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远笔下人物的生活

由于父亲早逝,王思远先生不得不辍学养活母亲和三个弟弟妹妹,并在一所山村小学用每月6元的微薄收入养家。后来有幸认识了一位伯乐总裁,陈其昌(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学系),他思想进步,性格坦率直爽,尖锐地斥责了国民党的专制腐败。为了办学,1945年春,陈其昌变卖了所有家当,创办了一所私立中学——山治中学。校名取自《礼记》“大学之道,为德,亲民,止于至善”),被聘为山治中学教师。1950,再次推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王思远先生曾担任《日新日报》和《前进日报》的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教育部、出版总署总编辑,《中国语文教学》杂志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客座教授,民进北京市委宣传部长。还主编了最早的工农速成中学语文教材,出版了《离骚语文释义》、《离骚举例释义》、《中国古代举例释义》、《楚辞修订释义》等专著。其中《离骚语文释文》被马叙伦先生赞为:“背诵第一天,文科已招”;《古文》的解读是在叶圣陶先生的鼓励和热心支持下完成的。叶老在将近90岁的时候,拿起多年没写的毛笔,破例写下了《古代汉语释义》的书名。它对先秦两汉古籍中的汉语疑难问题逐一进行辨析,并提出正确的解释,是学习古籍的重要参考书。《楚辞注疏》运用语法、训诂、古语、写法、校勘等方法,辨正了文本的读音错误,解释了文本的含义,具有独创性。如利用楚辞故地江西吉安、安福、永新、莲花等地的原方言解释楚辞中的“羌”字,解决了东汉王逸之后历代学者未能正确解释的问题,受到学术界的好评。该书获国家教委优秀图书奖。王思远重视他家乡的历史文献。1992年担任安福县志编纂顾问,为保存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和家乡历史文献做出了宝贵贡献。此外,还编辑出版了王邦喜的《珍石坊的回忆》和诗集《石赞草》,以及明代安福女的《来福斋稿》和南明反清女英雄诗人的《歌山集》,并结集成书《刘多与父女诗》,也是继承先父王的作品。先父王先生于民国三年(1914)出版了一部遗著集《歌山集》,但仍有许多地方需要校勘。根据王思远先生的回忆,“当这本书完成时,我已故的父亲仍然进行了修订,并下令记录。回忆我参加先父的那一天,方十多岁,转眼就是七十岁”(1992年再版后记)。因此,王思远先生在80岁高龄时,不顾年老体弱,在北京图书馆编辑出版了《刘多与刘舒父女诗集》。王先生曾写信给他的学生:“我正在印刷另一本书,我也在为民族文化尽一份力。”而且为了保护北图原书不被抄损,先生每天步行到北图抄刘父女的十万字诗。知识分子纯真真挚的感情令人感动。

1992年自费应邀到江西师范大学做楚辞讲座,深受师生好评。临走时,他委婉地拒绝了学校给他的“捆绑修理”,甚至自己掏钱买了路费。他说:“你需要钱为你的家乡做点什么吗?”他是一个穷书生,穿着旧衣服和一双旧布鞋。他的主食是用咸菜烤馒头。1992年,他出版了两本祖父王邦喜的著作,花光了毕生积蓄,免费送给有兴趣研究他祖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