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化有哪些非遗文化?

兴化非遗文化:传统竹船、茅山号子、茅山社船、板凳龙、舞龙、九鲤等。

1,朱虹传统木船

5438年初+2006年2月,朱虹镇申报的“木船制造技术”项目成功入选“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竹制传统木船制作技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5月,“竹泓传统木船制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泰州市首位“国宝”级“非物质遗产”传承人。

2.茅山号子

茅山号子起源于兴化市茅山镇,广泛流传于苏中何丽霞地区。茅山的歌大多是一人领唱,有问有答,相互呼应。茅山号子旋律舒缓平实,音乐节奏明快有力,唱速自由,唱腔形式有分有合,特别是副歌部分形成了高低协调、自由吟唱的独特民歌特征。

在唱腔风格上,茅山人唱腔沉稳,吐字有力,男声浑厚,女声柔和,发音清晰,整个曲调富有弹性,江南一带柔美委婉,苏北一带粗犷高亢。2011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茅山俱乐部划船节

清明节期间,以兴化茅山镇为核心,方圆数十个村庄的河流里将举行充满阳刚之气的划船比赛。2014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分段卧龙

最初流行于兴化北部安丰一带,在长凳上用布裹成龙形,三人共舞。后来在杠子龙、扁担龙、板凳龙等表演形式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混合、加工、编排,形成了游龙形分段“板凳龙”舞。

这种舞龙形式多样,可长可短,长短结合,室内舞台和大型广场均可表演。在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的演出后,来自兴化的段板凳龙于2004年赴宁参加了全国十运会会徽揭幕仪式,并于同年参加了七套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演出。

5、舞龙取九鲤

舞龙得九鲤是当地的非遗民俗,12m的长龙飞舞穿梭,点亮了古老的街巷。龙珠跳跃,龙头翻腾,龙尾舞动。随着鼓声和九条鲤鱼的交融,金龙呈现出吉祥的形状,与千年街区融为一体。围观群众争相拍摄,精彩的演绎刷爆了“朋友圈”。

每逢元宵节或重大庆典,邻里长寿社都会举行“舞龙九鲤”的演出。这种非遗民俗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是流传千年的民间舞蹈。过去,我们的祖先用竹子制作龙,形成13的段奕宏图形,跳舞时很笨重。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人传承创新,逐渐演变成一种用丝绸制成、用灯光装饰的段奕宏,舞动起来轻盈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