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气是如何被发现的?

氧,原子序数8,原子量15.9994,元素名称来自希腊语,意为“酸原”。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用透镜将阳光聚焦在氧化汞上,发现了一种可以强烈帮助燃烧的气体。拉瓦锡研究了这种气体,并正确地解释了它在燃烧中的作用。氧是地壳中含量最丰富、分布最广的元素,含量为48.6%。元素氧占大气的23%。氧的稳定同位素有三种:氧16、氧17、氧18,其中氧16含量最高。

在常温常压下,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熔点为-218.4℃,沸点为-182.962℃,气体密度为1.429 g/L,除惰性气体、卤素和部分不活泼金属外,其他金属和非金属均可直接与氧反应生成氧化物。最丰富的氧化物是水和二氧化硅。氧也能与活性金属形成过氧化物和超氧化物。

氧气的发现经历了曲折的历史。18世纪初,德国化学家施塔尔等人提出“燃素说”,认为一切可燃物质都是由灰烬和燃素组成,燃烧后剩下的就是灰烬,燃素本身变成光和热,逃逸到太空中。然而,人们发现炼铁过程中烧成的铁块质量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燃烧后,锡、水银等。也比以前重了。为什么燃素跑掉后物质会增加?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金属的冶炼和煅烧在生产实践中给化学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冲击了燃素理论。

1771 ~ 772年期间,瑞典化学家舍勒在加热红色氧化汞、黑色氧化锰和硝石时制造氧气,并将燃烧的蜡烛放入这种气体中,使火更明亮。他称这种气体为“火空气”。他还在一个封闭的玻璃罩中,在水面上燃烧磷和硫化钾。一段时间后,钟盖内的水面上升了1/5。然后舍勒把点燃的蜡烛放进剩下的“用过的”空气中,不一会儿,蜡烛就熄灭了。他把不能支持蜡烛燃烧的空气称为“无效空气”。他认为空气是由这两种不同的成分组成的。

1774年8月,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1773 ~ 1804)用直径一英尺的聚光镜加热密封在玻璃罩中的氧化汞时,得到了氧气。你称之为“没有燃素的空气”。虽然舍勒和普里斯特利独立地发现了氧,但他们不知道他们发现了什么,因为他们坚持旧的燃素理论。

1775年4月,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确定这种气体是一种新元素,并向法国巴黎科学院报告——金属在煅烧过程中与之结合并增加其重量的物质的性质——宣布发现了氧。他说这种气体是普里斯特利、舍勒和他自己几乎同时发现的,并命名为氧气,是希腊人奥克斯写的——(酸。它的化学符号是o .我国晚清学者徐寿把这种气体称为“羊气”。后来为了统一,他取了“羊”字,加了偏旁的“气”,成为我们今天用的“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