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易:纪念常文昌。

我昨天飞到了上海,因为接下来的两天我将在上海教授一个为期两天的笔迹学课程。因为最近没睡好,昨天到上海后很早就睡着了,以至于凌晨两点半才醒。醒来后打开手机,发现有钉钉群的消息,孩子妈妈把作业传给老师了。第二,有大学同学的消息。打开一看,上面说常文昌老师已经在上海去世了。

在兰州大学中文系的四年时间里,我和老师的交流并不多。真正沟通的只有常文昌。所以,我决定在这个时候起床,写一篇文章纪念常文昌。

常文昌老师是我们的现代文学史老师。在中国西北的兰州,他又瘦又矮。乍一看,他以为自己是南方人。其实常先生是甘肃人。常老师是研究的专家,他还给我们上了一门现代诗歌的选修课。

一天,我递给张先生一本我自己写的诗集。那时候的我还有点害羞,现在还记得那时候的感觉。没想到,有一天在课堂上,常老师读了我的一首诗和另一位同学泰的一首诗。前几天同学们在班级群里聊起了这件事,还回顾了我的歌《乡下姑娘》。

这件事对我的鼓励很大。后来,这位乡下姑娘不仅在兰州大学的电台播出,还在兰州大学中文系的文学刊物《菩提》上发表。这样的鼓励让我对写诗更感兴趣,意志也很坚定。常老师觉得我写诗的基础很扎实,因为我是从传统诗词开始的。虽然后来我完全转向了现代主义诗歌的写作。

其实在那个年代(90年代初),写诗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朦胧诗的热潮已经过去,先锋诗歌不再是时代的宠儿。写现代诗的时候很孤独,因为没几个人看得懂。但常老师成了我的伯乐和知音。在中文系首届菩提文学奖中,我的诗集《少年唱情歌》《男人抽雪茄》获得一等奖。我觉得常先生是中文系唯一研究现代诗歌的人,这个奖的评选自然和他有关。后来我还选了常老师做我的毕业论文导师,题目是《传统与现代》,论文还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毕业后,我仍然和常老师保持联系。其实是交流,主要是我会把我新创作的诗发给常老师。常老师回复说,每次收到我的新作,他都会背给老婆女儿听。这在我还在重庆大山深处工作的时候,给了我一些温暖和安慰。常老师这样鼓励我。他说我是兰州大学百年校史中“最有才华的诗人”。这么说,我自然没有概念,因为我对别人一无所知。但对自己的创作还是有一些期待的。我想成为一名伟大的诗人。

于是,在孔雀东南飞,知识分子忙着创业赚钱的90年代,我选择了考研。我们上大学的时候,常老师还是讲师,后来据说成了副教授。因为想读研究生,常老师跟我说要招我的第一个研究生。因为我的资历不够,他将和吴小妹教授联合招生,方向是诗歌研究。因此,我决定报考吴小妹教授和常文昌副教授的研究生。常老师提醒我,你要好好背,因为和你竞争的都是女同学,她们背的能力很强。那年我研究生388分,录取分数线是315分。据说我还创造了兰州大学文科考研历史最高分。但是我的心很不稳定,因为英语考试我只考了45分,离英语成绩还差5分。我在等待命运的决定。后来,据说吴小妹老师和常文昌老师专门去甘肃省教委给了我一个特别的招聘名额。但后来说这个特招名额被挪用了,中文系为此和校领导吵了一架。但我知道,我的研究生是没救了。

常老师说我可以试试别的学校,因为分数不错。我无所谓。因为我是常老师的研究生。

后来常老师积极帮我出版我的诗集,我的诗集《抽雪茄的人》才真正被列入兰州大学出版社1996的出版计划。为此,常老师还为我写了序。然而,诗歌的出版需要作者的贡献。当时我还没有这笔巨款(至少5000元,当时我月薪100元)。

1996,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为了家庭,我决定不写诗了。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联系过常老师。

今天,我被常老师去世的消息感动了。常老师和我爸爸同年出生,都是1947。父亲只活了50岁,常老师74岁,算不上高寿。也许诗人很担心。愿常老师在天堂幸福。

百度百科:常文昌,男,1947年5月出生,甘肃镇远人。曾任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甘肃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甘肃省作家协会理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完)

作者简介:居易,原名朱义,1992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著名中文笔迹学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