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对欧元汇率的波动。
2002年6月65438+10月1日,欧元纸币和硬币正式投入流通。为此,欧洲中央银行系统印制了价值6330亿欧元的纸币,铸造了价值6543.8+06亿欧元的硬币,总计近6500亿欧元。其中,40%的纸币和2/3的硬币已经在2001、12、31之前交付给商业银行,总计约2600亿欧元。根据欧洲中央银行的统计,到2002年6月65438+10月65438+7月,已经进入流通领域的现金价值为2049亿欧元,但与此同时,还有价值1487亿欧元的旧币没有收回。目前,欧元已普遍成为欧元区的主要交易中介。荷兰于65438+年6月28日、爱尔兰于2月9日、法国于17年2月正式宣布原“国家货币”完全退出流通,欧元成为流通中的唯一法定货币。欧元区其他国家最迟也在2月28日这样做了。与此同时,欧元的国际化进程也不慢。即使是欧盟成员国但未正式采用统一货币的英国,也有约30%的大型零售商店愿意接受欧元支付,其中超过一半的商店支持使用欧元。目前,在欧元区之外,超过50个国家的货币与欧元挂钩。
虽然欧元的正式流通起步比较顺利,但国际上还是有很多质疑。他们主要是担心欧元长期会不会跌,欧元中短期会不会站稳,尤其是对美元。这些质疑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历史上欧洲1865的“拉丁货币联盟”协议和1874的“斯堪的纳维亚货币联盟”协议,都是因为在困难时期缺乏中央协调和政治决心而失败的(当然也有成功的例子,比如1815的德国联盟和1859的意大利货币联盟。二战后的现实,欧洲人为了统一货币奋斗了30到50年。在此期间,虽然逐渐取得了进步,但也屡遭挫折,尤其是从199965438+10月到2001+2月的三年间,欧元似乎一直缺乏“人气”。自2002年以来,情况开始好转。6月29日,美元对欧元汇率达到1:0.9992的价位,接近平价,也是29个月以来的最低点。但众所周知,美元仍被高估。
我们认为,欧元目前的状况基本正常健康。至于它的未来,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欧洲建设”事业的进展;其次是欧洲、欧盟,当然还有欧元区本身的主要经济指标;最后是外部环境,尤其是来自美国及其货币美元的影响。
“欧洲建设”的进展是欧元长远未来的决定性因素。
“欧洲建设”的起因主要是指欧盟“三大支柱”的建设进展。首先,基础支柱(欧共体目前的表现形式)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其核心是统一货币欧元和内部统一市场),能够对欧洲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和欧洲改革起到积极作用。第二,欧洲联盟的另外两个支柱,即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内政和司法合作,能走多远?
欧元将促进欧洲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欧元本身也需要后者的支持。
冷战后欧洲的政治稳定主要取决于欧盟的健康发展。欧元的正式流通象征着欧洲身份的增强,欧洲联合事业的巩固和进步意味着欧洲联合和欧洲改革将得到有力推动,这预示着欧盟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欧洲将比过去更加坚定地聚集在欧盟的金星旗帜下。1999 1自10月欧元问世以来,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并没有使欧洲国家分裂,反而加强了它们之间的协调和互利合作。
至于欧元对欧洲经济繁荣的推动,这首先来自于它的直接影响:欧元区货币汇率风险的消失,汇兑费用的节省,金融成本的降低,各国遵守《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条件所形成的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欧洲央行奉行的低利率政策, 自三年前欧元诞生以来,欧洲经历的罕见的货币稳定时期,欧元区近年来成为成功逃脱金融市场危机影响的避风港。 其次,更重要的是,随着欧元的正式流通,始于1993的欧洲统一市场将进一步完善,欧洲金融市场将逐步统一和建立。
然而,从长远来看,欧元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经济繁荣,关键在于它对欧盟和欧洲改革的推动作用。世界上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几乎都同意这个问题。在谈到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未来前景时,格林斯潘指出,“欧元区国家必须消除法律法规上的差异。”[1] Mandre认为,“未来欧元对美元的汇率将取决于这些货币如何克服各自的弱点。美国的主要弱点是国际收支逆差,欧元的弱点在于欧元区各国政府有‘超支’的倾向。”[2]平托强调,欧元难以与美元抗衡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存在两个“真空”:政治和金融。[3]但在解决方案方面,观点并不十分一致。就欧元对区域内贸易的影响而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家罗斯领导的一项研究认为,单一货币的建立将使欧洲内部贸易增加两倍;但法国经济学家朗冈认为,边界造成的各种不连续性(包括行政法规和标准、社会和宗教现象、地理和自然资源等能力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信息差异、语言障碍等。)不会随着货币的统一而自然消失。[4]欧洲人还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尤其是在经济改革方面。
欧元将进一步促进欧盟一体化,欧元本身也需要后者的支持。
欧元显示了更高层次的欧洲认同。这对促进欧洲联盟极其重要。欧洲央行行长杜伊森伯格写道,“欧元让我们深感欧洲化。欧洲一体化发展到什么程度,欧元是最明显的信号。随着时间的推移,象征欧洲身份的欧元也将在欧元区形成自己的生活、历史、文化和价值。”[⑤]
至于目前和未来如何推进欧盟,我们相信随着欧元的正式流通,欧洲人会同时重视“三大支柱”的建设。1992年签署的《马约》宣布了“欧洲政治、经济和货币联盟”(简称欧盟)的诞生,明确规定欧盟建立在共同体、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内政和司法合作三大支柱之上。这里所说的共同体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统称。内部统一市场和欧洲货币联盟(包括欧元)都是欧共体范围内的问题,是超国家的,今后要巩固和发展。除了共同体事务,欧盟还有第二、第三支柱,但目前这两个领域的问题只是成员国政府之间的合作,由代表成员国的理事会讨论决定,欧盟委员会在这两方面的作用还非常有限。这一政治“真空”如果不小心逐步填补,将对欧元构成威胁。此外,欧盟第五轮扩大(通常称为“东扩”)将在2004年前将成员国数量增加到25个左右,这主要是出于欧盟的战略考虑和政治决定。事实上,一些申请国并不具备经济条件,而且存在一些复杂的政治问题。因此,“东扩”需要新老成员国的一系列相互承诺和妥协。与包括“东扩”在内的“欧洲建设”进程相联系,欧盟国家仍要经历一个艰难的调整和适应过程。这是欧洲近几年和未来的“弱”因素之一。但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欧洲建设”和调整适应过程中的一步步推进,欧洲的“实力”会逐渐显现出来。穿过泥泞的沼泽,前方是一条平坦的道路。欧洲人正在这些方面努力。
欧元将推动欧洲改革,欧元本身也需要后者的成功支持。
在过去的1/4世纪,欧洲社会弥漫着惰性,欧洲经济缺乏活力。欧洲迫切需要改革。它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欧盟和欧元区层面的机构、机制和立法改革旨在适应欧洲一体化不断深化和扩大的新形势,从而进一步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其达标的手段主要是通过修改欧共体条约。欧共体条约《罗马条约》经过三次修改,即1985年颁布的《单一欧洲法案》、191年通过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7年通过的《阿姆斯特丹条约》,为统一市场和统一货币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也为构建“三大支柱”指明了方向。目前,新一轮政府间会议正在2003年底-2004年初举行,将对《欧洲共同体条约》进行第四次修订,使欧盟的机构和机制更有效地运作,使欧洲的政治未来更加明朗,使欧洲单一市场和货币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其次,欧盟和欧元区国家对欧洲层面的改革进行了适应性调整,包括真正将众多的欧盟立法转化为成员国的国内法。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目前的情况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虽然欧盟成员国一半以上的经济立法来自欧盟总部,但实际上,欧盟内部尚未建立起真正统一的市场机制。例如,在电信、能源、交通等部门,各国市场一体化程度只有20%左右;在金融领域,虽然货币已经统一,但欧元区各成员国的监管法规仍然五花八门。对此,欧盟委员会于2006年4月17日发布特别报告,批评成员国经济改革进展缓慢。该报告对15成员国的市场机制改革进行了评估:在36个可量化的项目中,只有20个,即55%,能够在2006年6月5438+0之前的预定时间内完成。但是他们都在努力。
最后,欧盟和欧元区成员国内部的改革。主要涉及五个方面:调整国家与市场的关系,增加市场,减少国家,同时完善国家,完善市场;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适当放宽政府限制,减少对国有企业的补贴和减税;调整国家与公民的关系,保留欧洲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理念和核心部分,杜绝滥用,削减部分福利项目;调整雇主和雇员之间的关系,增加灵活性、自愿性和多样化,同时继续兼顾“社会平衡”;适当发展“股东文化”。在所有这些方面,欧洲人都在进步,但速度和程度似乎都不够。
总之,“欧洲建设”任重道远。这里有很多矛盾,国家主权壁垒,经济利益差异,社会文化差异,但同时也有各种动因,历史发展惯性,国际环境压力,巨大利益吸引,主体推力,倒退成本阻力,欧洲发展潜力。可以预计,“欧洲建设”将继续沿着过去半个世纪的轨道缓慢推进。欧元的长期前景趋于乐观。
欧洲主要经济指标的表现是欧元短期走势的基本依据。
欧元的短期走势,首先是对美元的汇率,主要取决于欧洲自身的经济表现,同时也受美国经济及其货币美元的影响很大。主要的有:
经济增长率
上世纪90年代,美国的年均GDP增长率为3.2%,而欧元区11国家(希腊当时没有加入)的年均GDP增长率为2.0%,欧洲明显落后。2001年,欧美经济低迷,增速1.5%。2002年,欧洲经济将继续低迷,而美国经济的未来不确定。有人认为,美联储将在2001年降息4.75个百分点,这将使美国2002年的GDP增长2%。加上总额近2000亿美元的财政刺激,经济将增长2.5%。[6]当然,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克鲁格曼认为这次美国经济衰退会是二次探底。但美国2002年的经济增长率可能仍略高于欧洲的1.6%。
但从经济增速来看,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未来10年欧美经济增速可能比较接近。过去10年的美国经济领导地位已经不复存在。根据世界银行2000年做出的预测,美国和欧洲从1999年到2008年GDP年均增长率为2.8%[⑦](而美国从2002年到2012年GDP年均增长率可达3.1%)。其次,欧洲经济虽然没有美国那么有活力,但是比美国相对稳定,虽然有时候比较低。美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诸多不确定因素,包括股市动态、消费状况、沉重债务、美元政策和资本流入流出等。然而,欧洲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社会经济惯性,对统一市场和货币的适应远未完成。同时缺少“牵引国家”和“牵引部门”。但欧洲既没有美国那样的巨额外部赤字——经常账户赤字占GDP的4%,也没有日本那样的巨额内部赤字——中央和地方政府累计财政赤字已经超过65438+GDP的0.30%。可以说,欧盟是目前世界上相对稳定的经济区域。
这里仅以股市为例对比欧美经济。美国股市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远远大于欧洲。美国股市市值是欧元区的3倍(654.38+0.38万亿美元到4.3万亿美元);美国投资者占50%,德国17%,法国20%;美国证券(股票和债券)占企业外部资金来源的70%,欧洲企业约占30%。因此,美国股市的波动对经济的影响很大,导致波动的因素也在进一步增加,包括一系列大公司做假账。但由于欧美经济的相关性,比如13%的美股掌握在外国投资者手中,而40%的欧洲股票掌握在盎格鲁撒克逊投资者手中。欧美股市的相关系数在非技术领域约为0.5,在信息技术股票领域高达0.8。[8]因此,美国股市的波动也会对欧洲产生很大的影响。尽管如此,股市波动对欧洲经济的短期影响不如美国。但是,从长期来看,欧洲股市的相对不发达并不一定是好事。外部资金70%来自银行贷款,这也是欧洲企业缺乏活力和冒险精神的原因之一。欧洲需要适当地进一步发展“股东文化”。
成本-投资回报-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劳动生产率增长率-成本的关系。
欧洲劳动力成本高导致生产成本高于美国,而美国是“新经济”的“先驱”,这是导致美国投资回报率明显高于欧洲的因素之一,而美国公司的高回报率又促使其采用新技术,最终导致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增速快于欧洲,进而导致成本降低。根据美国经济审查委员会的计算,今天美国的生产力增长率是欧盟的三倍。在这里,投资回报率尤为重要。格林斯潘认为,欧元作为国际货币的未来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元区国家能否达到美国的投资回报率(197高峰年为10%,2000年为6.5%,2006年为3.5%,5438+0,欧元区一般为3-4%)。这也是欧洲资本大量流向美国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洛杉矶的企业兼并统计,在过去三年中,外国公司接管了2779家美国公司,总价值为7660亿美元,其中3/4来自欧洲。(10)然而,随着各种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这种资本流动可能会发生变化。事实上,自2002年以来,资本流动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美国的变化。
通货膨胀率和利率
从长期来看,一种货币的强弱主要取决于通货膨胀。自65,438+0,999,65,438+0年6月欧元诞生以来,欧洲的通胀率普遍低于美国(约2%至3%),这也是人们对欧元走势做出乐观估计的依据之一。至于利率,美国65438到0999-2000年的利率明显高于欧元区,这是导致美元走强、欧元走弱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01以来,在美联储11次降息后,欧元区当前利率一直高于美国1.5个百分点(3.25%至1.75%),这可能成为制约美元持续走强的因素之一。
总之,美国经济更有活力但充满不确定性,欧洲经济相对稳定但缺乏活力。他们的主要经济指标未来表现如何,还有待观察。看起来,局势可能不会在中短期内迅速变得对欧洲有利,但风向变化随时都有可能。法国《回声报》刊登了2002年2月18日欧元对美元汇率的曲线图,称两者的理论汇率应为1: 1.02,而7月初的实际汇率为1:0.97-0.99,欧元仍低于美元。这种美元强势不仅取决于美国和欧洲的主要经济指标,还取决于各自的汇率政策,尤其是美国的汇率政策,以及其他许多因素。不过,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强势美元政策会持续多久。80年代上半期,美国大力托起美元,后半期又拼命压低美元,世人记忆犹新。
外部环境是影响欧元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
欧元自1999问世以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第二大国际货币。欧元未来的国际地位主要取决于欧洲自身各方面的表现,也会受到外界的影响。
欧元目前的国际地位
欧元已经是主要的国际货币之一。欧洲人口超过3亿,加上周边国家的居民,大约有5亿人经常与欧元打交道。欧元区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对外贸易已经用欧元结算。15%的全球贸易以欧元结算。欧元已占全球官方外汇储备的12.5%。欧元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重要货币。欧洲债券已达7.5万亿元,约占近年来国际债券市场发行额的1/3-1/2。
欧元未来的国际地位首先取决于欧洲经济——货币本身的表现,尤其是加强欧元的稳定性,这将降低这种货币形式持有者的资金风险;汇率坚挺,这将避免投资者的资金损失;建立一个巨大的金融市场,流动性好,能让股东大扫除,股权多元化;强有力的管理将危机的可能性降至最低。同时,欧元未来的国际地位也将受到外界的影响,主要是美国和美元,此外还有英国、日本和该地区其他国家的信任和支持。
美、英、日对欧元的政策
从1999开始,美国一直在压榨欧元。美国学者(和英国学者)对欧元持不同意见:有的非常重视(伯格斯滕等。),有的表现冷漠(平托等。),还有一些仍然认为“欧元是个错误”(弗里德曼等。).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所长伯格斯滕认为,随着欧元的诞生,美元的地位将受到挑战;欧元对世界政治的影响也很大,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将被分别以欧洲和美国为中心的两极货币体系所取代。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院长、前美国商务部副部长加滕认为,使用单一货币欧元建立欧盟将是全球经济最重大的变革,这一事件的影响将超过人们所能想象的任何其他经济事件。欧元于2002年6月5438+10月正式流通。最初阶段可能会有一些政策混乱和技术问题,但一旦尘埃落定,欧洲货币联盟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区。欧元的使用将对欧洲和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在欧洲境内,购销便利、竞争加剧、企业重组、欧洲新的大公司出现、欧洲资本市场统一、劳动力市场促进等改革将对欧洲产生积极影响;在欧洲边界之外,欧元将成为美元争夺各国央行储备和交易资本的强劲对手,俄罗斯和所有东欧国家迟早会被吸引加入欧元区,使其处于西欧的政治影响之下。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实际上已经从中得出了一个严肃的结论。可以预计,美国会继续挤压欧元,直到欧元发展到一定程度,美国才会更加重视与其平等合作。
自然,美国挤压欧元、强化美元的政策并不是欧元兑美元汇率三年来一直保持低位,从1999到2001的全部原因。这就好比欧美的汇率政策很难解释清楚。在过去的30年里,欧元(及其前身EUA和欧洲货币单位)的汇率在56美分和1.47美元[11]之间大幅波动。欧元1999推出的前三年,对美元汇率从高点1.18跌至0.82,幅度超过30%。这其中,还有其他因素,比如美国经济,股市、债市、房市的繁荣,美元需求旺盛,美元汇率高估,国际资本大量流入美国。根据美国财政部的统计,在1993年,外国投资者对美国证券的年度净购买额首次超过1000亿美元,并在2001年达到5320亿美元的历史新高。2000年美国的外国直接投资高达28654.38亿美元。【12】累计结果是,目前外国人持有2/5的美国国债,1/4的美国公司债,13%的美股。【13】相反,从2001春夏开始,人们对美国经济及其股市的信心受挫,国际资本因为“9.11事件”及随后的恐怖预期、四年后国内外双赤字的同时再现、著名大公司的信用危机、美元的高估而流入美国。2002年第一季度,外国人在美国购买了450亿美元的公司股票和其他债券,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这是使2002年第二季度美元对欧元汇率下跌约14%的重要因素。当然,所有这些因素都可能随时逆转——尤其是在欧洲经济仍处于疲软状态的时候。但整体来看,美国经济和美元的“巅峰”时期似乎已经过去,欧元对美元汇率逐步回到1欧元对1.05美元应该是一个合理的位置,但其间仍可能有起伏。
英国继续对欧元采取支持政策。最新的民意调查显示,80%的英国人认为英国最终将加入单一货币。毕竟英国和欧洲国家的贸易额是和美国的三倍。[14]但考虑到英国社会中的“欧洲怀疑论”,其中涉及到欧元,英国人首先担心接受欧元区平衡预算的约束,放弃英国央行自主调整利率的权力(英镑利率高于欧元利率);同时,英镑汇率被高估,大约是1欧元兑0.64英镑,而英国有人认为理想的汇率应该是1:0.70。英镑以什么汇率加入欧元也是个大问题,会影响英国的竞争力。如何调整“两率”使英国加入欧元区,又不对英国在金融、就业、外贸、吸引外资、通货膨胀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着实让英国人煞费苦心。所以完全可以理解为什么56%的人认为英国应该在欧元成功运作后加入。老练的英国人总是这样。一旦英国加入,欧元将提振它;但也可能带来新的麻烦。
日本采取了有限的政策来应对欧元。欧元正式流通后,日本政府官员纷纷发表讲话,对欧元的诞生表示欢迎,并表示将加快日元的国际化进程。虽然日本GDP世界第二,但日元在世界外汇储备和国际贸易结算中仅占5%。除非日本在参与东亚区域合作方面取得重大进展,或者其经济迅速出现积极而重大的转折,否则日元的作用无法与美元相比,未来也无法与欧元平起平坐。日本现在所说的日元国际化,就是努力在世界上保住一席之地。然而,日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其他外部因素,主要是能源、原材料市场价格和国际金融波动。
2001年,欧盟15国家的能源消耗为8亿吨石油和5亿吨天然气,其中5亿吨石油和2 . 5亿吨天然气进口。油价每上涨10%,欧洲的经济增长率就会减少0.1个百分点,而通货膨胀率则会增加0.1个百分点。[15]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也会对欧元产生复杂的影响。例如,阿根廷最近的债务危机对欧元产生了负面影响。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西班牙银行因阿根廷债务遭受的损失排名第一,为6543.8+083亿美元,其次是美国,为6543.8+0654.38+02亿美元,德国为88亿美元。外汇市场将阿根廷的资不抵债视为抛售欧元的理由。[16]
总之,欧元的诞生是世界经济和国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从长远来看,欧元最终会成功;中短期来看,欧元仍难以强势挑战美元,但会逐渐发展壮大。这不仅是市场力量发展的过程,也是政策演变的过程。对此,伯格斯滕在2002年6月4日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的书面发言中认为,现有的国际货币秩序具有惰性:如果从经济“总量”和“规模”来考虑,即目前欧美GDP大致相当,欧元区比美国少20%左右,外贸欧元区比美国多20%左右,发展趋势对欧洲有利;欧洲一体化目前在一些重要领域的落后状况以及未来可能取得的进展;美国在国际收支等方面的巨大弱势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决策变化,这一切,到了一个“时间点”,美元汇率会下跌20%甚至更多,其概率很大。虽然汇率变化未必完全反映货币力量的相对变化(就货币力量而言,目前美元优势突出,在世界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约为美国GDP在世界上的三倍,约为75%至25%,而欧元在各国外汇储备中所占份额目前小于欧盟GDP在世界上的份额,约为15%至25%,这种情况还将持续一段时间。届时,欧元将逐渐成为与美元平起平坐的国际主导货币。但是,人还是需要耐心的。
(作者:邱元伦,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国盈2003年2月编译)
-
[1]引自法国《欧中经贸》杂志2002年第1期《美英日看欧元》一文。
[②]2002年6月9日,曼德雷对法新社记者谈到欧元。
[3]丹尼尔·平托:“没有欧洲主权的欧元影响不大”,发表于《论坛报国际先驱》2001 12 19。
[4][英]《经济学人》周刊文章《边界与壁垒》2006年2月1。
[5]德·伊森贝:《欧元让我们深深感到自己是欧洲人》,载于[法]欧中经贸2002年第1期。
[6]颜恒元:《美国经济似乎要走到尽头了》,发表于《环球时报》2002年6月65438+10月31。
[7]世界银行:《2000年全球经济展望》。
[8]德维特·钱伯斯:《欧洲经济不会出现多米诺骨牌现象》,发表在[日本]杂志《选择》上。
[9]转引自王建生:《美国企业利润大幅下滑的影响》,发表于《经济参考报》2002年2月19期。
【⑩】【美】商业周刊2006 54 38+0 7月9日。
[11][德国]商报2000年5月9日。
[12][美]《新闻周刊》网络版2002年7月1日。
[13][英]2002年6月8日《经济学人》文章《令人兴奋的美元》。
法国《费加罗报》2002年2月。
[15][法]费加罗报2006 54 38+0 9月27日。
【16】引自储平:《欧元徘徊低位》,发表于《国际贸易报》2001 12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