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汉字的历史

特性

汉字有3000年的历史,从我们目前能看到的最早的一批文字资料算起——商代甲骨文。因为甲骨文是相当成熟的书写系统,所以我们可以推断汉字的出现一定是远在3000年前。汉字的发展可以分为两个主要阶段。从甲骨文到篆书是一个阶段;从秦汉的隶书来看,还有一个阶段。前者属于古文字范畴,后者属于现代汉字范畴。总的来说,从隶书到现在使用的现代汉字没有太大的变化。

从汉字和汉语的关系来看,汉字是语素字的一种。从汉字本身的结构来说,汉字是一个由表意、声旁(象形字和声旁)和既不表意又不表音的符号组成的书写系统。

汉字起源于图画。在汉字的早期阶段,象形字的形状与它所代表的语素的意义直接相关。虽然每个字都有自己固定的读音,但字形本身并不是音标,与拼音的字母不同。象形文字的发音是通过它所代表的语素传递给它的。随着字形的演变,象形字越来越不象形字。结果,字形失去了与它所代表的语素的原始联系。这个时候字形本身既不是语音也不是语义,变成了一个抽象的符号。如果汉语中的所有语素都用这种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符号来表示,那么汉字可以说是纯符号文字。但事实并非如此。汉字有单字和组合字之分。只有字母组合是纯粹的象征性字符。组合字符是由单个字符组合而成的。从结构上讲,组合字比单字高一个层次。因为构成组合字的单个字本身也是一个符号,当它是组合字的组成部分时,它就作为一个有音有义的“字”参与。组合字符可分为以下三类:

①形声字。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代表意义的形声字和代表发音的音字。对于结构最简单的形声字,形声字和谐音字都作为文字使用。作为形声字的组成部分,这些字母组合都是表音的、有意义的文字。但形只取其意,不取其音,如“鸽”字旁的“鸟”;声旁只取声,不取意,如“鸽”字的部首“九”由于词义和读音的演变,有些形声字已经失去了表意或发音的功能。比如“球”本来是一种玉的名称,所以用“玉”来塑造。现在“球”字已经不是指玉了,这个形状也没有功能了。再比如“海”这个字,原来是用“每”作为音的。由于发音的变化,现在“海”和“梅”的发音相差甚远,音旁的“梅”也不管用了。有时候,形和音已经失去了原本的功能,比如“给、等、短”。这类字不能再当作形声字。

形声字和非形声字没有明确的界限。造字之初,形声字与其音旁读音不一定接近。随着现代汉字的发展,这种差异就更大了。有人拿7500多个现代组合汉字来统计。就普通话的发音而言,只有不到5%的合成词与音旁完全谐音(声母、韵母、声调都一样)。约10%声母韵母相同但声调不同。只有一个元音相同,约占20%如果只把前两类看作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只占常用汉字的15%。如果把以上三类都看成形声字,形声字大概会占到流行汉字的35%。如果放宽标准,或者完全按照起源来确定形声字,那么形声字在流行汉字中所占的百分比就会高得多。

2拟合和理解单词。古人云,“兵家必争”,“人言信。”这种解释对于“无”和“信”这两个字是错误的。但汉字体系中确实有这样造出来的字,比如“不正就是歪”、“坏就是坏”。这类字的特点是组合偏旁部首的意思来表达整个组合字的意思。这样的话很少,只有几个例子。

上述两类组合字中的偏旁具有表意功能和表音功能。下面的情况不一样。(3)组合标记词。这种复合词的偏旁既不是表意的,也不是表音的。主要有两种情况。第一,由于字的读音和意义的变化,原来的表音、形字不再表音、表意。比如上面提到的“给、等、短”这几个字。另一种情况可以以“张”字为例。据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分析,“张”字由“声”变为“十”。但是,当人们说“立早章”(以区别于“鞠躬长”)的时候,就把它分析成“立”和“早”两个部分。其实从古文字的角度来看,“张”本来就是一个独特的象形文字,与“声、十、立、晨”无关。

汉字被用来记录汉语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一直沿用到今天,从未中断。在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汉字不仅服务于人们的现实生活,而且记录了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料;甚至跨越国界,被日本、朝鲜、越南等周边国家借用来记录非汉语言。

另一方面,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批评汉字的缺点,主要是说汉字难认、难写、难机械化(印刷、排版、打字等。).所以在识字、儿童识字教育、文化传播等方面都不如拼音高效。

与拼音相比,汉字有其缺点,但也有其优点。汉字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超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在发音上有很大差异。但自2000年以来,字体一直相当稳定,字义变化不大,所以先秦两汉的古籍,今天普通人仍能部分理解。如果古籍是用拼音写的,现代人根本看不懂有些方言的发音也很不一样,所以无法互相交流,但如果是用汉字写的,就可以互相理解,道理是一样的。

简化汉字的工作始于20世纪50年代。1986再版的《简化字提要》规定了2200多个简化字(包括用简化字部首类推的字)。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告一段落,未来一段时间会保持稳定,不会继续简化。因为不断简化会破坏文字的稳定性,而且简化一批文字后,原有的繁体字是无法废除的。因此,汉字的总数越来越多,增加了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的负担。

关于汉字拼音的争论由来已久。理论上,任何自然语言都可以用拼音记录。然而,由于汉语方言的差异,在推广普通话的工作取得广泛而实际的成效之前,会给方言区的人们带来很大的困难。此外,由于汉字历史悠久,大量文献都是用汉字记录的。一旦改弦更张,必然会导致文学的广泛运用出现一定的困难,还可能引起社会心理和民族感情的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