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旅顺近代史的论文
无论在国内还是海外,旅顺博物馆都是一个了不起的地方。这座历经90年沧桑的历史艺术博物馆,不仅是大连的财富,也是中国文化艺术界的财富。创建于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旅顺博物馆,无疑是中国近代史的一个缩影。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历史艺术博物馆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旅顺博物馆蕴含了太多的优雅和沧桑,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品味。在博物馆90岁生日之际,让我们走近它,了解它,因为它与我们这座城市的血脉相连。
90年的变化与发展
追溯旅顺博物馆的前身,要追溯到1905,当时日本代替俄国取得旅大地区租赁权和东北铁路经营权。1906年9月,日本在旅顺建立军政殖民统治机构——“关东都督府”,在旅顺和大连建立学校、医院、商社、文化、餐饮、娱乐等一系列殖民设施。1915年,关东总督署在旅顺“俄清银行”旧址设立“财产展示中心”。1916年,由于经济掠夺的需要,博物馆名称改为“关东都督府满蒙财产博物馆”,同时将一处民居改造成新的博物馆遗址,史称“考古分馆”。1965438+2007年4月1日,博物馆对外开放。具备收藏、展览、观众三大要素,标志着旅顺博物馆正式成立。
19116年6月,旅顺博物馆主楼开始建造。它的地基是俄罗斯“旅顺陆军总校会馆”,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具有现代欧洲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历史上被称为“这座博物馆”。1918年4月,博物馆更名为“关东都督府博物馆”。1919年4月,殖民统治机构废除都督制,军政分开,新设关东会馆和关东军司令部,博物馆更名为“关东会馆博物馆”。1934 65438+2月,日本政府废除关东会馆,设立关东局,下设关东州会馆,隶属于博物馆。由于关东州馆不久后迁至大连,该馆更名后更名为“旅顺博物馆”。
旅顺博物馆成立之初(1917-1925),主要是藏品的集中展示。展览内容包括动物、植物、水产和矿业、工业品和民间产品的标本,还扩展到日本占领的其他殖民地的产品和民间产品。5月,1921,“旅顺要塞战役纪念品陈列馆”合并更名为“旅顺博物馆纪念馆”。从65438年到0925年,博物馆逐渐转型为综合性博物馆,管辖范围包括植物园和动物园。20世纪30年代中期,旅顺博物馆开始由综合性博物馆向专业性博物馆转变。所有的动物、植物和矿物都被移出展览,全部作为考古物品、历史文物和当地风俗展示。
1945年8月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8月22日,苏联红军进驻旅顺和大连,从而结束了日本在旅大长达40年的殖民统治。同年5438年6月+10月,苏联警备司令部派员接管旅顺博物馆,博物馆名称改为“东方文化博物馆”。这一时期,博物馆基本保持了日本现在的陈列状况,对外开放。来自苏联的考古学家来到博物馆指导工作,并简单整理了博物馆内的藏品。
1951 65438+10月29日,中苏双方签署了东方文化博物馆和动物园移交证书。1年2月,中国政府正式接管旅顺博物馆,并迅速部署干部选拔知识青年入馆。1952 10,东方文化博物馆更名为旅顺历史文化博物馆。不久,由于博物馆划归大连,于4月1954更名为“旅顺博物馆”。
中国政府接管后,旅顺博物馆真正转变为一个专门的博物馆。1953年底,国家文物局王局长视察旅顺博物馆时,作出“逐步改造,可考虑作为历史艺术性质的博物馆,各个时代的艺术品形成历代的综合展示”的指示。博物馆将其动物园和植物园移交给当地政府,并将2840件动物、植物和矿物标本移交给东北资源博物馆(现大连自然博物馆)。至此,旅顺博物馆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历史艺术博物馆。1954建立了历史文物特展的展览体系,是1970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完善建立起来的。尤其是新世纪初,旅顺博物馆经过主馆和新馆分馆改造后的陈列布局,使这一陈列体系得到了完美呈现。1999 10,大连市政府投资3000万元实施旅顺博物馆整体改造工程。对主体建筑进行全面维修;合并动物园和植物园,建设博物馆面积654.38+0.5万平方米;将旧建筑框架改造成分馆。分馆采用主楼的立面风格。馆内基本陈列“大连古文明”展览,还陈列馆藏的外国文物。
经过90年的历史积淀,特别是世纪之交的整体改造,旅顺博物馆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博物馆之一。
馆藏文物6万件,自成体系。
旅顺博物馆90年的发展史,是一部在文物藏品不断丰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文物体系和自身收藏特色的历史。文物近6万件,分20多类。其中,大连的青铜器、陶器、绘画和出土文物是文物收藏的四大门类,其中以历代书画、新疆文物、犍陀罗艺术和罗振宇收藏的甲骨文、青铜器最具特色和影响力。
第一批进入西藏旅顺博物馆的文物是上世纪初日本西弘安寺第22任主人组织的“中亚探险队”,从中国新疆等地缴获的。这些文物以佛教为主,包括各种材质的佛教绘画和雕塑,以及各种不同功能的佛教器皿。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吐鲁番等地出土的以当时西域通行的各种文字书写的佛经:汉文和各种西域文献,其中有世界上已知最早的汉文经书:西晋元康六年的一部佛经残卷,以及一部经鉴定为公元五世纪的、最接近鸠摩罗什《莲花经》原版的梵文残卷。古印度佛教石刻是大谷收藏的一部分,也是目前国内唯一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文物收藏。从二、三世纪的犍陀罗艺术到六、八世纪的笈多艺术,完整地反映了佛教艺术早期发展的基本情况。
1895开始的辽东半岛考古,以及在东北其他地区勘探获得的考古文物,也是旅顺博物馆的早期藏品之一。特别是大连出土的文物形成了完整的序列,从直接受山东大汶口文化影响的陶器,到代表当地文化特色的青铜匕首,从东汉墓葬中精美生动的壁画,到明清时期精良的火器,体现了辽东半岛文明的独特气质。
20世纪50年代,博物馆收藏了金石学大师罗振宇收藏和记录的青铜器、甲骨、钱币、铭文等文物4000余件。青铜器的收藏是以罗氏的原藏为基础,深深渗透了上世纪初文物收藏的时代特征,重铭文轻鉴赏。很多神器善于记住历史,证明历史。如反映西周时期周率部南征楚的簋,记载春秋时期外征史实的,秦始皇二十六年铸统量四十字圣旨的器具和措施等。
陶瓷的大量收藏主要有三个来源:一是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旧收藏,二是五六十年代国家统一调拨,三是历年收藏。迄今为止,从新石器时代甘肃马家窑文化的彩陶到明清时期的瓷器,包括汉代的釉陶、魏晋的青瓷、唐代的三彩瓷器、宋元时期磁州窑的低温瓷器、辽代的白瓷、元代的钧瓷、明代的青花瓷和五彩瓷以及清代的宫廷瓷器, 形成了产品丰富多彩、历史序列完整的中国陶瓷名窑荟萃的特色,尤其是辽金时期各种具有典型北方地域特色的白棕花瓷和明清瓷器。
明清书画精品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清代失传的书画。因其保存完好、铭文详实、传承详尽,一直备受关注,如明代沈周的《绿园图》、朱耷的《绿松石牡丹图》等。此外,宋代苏轼的《阳仙帖》、元代刘炳谦的《竹石图》也有清代收藏,堪称书画收藏领域的稀世孤品。
在大连考古史上写下一笔
旅顺博物馆成立之初就设立了考古部,负责大连地区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并与当时的日本考古学家合作在此进行考古活动。从1895年到1945年,大连的一些重要历史遗迹几乎都被日本人发掘了,并且发表了一些重要的发掘报告。如:南满、棋子窝、牧羊城、南山里、营城子、羊头洼等的调查报告。这些调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旅顺博物馆的藏品和考古文献,但一些珍贵的考古发掘成果,如资料翔实的羊头洼遗址、马尚石碑丘遗址、四平山积石墓出土的文物等,也被运往日本。同时,由于缺乏系统的研究,考古文化的建立、分期、年代顺序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解放后的几十年里,旅顺博物馆在考古方面有了质的变化和发展。一是对1960至191、1980至1982进行了文物普查,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提供了科学资料。其次,在考古发掘方面,1954年,为配合营城子地区的都城建设,旅顺博物馆第一次组织考古发掘,之后多次派员参与大连地区的考古发掘。同时,在综合研究方面。徐明刚等人就大连原始文化年代学及其研究问题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均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大连乃至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考古文化的分期、年代学、文化谱系和发展进行了研究,对大连史前墓葬的特征、分类、分期和文化内涵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这些研究纠正了当时日本学者的研究成果和一些错误的结论,确立和澄清了大连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的考古文化序列、分期和年代学,明确了战国及以后汉代的物质文化特征。
充分发挥社会服务功能。
博物馆不仅是珍藏历史文物的地方,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阵地。近年来,旅顺博物馆在探索新的形式以发挥其社会服务功能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首先,注意加强博物馆的软环境建设,目的是方便观众,真正让参观者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与此同时,博物馆公园的改造得到了加强。在654.38+0.5万平方米的园区内,增加了清代古炮广场、辽代壁画墓、硅化木林、叠池、农家乐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在松柏掩映下形成一个巨大的露天展厅,让人有在历史与现实之间徘徊的感觉。
第二,加强学术研究。博物馆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在市文化局和市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了大连市文物研究所。近年来,该馆与日本Ryoku大学合作,对西域收藏的文献进行了研究,出版了《旅顺博物馆藏中国新疆出土佛经目录》和《学术论文集》,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与此同时,该馆先后参与了“清代国史编纂工程”,编辑出版了《旧影满铁——旅顺博物馆藏老照片》,完成了尘封数十年的清代书信专题研究,出版了《旅顺博物馆藏晚清名人书信选》,编辑出版了孙情绘制的《红楼梦》原版大型画册,首次出版了《旅顺博物馆藏文物精粹》。
此外,博物馆的展览工作不断改进,在做好基础展览的基础上,加强了临时展览的多样性。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博物馆与国外机构合作。近年来,该馆引进日本、瑞士、墨西哥、俄罗斯及国内兄弟博物馆的艺术展览,先后8次赴日本及深圳、南京、内蒙古等地进行展览交流。尤其是今年7月,该馆在日本青森县举办大型文物展,成为促进两地经济发展的契机。
在大连市委市政府的关怀下,在大连市文化局的直接领导下,旅顺博物馆正蓬勃发展。博物馆将以“诚信、敬业、开拓、进取”为信念,以保护和传播优秀文化遗产为己任,走向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