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历史上,有哪两个历史故事,凌伦之调和文祖仓颉?

凌伦的曲子;

黄帝勤政爱民,命乐师凌伦奏一曲。凌伦用竹子做了一个粗细均匀的竹筒。刚开始吹出来的音调没有阴阳之分,根本没有旋律。人们讽刺地对他说:“别听你吹的那个竹笛。——一听把野生动物都吓跑了。”有一次,黄帝在练习骑马,刚好骑到了马背上。突然,传来一阵奇怪的凌伦吹竹笛的声音。黄帝的马听到这奇怪的声音,吓得四蹄乱飞,黄帝从马背上摔了下来。

凌伦吓得不知所措,黄帝却对凌伦说:“你的小竹筒能吓到我的马,不简单。以后肯定能吹出优美的旋律。”凌伦听后大受鼓舞。后来,他模仿鸟的声音,吹竹笛。他时而激昂,时而绵软绵长,最终创作了十二首旋律。

文祖和仓颉:

仓颉造字之前,人们只是打结记录。有一次,仓颉的妈妈出去采桑,仓颉在家里编篮子。不一会儿,一个好朋友来了,请他上山去除掉老虎,仓颉欣然前往。临走前,他在西墙上画了一只老虎,还画了一个圈,圈里有一个小圆点,意思是他出去打虎要等到太阳下山才回来。当仓颉的妈妈回来时,她看到墙上画着一只老虎,老虎旁边有一口井。她误以为儿子被老虎赶下井了,难过得晕了过去。晚上,当仓颉打猎回来时,她发现她的母亲因过度惊吓而奄奄一息,不久就去世了。仓颉既遗憾又难过。

从此,他骑着驴和骡子,观察风土人情,记录方言和方言,决心创造文字。一天,当他来到一个岔路口时,他看到几个老人在争论该走哪条路。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走,说有羚羊;一个老人想去北方,说能追上鹿;一个老头又想往西走,说有两只老虎。如果不及时击毙他们,就会错失良机。原来,仓颉他们是看着地下野兽的脚印来确定方向的。仓颉突然感到高兴: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只野兽,为什么我不能用一个符号来代表那个东西呢?从此,仓颉开始用各种符号来表示事物,并创造了中国第一代文字:象形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