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童渊山的历史

童渊位于上杭珊瑚镇,形状像一个巨大的木桶。旧称“童渊山”,后有禅意称“童渊山”,海拔1041米。

明朝成化六年(1470),进士九一和尚在山上创业,建寺亩。

圆通寺气势磅礴,“丹墙映青瓦,绿树遮宫观”。

远远望去,像是天府中的一座寺庙。很神奇,很感动。已经亮了500多年了。这里曾成为杭州的佛教中心,武术和汀,成为释迦牟尼弟子朝拜的圣地。古有四洲亭、雷音寺、香坪、水月池、夫子水、冷石泉、童渊岩等九寺八庙三十六景。

建国后,在山麓北侧修建了杨梅山水库。因海拔高,故称“天湖”,湖光山色秀丽。

清光绪六年(公元1879年),闽浙水师提督钟宝山退休于此,随其行医,留下了许多人文景观。

不幸的是,在“文革”期间,寺庙里的许多文物遭到破坏。1987年,光明法师集资重修寺庙,古寺重现辉煌。高峰时有30多人住在里面,种了50多亩良田,粮食自给有余。

他们“以农修禅,禅农并重”的经验在全省佛教界推广开来。

1998 10,上杭旅行家邱大仁和夫人邱丽久美到童渊朝圣,并在第一期捐款7.2万元,用于发展寺内佛教和旅游业,童渊旅游开发建设进入新阶段。

钟宝山的故事

钟宝山是上杭旧县人。清朝同治年间,官员拜闽浙水师为提督,他清正廉明,屡立战功。晚年看破红尘,率先修行。

据说钟宝山在佛寺里挂了一副精美的对联,亲笔题写了第一副对联“天地有情,让我老去”,第二副对联却是空白的,说是让后人续。

钟宝山升天后,一位来自福州鼓山的老和尚在云淡风轻的午后前往童渊。他看到钟宝珊的对联,马上来到文房四宝。他写了一首诗,说“后人无用,令人作呕”,他双手合十,低声说:“钟兄,贫僧冒昧续联……”并慷慨捐了一百多两布施于佛案,说。

“然后就走。

后人传鼓山老僧为菩萨,说钟宝山英气上西天,感动雷音寺众罗汉。

原来钟宝山三代当官,已载入史册。可惜第四代的三少爷无能无知,不忍心写第二部。

清代贡品——童渊茶

童渊气候温和,土质优良,流水潺潺,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名茶——童渊茶。

童渊茶是用泉水或开水冲泡的,100步之内就能闻到它的香味。汤色翠绿,味道醇厚,喉韵浓郁,沁人心脾,药食两用。有“入肺经,益脾气,平喘止咳”的功效。

相传乾隆皇帝欣赏完这里的山水田园风光后坐下休息,有僧人奉茶。喝完之后,皇帝甚至叫人端茶,于是他下令每年都要收集茶叶送到北京,供皇室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