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和泉州有什么区别?

历史上,这两个州一直统称为张泉,所以人们觉得漳州和泉州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差别相当大。

这次就来说说泛闽南地区这个名字容易引起的误解和错觉。

历史上,福建南部的漳州和泉州一直被称为“张泉”。有人认为是因为历史上漳州比泉州强,所以叫张泉,把漳州排在前面,泉州排在后面,对泉州的历史有一种不满感。

无论是在福建还是在张泉,以称呼为标准来划分身份都是非常肤浅的。除了看功能,称呼也要考虑押韵和流畅。早在五代时期,张权就被一分为二,史称“张权刘氏”。不言而喻,泉州在当时是绝对的中心。明初建立的“张泉路”也是以全州为中心。兴泉路和兴泉省都是以泉州为中心,兴化为附属。明清时期,以漳州市区为中心,分设漳州、汀州、龙岩的路和龙路。所以按名字顺序排列地位的理论,经不起稍加推敲。如果光看名字就能引起一些肤浅的人对泉州历史的不满,那我们就只能把历史简单的摊开,看看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漳州在明代以前属于下州级,泉州在唐代达到上州级。泉州在宋代成为纣王,泉州在元代是一级州道级别。事实上,漳州在区域发展和发展方面落后于泉州,就其辉煌历史而言,没有可比性。

据说,当陈元光在686年建立漳州时,还没有全州。其实他只看到了名字的表面,没有看到内涵。唐初,陈元光建立的漳州范围只是今天漳州南部的一部分,州治在云霄县西林村(开元四年(716)三十年后)迁至漳浦县,直到100年后(786)唐朝开元二十一年(733)福建一词首次出现时,漳州龙溪县(包括漳州平原的精华地区 现在的漳州市和龙海)仍属闽南泉州管辖,到开元二十九年(741)才割为漳州,到了唐代大历十一年(776),观察使黄辅政分析,汀州龙岩郡属漳州。 次年批准,当时漳州辖漳浦、陇西、龙岩三县。陇西位于漳浦、龙岩两县之间,是州的中心,所以在贞元二年(786)。国政由漳浦县李敖川迁至陇西县(今漳州市)。

漳州靠近泉州的长泰县,和莆田地区一样,直到宋初才脱离泉州。且不说唐朝以前,漳州长期隶属于泉州的东安县、南安县、丰州,以泉州的丰州为区域中心。

泉州占据着泛闽南地区核心的有利位置,所以泉州是古代泛闽南地区的头。唐朝末年,泉州是福建三王的大本营,漳州、泉州属于朋党。五代末从张泉分出,直到明代的“张泉路”(包括漳州、全州、莆田)。

自明末以来,与漳州平原共享九龙江入海口的厦门升格,甚至独立出泉州。从那时起,在张泉的核心之间就有了一个厦门。以厦门为界,兴泉地区形成核心。清代以来,兴全永道、兴全省、晋江地区均包括莆田、泉州,以泉州为中心。漳州的汀州(龙岩)地区形成一个核心,张婷路,以及汀州、漳州、龙岩的张婷龙路(类似莆田、全州、永春的兴泉甬道)都把漳州、汀州、龙岩捆绑成一个区域。民国战争时期,暂时存在于漳州的闽南保护区主要在相对偏远的漳州、龙岩地区和山区县(是国民党粤军保护区为抵抗北洋军阀在福建发展起来的临时调整区,类似延安革命老区),以龙海、江东大桥为界的九龙江口地区,厦门岛、泉州沿海核心县晋江、南安、惠安、莆田县不在此列。就像民国抗战时期三明永安作为临时省会一样,地处偏远成了优势。

厦门岛再强,也只是泉州的一角。厦门岛,占据着漳州平原九龙江口的核心位置,对漳州有着不同的意义。厦门岛自清代以来就是漳州平原九龙江口的门户核心,漳州以厦门岛为区域核心。清代福建水师提督府、台下守备道、兴泉甬道道观公馆、五个通商口岸、民国时期福建第一城厦门特别市、福建仅有的两座人口超过20万的城市福州和厦门、警备司令部、民国时期张夏的水师,前身为清代的水师提督府,都驻扎在厦门岛,不胜枚举。都是厦门岛从清朝开始就是漳州的核心优势的证据。

古代漳州以泉州为区域核心,清代以来以九龙江口厦门岛为区域核心。可以说,漳州这个“张泉”地区,从来没有成为泉州的核心。

泉州自古以来就是泛闽南地区的核心,不仅在地理区划上有辐射,在人文辐射上也有明显的影响。

泉州与莆田交界处产生的莆田地区代表人物,都与泉州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泉州妈祖信仰在交界的湄洲岛上的传播,以及官方的认证,都离不开泉州海贸和泉州人。泉州与莆田交界的枫亭镇人陈是该派的追随者,该派奠定了(含莆田)两州的大局。他死后,陈继位,南安人是他的幕僚。是刘长燕建议将土地归还给宋朝的。陈举家迁往晋江,苛捐杂税,导致仙游农民起义。于是,宋初兴化军的建立,使莆仙地区从泉州分离出来。陈是泉州的追随者。

宋代,泉州一位四期曾公亮介绍王安石,与他在皇帝面前遥相呼应,于是王安石选择与“福建派”抱团取暖,介绍了曾公亮的儿子曾小宽,并把女儿嫁给了蔡京的弟弟蔡卞。王安石变法的最终受益者是泉州的蔡京和吕惠卿。王安石告诉蔡卞,他退休后只有三个人可以接替他,一个是王安石的儿子,另一个是蔡卞的弟弟蔡京。还有吕惠卿。王安石认为他的接班人除了儿子就是“福建派”。可惜,他最喜欢的福建派的人最后还是让他失望了。一个是他变法的实际实施者,后来被他称为福建子的吕惠卿,另一个是支持他变法后赚了大钱的蔡京。此外,蔡京与前任泉州蔡确、蔡确之子关系密切。蔡京在全州执政的晋江人宰相文怡的支持下当上了宰相,相互拥抱。除了王安石变法、新党、维新派的接班人曾布外,其他五位领导人都是福建人:吕惠卿、蔡确、张盾、蔡卞、蔡京。这里的福建学派起源于曾公亮,始于吕惠卿。蔡京和蔡卞这两个福建学派是由泉州势力间接推动的。

蔡襄的母亲卢氏是泉州惠安(今泉港)名人鲁人的女儿。从小在母亲惠安家受教育的蔡香,对母亲的感情很深。因卢氏年事已高,申请回福建做官。惠安著名的《吕氏》对蔡襄的成功影响很大。蔡祥可以说是半个泉州人。(另外,李祖籍泉州南安,是莆田白塘李氏的创始人。莆田最著名的商人李富(他的父亲李攀在莆田已经很富有了),李嘉诚和李文正都来自白塘李氏,被视为莆田家族的商业模式。也很容易让人遐想,长期隶属南方南安(泉州)管辖的莆田民间,称呼泉州为“南兄”。

透过妈祖、陈、蔡京、、蔡襄与泉州的联系,我们可以看到泉州核心文化的驱动力。

自明朝实行海禁政策以来,官方海禁商人只能秘密出海进行偏远地方的贸易。在那个时候,有许多关于张泉沿海生活的私人商人的记录。《明世宗实录》(卷五十四:嘉靖四年(1525),浙江巡抚潘方彦讲述了张泉府欺骗军民,私自建造双桅大船出海的故事。漳州龙海人张燮,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写道,吴屿岛有佛郎机和船停泊,张家、全嘉人往来贸易,海巡使者柯桥派兵攻打外国船只,但商贩甚多。〔一〕明清顾《天下郡县国家利益论》一书:全县、县商人卖东卖西,占农民之利。至此,在张泉商人的推动下,当时处于泉州与漳州交界处的粤港已成为中外海商进行国际贸易的新型口岸。由于粤港私人商人的国际贸易已成为既定事实,明朝不得不承认。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福建巡抚屠泽民采纳“开禁建议”,明朝被迫开放海禁,两洋卖东西。从那时起,粤港成为中国的对外贸易中心,然后杜翔馆已经成立。历史上,泉州与漳州交界的漳州月港的繁荣,离不开泉州力量的注入;这也是漳州历史上最辉煌最繁荣的时期。由此可见泉州对周边地区的带动影响。正如《妈祖之民》一书中所说,最早进入海上商业贸易的泉州,在明代必然会在漳州的海上商业贸易中发挥主导作用。

当时泉州与漳州交界处的颜思齐(永春颜念后裔,现为厦门海沧青教成员)是古代漳州海上商业(漳州平原与厦门共用九龙江入海口)的代表人物。他的28个结义兄弟,包括南安县、晋江县等泉州人。也离不开泉州势力的支持。泉州郑氏集团领导的大部分人是人。

泉州对漳州海上贸易的影响也是积极的。

从泉州两岸的两位代表,也可以看出泉州人的领先地位。与莆田交界的是陈,全州留校发展清原军割据势力,奠定局势。陈收土为诸侯,重税敛财,导致仙游农民起义,莆田独立。与漳州交界的是严思齐,占据了月港私人商埠的有利位置,以结盟。郑志龙接掌后形成垄断地位,郑集团开疆拓土建立政权。双方势力都是在泉州人的带领下完成开疆拓土,奠定一方独大的大局。

到了宋代,开放降低了科举的门槛。相对于唐代的道路封锁,北宋时福建北上的道路有所延伸,地理位置更加接近和便利(士人主要集中在北上的主干道周围)。建州以“地狭人贫,十士耕者”而成为北宋福建文人最多的地方。

南宋定都浙江杭州,北方有战事。往往只有浙闽一带的学生参加科举,其他省份很少参加科考。距离更近、更方便的福州,也是南宋时期福建读书人最多的地方。

与以农业为主的建州、莆田、福州不同,重商的泉州不仅是泉州人的出路,所以南宋莆田人刘克庄说:“福建人也知书,不耕则学儒;只有桐城南国之外,朝是元仙莫陶铸。”都说泉州人不像传统的福建人只用功读书,不仅重文也重商。泉州科举质量出众。科举考试的最终目的是为朝廷选拔人才和官员。而不是一窝蜂地把务农当成唯一的脱贫之路。泉州在宋代产生了许多高级官员。所以,虽然宋代泉州的进士数量是福建四大科举中心中最少的,但一直被定义为宋代福建四大科举文化中心的泉州,却是不可或缺的中心。泉州进士不仅因其卓越的品质和不可或缺的影响力,还主要集中在商科中心晋江县。明代中后期,泉州私商开始盛行,也是泉州科举文化的巅峰。

漳州缺乏整体实力作为支撑,漳州市区从未真正成为闽南核心。即使在漳州历史上最繁荣的岳岗时期,漳州也只是局部巅峰。粤港峰实际上是当时泉州与漳州交界的九龙江河口地区的山峰。当时漳州海商的领军人物严思齐,现为厦门海沧人。明代中后期,粤港鼎盛,泉州科举文化鼎盛,居福建之首,士子高官辈出。当时晋江沿海私营商业发达,永宁卫城、安平、青阳、石湖等市镇繁荣。在鼎盛时期,漳州对泉州没有绝对优势,所以明朝后期对外贸易中心迁至泉州安平。粤港和闽南法保区都是因为漳州的偏僻而发展起来的,而不是因为漳州本身的繁荣。漳州历史和泉州差距还是比较大的。

泉州作为泛闽南地区的核心,在科举文化上可以影响莆田为官。在经济文化方面做生意,可以影响漳州,使做生意成为可能。泉州自古以来就是地理区划的中心,也是文化带动辐射的中心。泉州,自古以来就是泛闽南地区的核心,实至名归。所以不要看到“张泉”这个肤浅的名字,就对排名下一个肤浅的结论。

你可以查阅张泉的历史支脉图和张泉历代人口图。令人惊讶的是,历代张泉的人口地图,竟然等同于漳州、全州的历史发展地图。漳州除了在明代中期因官方禁海和私商在偏僻港口秘密交易(明末泉州郑集团将外贸中心迁至安平港)而发展成为中国对外贸易中心(位于当时交界处的九龙江口)外,其他时候都很平庸。漳州历史和泉州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无论是在福建还是闽南,泉州都是“名副其实”的无冕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