刘邦的:“刘邦没有什么美德,但是他很可爱,和蔼可亲。这种品质也是世界罕见的。”也就是说,萧何开始意识到,亲和力是刘邦的光芒之源,而这光芒掩盖了他的无能。“刘邦有个特点,好像一出生就不知道有个‘自我’,这在世界上真的不多见。而且“刘邦把自己做不到的事托付给别人”形成了他独特的优势,也就是所谓的“谦虚使人聪明”。刘邦在韩信眼里是个和蔼可亲的傻子。当然不是说他笨,而是他总是一览无余,没有明确的观点和立场,就像一个大包。什么都没有的包包形状不是固定的,没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唯一的优点是它有容量。反而比圣人更能成为顶梁柱。圣人自身的思考力再优秀,也总有个限度,但袋子可以容纳圣人为己用。因此,“他总是需要建议。他善于采纳他人的智慧。当有许多顾问时,他选择最佳策略。刘邦有这个选择的能力。刘邦的能力还在于他能激励别人为他出谋划策的人格。”刘邦年轻的时候,喜欢刘邦的人和街上的流氓,自然都聚集在沛县的小酒馆里。“他们只要看到刘邦就觉得开心,一起在酒馆里聊天。刘邦有事要走,酒馆里立刻变得冷清,大家都没了兴趣。”从这里,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刘邦旷达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