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华民族在高中政治中有民族凝聚力?

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力和发展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软实力,制约着一个国家经济、文化、科技实力的发展。因此,研究如何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强,文化传统深厚。为什么在世界文明史上,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传承了五六千年?如何破译中国文化的长寿密码?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紧密团结在一起?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

主持人:文化是国家的身份证。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这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有什么特殊意义?

张岂之(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院教授):我觉得这个提法很深刻。为什么?首先,从我们所处的时代来看,我们应该对新时期的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经济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达到一定水平,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丰富的精神文化营养。除了经济实力、军事实力、政治实力,还要有文化实力。文化国力展现了654.38+0.3亿现代国民的精神面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一种凝聚力和深厚的文化素养。没有强大的文化实力,中华民族很难在世界上发挥作用。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把中华文化与国家富强联系起来,强调中华文化民族性与时代性的统一,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正在兴起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标志。中华民族的复兴是经济、政治、文化全方位的复兴,缺一不可。如果人民的生活没有不断改善,没有普遍的繁荣,他们将无法支持国家的发展。然而,如果没有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仅靠经济发展是无法塑造一个伟大的国家的。政治民主和法治为民族复兴提供制度和规范保障,文化复兴为民族提供精神支撑和凝聚力,可见弘扬中华文化是多么重要。

主持人:如何结合中国的历史特点看建立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必要性?

张岂之:理解秦以后的中国封建社会,离不开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这两个重要的视角。尽管中国历史上有战争和争端,但统一始终是大势所趋。在国家统一的背景下,出现了典型的汉唐文明。这告诉我们,中国的辽阔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发的,中华文化也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由于这一历史传统,包括汉族在内的中国56个民族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应该维护民族团结。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反映了56个民族的共同愿望,体现了我们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建设民族精神家园的核心是要有“精神”

主持人:关于中华民族精神,近年来,学术界进行了深入探讨,达成了很多共识,但在一些问题上仍有不同意见。你认为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张岂之:弘扬中华文化,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尤其要重视“精神”二字。如果离开精神文明的主轴,一切都无从谈起。这里所说的“精神”主要指两个方面。第一,中国文化中渗透的精神是什么;第二,我们今天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民族精神家园的建设。弘扬中华文化主要是指从中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中汲取不竭的精神动力。在建设民族精神家园的活动中,虽然不乏物质内容,但更重要的是文化设施要有精神内涵,要有净化社会环境的积极作用,让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创造精神和奋斗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

文化认同使各族人民有共同的心理归属,起到巩固华人社区的作用。

主持人: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只有人民的灵魂才是有价值的,只有他发展了人民的灵魂,中国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如何看待“民魂”和民族文化在民族认同中的作用?

牟(中央民族大学教授):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民族文化的重要性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一是文化日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要素;二是文化遗产和文化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第三,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繁荣。中华文化是全民族的精神支柱和团结纽带,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人们可以从中不断汲取营养、智慧和力量。一个民族如果只是现代经济发达,民族文化不明显,甚至到处模仿别人,就不是真正的强国,也不会被世界真心尊重。因此,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文化强国已经成为中国人民应该为之奋斗的目标。

费孝通先生曾指出,中华民族的格局是多元的,基层是56个民族,高层是中华民族。“高级民族可以说是一个既统一又多元的综合体”(见相关链接)。中华民族是一个复合民族,即民族之间有民族,由许多单位民族组成,它本身已经成为一个大的民族共同体。一个民族有三个要素:祖先认同、文化特征和自我意识。祖先认同是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祖先信仰,文化特征是识别一个民族的根本尺度,自我意识是认识到一个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

战国时期流行的以黄帝为中心的五帝信仰,代表了中华民族在中原地区以华夏人为主体,四族环绕,多民族共存的地理空间格局。以黄帝为首的五帝信仰有共同之处:圣人、仁者、惠民、和平、丰功伟绩。祖先们在塑造五帝形象的同时,其实也在铸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其核心是以人为本,高尚和谐,勇于创新。这种文化基因后来被孔子和老子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精神方向,使其不仅生生不息、与时俱进,而且宽厚包容、经久不衰。

对黄帝的信仰是祖先认同和文化认同的结合,既是血缘的起源,也是文化的根。黄帝信仰整合了民族团结,使中华民族各民族有了共同的心理归属,起到了巩固中华共同体的作用,起到了团结多民族、海峡两岸中国人和海外华人的文化功能。它的人文精神和神圣追求,不仅使我们的文化和心灵重新落实在本民族的根上,而且激励着我们去探索和创造。

爱国主义体现了中华民族。

主持人:我们知道,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就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么,民族精神和我们提倡的爱国主义有什么关系呢?

赵(西北政法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中华民族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我们认为,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作为一种伟大的精神力量,客观上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程,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力量。从社会的角度来看,爱国主义以其生命力、吸引力和感召力,整合、团结、凝聚了我国社会各阶层的力量,形成了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个体的意志相互作用、升华为方向明确的历史合力,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段建海(西北政法大学教授):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其实是一种互动务实的关系。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历史源泉和价值所在,而民族精神只有在弘扬爱国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才能找到真正的用武之地。中华民族只有将实践活动对象化,才能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才能充分发挥民族精神的功效。千百年来,在爱国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精神以其独特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聚合了中华民族社会各阶层的力量,促进了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形成,唤醒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形成了推动爱国主义发展的方向性历史合力。而且,民族精神还以文化的力量调控爱国主义的形成和发展机制,感染、激励和引导中华民族形成维护和发展祖国利益的理性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思维观,自觉调控爱国主体的历史实践活动,为中华爱国主义的发展进步铸就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中华民族在创造民族文化的历史进程中,需要民族共同体的生存和发展,使各种文化流派和文化理念在长期的历史磨合和主观价值选择与整合的循环中,形成了充分体现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文化价值体系,全面规定了个人对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和义务。明确了个人与祖国的关系,使中华文化以其强大的民主性、超然的理性力量和精神感召力,形成了凝聚社会力量的动力,成为最终整合国家与国家关系和利益的统帅,合成了维护和发展祖国利益的整体力量(历史合力),奠定了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基础。

中国的心跳到海外是一种“软实力”

主持人:一首歌唱得好:“河山只在梦里,祖国多年不近,但无论如何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虽然我穿了裙子,但我的心还是中国心。我的祖先已经给所有的东西打上了中国印...我心中流淌的血液,随着中国的声音汹涌澎湃……”作为一个在海外生活或工作学习的中国学者,对中华民族是否有凝聚力?

游广健(留美学者):我们这些生活在海外的中国人,真的是所谓“身在曹操心在汉”,每天最关心的还是中国的事情。我们为四川的地震感到非常悲痛,我们也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感到非常高兴。我们很担心世界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也很高兴中国率先突破经济困境,走上复苏之路。我们的心随着中国国情的起伏而起伏,我们的情绪随着中国事业的好坏而起伏。

当然,海外华人有几千万,情况很复杂。不可能有心态。就拿我生活的纽约来说,有老华侨,也有新华侨。有人从事商业活动,有人是做研究工作的留学生、学者;有的已经成名,进入上流社会,有的还在为生存而挣扎;至于政治倾向,就更不一样了。用左、中、右来划分,远远不能概括实际的复杂情况。海外华人的情况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有一颗中国心,这是一颗关心中国、与中国命运一起跳动的心。

中国的劳动人民来到美国,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不会说这种语言。他们中的许多人身无分文,甚至负债累累。他们来美国打拼靠的是什么?只有村民。是老乡安排住宿,帮他们找到了第一份工作。接下来就要靠自己的努力,勤俭节约,一点一滴的积累金钱。然后你得找律师申请居留。有了绿卡才能接老婆孩子,全家人一起来美国打拼。中国的劳动人民来美国创业,都有无数的艰辛和无尽的血汗。他们离不开美国乡亲们的支持和帮助,也对家乡长辈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以同乡为基础的社团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华人聚居的地方以华人商业点为中心,逐渐形成大小不一的唐人街。纽约的大唐人街有八条大道:曼哈顿唐人街、皇后区的法拉盛和布鲁克林。

住在唐人街,看到的招牌都是汉字,通用语言是中文。到处都是中国人开的商店,不仅经营人们共同需要的衣服和物品,还有中国特有的食物和器皿。中国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中餐馆和小吃店,在那里你可以阅读各种中文报纸,该地区的图书馆也有中文书籍和音像制品。这里的人们保留了中国人的习俗。最大的节日是中国年。游行和庆祝活动形式多样,舞狮是最常见的节目。所以住在唐人街就像住在中国南方的一个集镇。在如此浓厚的中国氛围中,人们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来自中国。唐人街是在老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与中国的家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乡愁的不断,这里的华侨华人的中国心将永远存在。

另一大群海外华人是中国学生和学者。他们长期在中国接受教育,从理性和感性两方面都有根深蒂固的中国情结。中国的学生和学者分散在不同的大学、研究所和公司,还有个体自由职业者。他们工作分散,住所分散,与美国主流社会融为一体。通常很难形成一股力量,似乎看不到他们的影响力。然而,一旦中国发生重大事件,中国学生和一些学者很快就会聚集起来,发出自己的声音,并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他们生活在主流社会,与主流社会联系紧密,没有语言障碍。这个时候,他们的影响力比唐人街的人要大得多。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打击很大,失业率居高不下。与美国不同,中国受世界金融危机影响较小,恢复较快,正在沿着健康的道路发展。看到这种情况,很多在华留学生都在深思回国工作创业的问题,他们的中国心在剧烈激荡。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开放越来越宽松,也有一批从事中美贸易的企业家活跃在中美之间,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海外华人。因为中美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实际利益,他们必须是中美友好的促进者。他们有经济实力,所以他们对中国的支持是公开的、有力的,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上升趋势。

海外华人有一颗中国心,是血缘关系和中国文化传统的产物,凝聚着亲情、乡情、理念和切身利益。中国发展得越好,对外开放得越大,就会有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越多的海外华人成长起来,越多的中国心跳动起来。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必然会增加。这是真正的软实力,是和平的力量,对中国和世界都是有益的,因为这是促进中外友谊的力量,是中外交流的坚实桥梁。

中国应该有文化自信。

田(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留美学者):当前,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激烈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竞争环境,是中国文化自觉、自信与西方文化交流的大好机遇。由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各种民族文化不得不相互接触。没有文化交流不仅不可能,也是不自信的表现。现在应该避免一些简单的逻辑思维,对中国文化传统有一个适度的了解,实现对文化传统的合理准确的估计,这样才能认识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才能更加自信。文化交流首先需要的是有这样一种正常的心态,而不是那种自我扭曲的心态。

有个英国历史学家叫约翰·霍布森,他反对“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等欧洲中心主义。他说,这种以欧洲为中心的话语结构实际上是西方有意识地编造出来的。他去北京外国语大学演讲,说他驳斥了欧洲中心主义。我当时问他,说你看欧洲中心主义在中国很强。他说他看到了,而且当他来到这里时,他感到羞愧。为什么它是一个“耻辱”它意味着你中国人需要我作为一个西方人告诉你:你应该有信心。其实你对西方文明的影响很大。没有你们,就没有现代西方文明。他的话对我们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很有启发。

中国文化从根本上值得我们坚持和自信的,是世界观、思维方式、社会实践活动以及源于此的价值体系。我们没有理由抛弃它。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寄托和信心,是中华民族无形的凝聚力。我们不能扼杀我们的灵魂。从长远来看,真正的力量在于文化本身,在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文化的特点是追求和谐与平衡。它背负着自己的命运。它是一个开放的体系,至少是保守的,也是最能与时俱进的。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国文化走出了国门。世界需要中国文化,而中国文化也必然在与世界的交流中展现出自己的中国性格和民族性,因此更具有世界性。中国文化必将通过交流在世界的广阔舞台上展示其精华,为创造一个和平稳定的世界环境做出贡献。

主持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地扬弃和吸收新的东西,以适应民族凝聚力发展的要求。当前,将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发展的方向。我们相信,坚持这个方向并付诸实践,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一定会不断增强。

相关链接关键字的解释

民族凝聚力

一般认为,民族凝聚力是指每个民族成员所包含的一种观念(感情、愿望、理想、价值观)的形式。它和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一样,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灵魂和精神支柱,起着核心作用。

相关链接主题扩展

费孝通的“多元一体”理论

65438年至0980年,费孝通教授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命题。所谓“多元”,就是中华民族不是单一的民族,而是由56个兄弟民族组成的复合民族共同体。所谓“融合”,就是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个整体是逐渐形成和完善的。在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繁衍生息,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最终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目前,这一命题已被民族学、考古学和文化界广泛接受。

张岱年论民族精神

张岱年先生指出了民族精神与国家命运的相关性和耦合性:“民族精神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有进有退。民族精神发扬光大,民族文化就会发展进步;当民族精神衰落时,文化也处于停滞状态。这也是文化发展的一个规律。”1994结尾,他在《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一文中,更彻底地指出了民族精神对民族命运的决定性影响:“在历史上,民族精神发扬光大的时代,是治理天下,还是繁荣昌盛;民族精神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发扬光大的时代,就是乱世或者没落的时代。现在我们正在努力,齐心协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华民族的精神一定会达到一个很高的境界。随着时代的前进,民族精神必然会有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