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集成电路在发展初期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技术领域。第三代计算机的发展是基于集成电路技术,其硬件的所有组成部分,从微处理器、存储器到输入输出设备,都是集成电路技术的结晶。

1964年4月7日,IBM成功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IBM 360系统,兼顾科学计算和事务处理。IBM 360系列计算机是第一个使用集成电路的通用计算机系列,开创了民用计算机使用集成电路的先河,计算机从此进入了集成电路时代。与第二代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相比,它更小、更便宜、更可靠、更快。IBM 360成为第三代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的里程碑。

此后,集成电路的发展为微型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1971年,英特尔成功研发出世界上第一款微处理器4004,基于微处理器的微机时代开始了。1975 65438+10月,美国MITS公司推出第一台通用型Altair 8800计算机,采用Intel 8080微处理器,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20世纪80年代,集成电路设计和加工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微型计算机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981 08月12日,IBM正式推出IBM 5150,采用英特尔8088 CPU,主频4.77MHz,存储容量16KB,操作系统为微软DOS。

1.0。IBM称之为个人电脑。很快,“个人电脑”(PC)成为所有个人电脑和微型计算机的代名词。

此后,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体积不断缩小,各方面性能迅速提升,同时价格不断下降,计算机进入了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1993年,英特尔推出第五代微处理器奔腾(中文名“奔腾”)。其集成度达到了365438+百万晶体管,主频达到了66MHz。从此,电脑进入了奔腾时代。目前电脑中CPU的主频已经达到了几GHz,内存也达到了几Gb。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集成电路就没有微型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