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勇军进行曲》的历史演变

就在九一八事变一个月后,抚顺清远的“血盟救世军”打响了辽东武装抗日的第一枪。与此同时,《国歌》的母方诞生了,比《义勇军进行曲》早了三年多,6月1931,10,16,在抚顺大地上唱出了“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15年7月16日,40余位专家学者和抗战烈士后代一致认定,诞生于19310年6月的《血盟救国军歌》是国歌的“母体”,抚顺是国歌的根基。

这首歌的歌词和大家熟悉的国歌很像:

起来吧,不想被征服的人。

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人民

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我们必须起来消灭敌人

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起来!起来!

全国人民团结一致。

战斗!战斗!战斗!战斗!

这首歌是清原满族自治县的孙、孙(又名孙耀祖)兄弟创作的《血盟救国军歌》。

7月15,16日,抚顺召开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暨“抚顺——国歌奠基”座谈会。来自全省的40多位专家学者和抗战烈士后代参加了座谈会,与会者一致得出结论:比义勇军进行曲早3年多,即在1931。抚顺是国歌的根基!

在本次座谈会上,辽宁省社科院东北占领史研究室主任张杰表示,《血盟救国军歌》是国歌的“母体”,国歌如何起源一直是历史研究领域的空白。做好这项工作,是对国家和社会的巨大贡献。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副会长、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王先生认为,大量史料证明,“抚顺是国歌的根基”这一表述可以认定为准确。

孙氏兄弟为国歌提供了原始材料。

根据记录,2002年9月28日,抚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平禄采访了孙的儿子,他住在抚顺西阁工会,在抚顺石油一厂当司机。孙超回忆说:“父亲一开始还创作了一首《军歌》,是1931年10月16日。我在创作现场15岁。”老人还当场给王平禄唱了这首军歌,用的是东北调,老调。他说,歌词是他的父亲和叔叔孙共同创作的,由张贤明作曲。此外,2003年,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员、抚顺地方志学会常务理事白在清远大苏河采访了当年的救世军老兵孙学恩。当时孙雪恩也动情地唱过这首歌。

这些线索引起了抚顺市相关部门的重视。2014抚顺CPPCC成立考证工作组,在清苑、沈阳、锦州、张家口、唐山、北京、古北口、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展专题考证。

那么,谁是孙氏兄弟?

孙,1889年9月15日出生于清苑县中寨子村的一个中农家庭。毕业于荥经县警察蔻驰学院。他曾经是冯军的连长和营长。孙,别名孙耀祖,是孙的弟弟。毕业于荥经县师范学院,做过小学校长,清苑县教育局科员、调研员。

1931“九一八事变”当天,孙亲眼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侵略暴行,于是和曾在日本留学的老朋友张贤明一起,动员亲友和同乡组织抗日武装。同时策动辽宁治安大队二十八中队李叛变。孙变卖家产,购买枪支,于193110中期决定造反。起义前夕,孙、孙、张贤明在中寨子村院创作了《志愿军抗日军歌》,即《血盟救国军歌》。孙氏兄弟写的诗,张贤明写的音乐。

1931年10月19日,孙、张贤明、李二十八中队400余人在清苑县大苏河乡集会,高唱军歌,宣布起义,成立“辽东血盟救世军”。孙被推举为血盟救世军总司令,李为总司令,张贤明为总参谋,孙在各地购买子弹等军需物资。

1932 65438+十月,救世军发展到千余人。1年底,孙、、张贤明等20余名将士阵亡。孙牺牲后,孙率部加入辽宁人民自卫队第六路军,任第六旅旅长,抗击敌人。最终,团队被解散。后来,孙被捕入狱,被日军杀害,时年39岁。

200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名单。辽东血盟救世军总司令孙在这份按烈士牺牲年份和姓氏笔画排序的名单中排名第一。

2065438+2005年4月1日,富顺考证工作组到孙的老家清远中寨子村,找到孙的亲属蒋雪如了解情况。这位93岁的老人描述了当时的情况:“我叫孙三叔,孙四叔。那时候我9岁,经常出入孙的大院玩。有一天在正房的一个房间里,一个人拿着一根木棍站在一张长桌前,大约有20个人唱着‘起来,起来!’我以为大人觉得我碍事,叫我起来。"

2065 438+0 2005年4月26日,调研组在张家口,孙的孙子孙銮宁拿出了他珍藏多年的老照片,是爷爷决定回东北前,和侄子一起拍的。孙銮宁回忆说:“爷爷到北平后,在‘救国会’的安排下,在北大等地演讲,宣传介绍辽东志愿军的战斗事迹。演讲结束时,他边打电话边唱《血盟救世军之歌》的歌词。"

在汤山,孙的另一个孙子孙向考证工作组回忆说,他在1954年听到父亲唱义勇军进行曲。当时他还说有你爷爷和你三爷爷跟志愿军吵架时编的话。

随后,富顺考证工作组来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发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对孙和孙耀祖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他们爱国忠诚,以国为家。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唤起了千百万人的觉醒和奋斗。他们是《义勇军》和《义勇军进行曲》的创始人。”这是在国内部分地区国歌创始人到底是谁的问题上,唯一的定性评价。

田汉获取信息的四种可能

那么,《血盟救国军歌》是怎么到田汉先生手里的呢?抚顺文史委员会委员彭壮飞告诉记者,根据现有资料分析,有四种可能:一是1932年底,作者之一孙到北平宣传志愿军抗战功勋,多次高唱《血盟救国军歌》,《血盟救国军歌》在爱国人士中流传。其次,1933年3月,田汉随上海800人吊唁团来到古北口吊唁,在古北口待了23天,所以可能接触到了辽东抗日义勇军,包括血盟救国的军歌。第三,东北抗日义勇军领袖唐居武两次会见田汉先生,一次在北平,一次在上海,这可能直接向他提供了辽东抗日义勇军的有关情况。第四,血盟救国的军歌,万人传唱。血盟救国军虽然散了,但活着的战士入关后也会传播这首激昂的军歌。

彭壮飞告诉记者,虽然《义勇军进行曲》是田汉的代表作,但通过仔细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主要用词在立意、主题、结构、用韵、用词等方面高度相似,《血盟救国军歌》为《义勇军进行曲》提供了更直接的原始素材。应该说,《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比《血盟救国》的军歌更凝练、更生动、更有时代性、更有影响力。特别是田汉超越了历史时代的局限,写出了“起来不想当奴隶的人;中华民族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两句歌词有着深刻的历史感和超越时空的历史启示和警示价值。再加上聂耳大师的音乐处理,《义勇军进行曲》成为了中华民族永恒的旋律。

国歌和辽宁有很深的关系。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年份、国歌、国旗的决议》,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和聂耳于1935年创作。那么,田汉先生的话从何而来?

现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倾向于认为与辽宁关系密切。“九一八事变”后,在辽宁各地组建了志愿军、自卫队、救世军、大刀会、红枪会等人民武装,统称东北抗日义勇军。抗战歌曲和起义誓言也应运而生。

此前,辽宁自称是国歌的故乡、出生地或原始素材。桓仁从2007年开始提出“国歌素材是原创”的理论,依据是65438年4月21日,辽宁人民自卫队在桓仁举行抗日誓师大会,总司令唐聚武签发《致武装同志书》,通过北京邮电总局发往全国,影响很大。桓仁给武装同志的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团结起来。怎么才能甘心做亡国奴,振奋杀敌保家的精神?要知道现在是中国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被压迫的同胞会团结起来,响应起来,团结起来。我们东北人已经怒不可遏,神灵附体,就喊着杀得越来越凶,不怕枪火,冒雨直往前进!”根据这一观点,田汉在《风云儿女》中创作的《义勇军进行曲》的物质基础来自于《致辽宁人民自卫队武装同志的信》。

锦州自认为是义勇军的发源地,也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发源地。北镇和黑山的高以“东北救世军”义勇军的誓言、军威和业绩为依据,为义勇军创建的进军提供了现实基础。《东北救世军》誓言歌的歌词原文是:起来!起来!不想当亡国奴的人,民族危亡,山河破碎!家园被毁,父母当炮灰,我们留着脑袋有什么用?拿起刀和枪,手拉手,面对敌人的子弹向前冲!用我们的身体筑起长城。拿起刀和枪,手拉手,面对敌人的子弹向前冲!用我们的身体筑起长城。去吧!前进!前进!献出生命向前冲。去吧!前进!继续前进。献出生命向前冲。杀!杀!杀!一,二,三,四!

盘山县提出,盘山义勇军是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原型。他们认为,九一八事变后,来自盘山的张海天、向青山的《抗日宣言》和《通电》为义勇军的创建提供了深刻的精神支持。“从1931到1933,盘山志愿军先扰盘山,打了两个泰安,打了三个田庄台,四次攻牛庄,五次攻海城,后参加长城抗战。“它在中国有很大的影响力。田汉和聂耳通过报纸等渠道了解了盘山志愿军的一些情况,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

朝阳市建平县朱鲁克村也提出了国歌发源地的观点。他们的依据是聂耳于1933年2月到建平县朱鲁克村慰问参加热河抗战的志愿军。另外,辽宁省有一种说法是国歌诞生在葫芦岛南票。1931九一八事变后,民族自卫的烽火在东北大地燃起。抗日义勇军如雨后春笋般在东北各地涌现。不到1年,东北抗日义勇军已达30万人。2月起,东北部分抗日武装改编为抗日联军,继续各地区的抗日斗争。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某监狱传来一首歌:这是作家田汉为当时的电影《暴风雨的孩子》写的歌词,聂耳作曲,是《义勇军进行曲》。

1933年,侵华日军入侵热河,经朝阳推进至建平。二月的一个早晨,一队骑兵来到四家子镇,他们全部集中在四家子街西河边的空地上操练。这时,建平县喀喇沁方向的几辆车上下来几百人,还有一种机器,听说可以拍人像,后来才知道叫照相机。拍下了骑兵部队的演习,号角声,暗杀声,歌唱声,骑马奔跑声。后来一个人还弹了一把扬琴教我们围观的人唱军歌。这一天,部队还在清沟梁与日军交战,炮声一直响到天黑。

2001辽宁省政协文史委员会编辑的《肉长城——志愿军抗日斗争实录》收录了刘于1979写给辽宁省黑山县党史办的《缅怀黑山县抗日义勇军》一文,其中有这样一段回忆:“阳历年快到了,带来北平抗日救国会的消息,我们在黑山县李家窝堡有400多人的部队,从盘山经赵家屯、中安堡、阜新到热河的北子府、朱鲁克。从辽西到热河,有郑家窝铺、郑子峰200多人,安嘉和小齐针200多人。此外,阜新大庙白一华600多人也抵达热河。我们都是骑兵,组织起来是抗日义勇军第二兵团的一个团。1933年2月,辽南王全一和顾玉田的抗日骑兵也来到热河,编入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兵团第二团。聂耳等爱国知识分子来到热河。他们安慰部队,做抗日宣传工作。从第四版辽宁文史资料中还可以找到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兵团原副团长李春华的回忆录《东北义勇军第二兵团概况》。文中记载:“1933年2月25日晚,救国会军部部长王华义、政治部副部长杜中原、上海辽吉黑热后援会负责人朱清兰率100余人,带着机械弹药、衣物、慰问品前往朱鲁克。26日到四家子检阅慰问部队。上海的电影公司制作了一部纪录片。"

河北省政协文史委员会收藏了原北平东北人民抗日救国会军事部长、东北抗日义勇军第二兵团团长王华义的回忆录。文中记载:“1933年2月22日,我们从承德出发前往朱鲁克村。热河交通队集结了六辆卡车,运载炮弹、宣传队和随行人员。25日夜,我去了朱鲁克第二军团临时总指挥部。26日10到四家子,检阅所有到达的官兵。”

在锦州的一个景观公园里,一栋黄墙绿瓦绿檐的老式房子,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这里曾是东北交通大学旧址,也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边防警备司令部、辽宁省政府办公室、抗日义勇军成立的旧址。2014锦州东北抗日义勇军研究会在此设立纪念馆,向人们展示东北抗日义勇军英勇不屈的历史。刘站在一块展板前,久久地凝视着父亲和其他祖先的照片。他指着其中一张骑兵奔驰的照片说:“这张照片是上海惠崇电影公司拍摄的电影《热河血泪史》中的。画面中是我父亲带队骑着白马,拍摄地点就是现在的敖汉旗四家子镇。”

刘在回忆录中说:“1933年2月热河抗战期间,陪同支援团的人慰问并采访我志愿军时,慰问金是按1营到3营的顺序发放的。当慰问品先发放到1营和2营时,我指挥3营官兵唱起了志愿军誓师歌。吊唁组的聂耳听到歌声,向我们走来。聂耳是南方人。他问我们,你用东北话唱的歌我听不懂。你在唱什么歌?对我来说这听起来像一首傻瓜的歌。我跟聂耳说,我们唱的不是傻子歌,是《志愿军誓词歌》。当时,高鹏是东北大学的学生,也是北平东北人民抗日救国会军事部的联络副官。跟随朱清澜从上海、北平到热河的青年知识分子来到承德后,他负责联系和召集。他认识聂耳等人。我是通过高鹏的介绍认识聂耳的。”

“根据我父亲的回忆和其他史料记载,正是因为聂耳在四家与志愿军官兵合唱了志愿军誓词歌,并从我父亲那里得到了志愿军誓词歌的宣传单,为聂耳和田汉后来共同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提供了基本素材。《义勇军之歌》是在锦州写成的,通过聂耳从四家流传到全国。换句话说,四大家族应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素材出来的地方。”刘的儿子肯定地说。

1934朱清澜赞助上海电通电影公司拍摄《风暴的孩子》,编剧田汉。然而,田汉刚刚交出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曲的歌词,就被国民党政府于2月1935日逮捕入狱。后来,这部电影由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夏衍改编成了印刷版。田汉被捕后,音乐人聂耳找到夏衍,承担了为《风暴之子》创作主题曲的任务。

1935 4月18日,聂耳抵达日本东京,修改《风暴之子》主题曲作曲初稿。敲定乐谱后,他寄回国内。

据上海国歌陈列馆工作人员介绍,电影《风暴之子》前期拍摄完成后,田汉的主题曲歌词并没有确定片名,而聂耳从日本寄回的歌词和音乐名称只写了三个字“进行曲”。《风暴之子》中的主题曲歌词和“三月”两个名字是怎么变成一个名字的?朱清澜将军作为电影《风暴之子》的投资人,在《进行曲》一词前加了“志愿军”二字,《风暴之子》主题曲的歌名就成了《义勇军进行曲》。最后,《义勇军进行曲》被上海百代唱片公司制作成唱片公开发行。

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紧要关头。这首在中国传唱了近70年的歌曲,犹如战斗号角,激励着中华儿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解放全中国,建设社会。

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开启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不做被征服者”的怒吼激起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于1932、1933年加入中国田汉、聂耳,投身于中国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

1934年春天,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国为主题的电影剧本。他刚写完一个故事大纲和一首主题曲的歌词,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 * *成员兼剧作家夏衍接手并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自告奋勇为田汉写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想做奴隶的人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所有人都被迫发出最后的怒吼。起来!起来!起来!我们团结一致,冒着敌人的炮火!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进入!”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听到了民族的声音,听到了祖国的呼唤,听到了军人的怒吼。爱国激情在他胸中涌动,一曲雄壮激昂的旋律从他心中响起,他很快完成了总谱初稿。后来,为了躲避国民党政府的追捕,在颠沛流离中完成了音乐的最终版本。由此诞生了一首表现中华民族坚强品格、祖国尊严、团结对敌的英雄气概的革命战歌。这是聂耳短暂一生的最后一部作品。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土地上歌唱。伴随着“一二·九”运动,救国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这首革命歌曲甚至名扬海外,传遍世界。

65438年到0940年,美国著名黑人歌手保罗·罗伯逊在纽约唱过这首歌,随后他出了一套中国革命歌曲叫《起来》,宋庆龄亲自为此作序。在当时的反法西斯战线上,《义勇军进行曲》代表了中国人民最强音的战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列在盟军胜利凯旋歌曲之列。1949年,国民党蒋家王朝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建立新中国的工作开始。当年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议在北平召开。筹备会议第六组,马叙伦任组长,叶剑英、茅盾(沈雁冰)任副组长,负责起草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郭沫若、张奚若、田汉、马寅初、郑振铎等10多位知名人士参与了这项工作。

1949年7月4日,叶剑英在中南海秦征厅第一会议室主持召开第六组第一次会议,选举郭沫若、田汉、茅盾、钱三强、欧阳予倩为国歌初选委员会,郭沫若为召集人。

1949年8月5日,第六届第二次小组会议决定聘请马思聪、何绿汀、陆机、姚四位音乐专业人士为国歌词初选委员会顾问。经毛泽东、周恩来等修改批准后,郭沫若等人起草了《国旗国歌图案征集通知》,连续8天在《人民日报》、《天津日报》、《光明日报》等主要报纸上分发。国内报纸和香港、海外华人的报纸也纷纷转载。如此大规模的国旗、国徽、国歌见诸报端,中外历史罕见。征文启事发出后,在海内外华人中引起强烈反响,申请论文如雪片般涌来。

到8月24日,1949,筹委会收到了350多份关于国歌的稿件。经过认真讨论和审查,认为国歌草案不足以入选,新共和国在宣布成立时如果不确定一首体现其尊严的国歌,不符合国际惯例,也不符合时代要求。因此决定有计划地再次征集,被选中的人进行音乐制作和试听,广泛征求群众反馈后再进行最终评选。

9月21,65438,94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成立了由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号和年表审查委员会,由马叙伦担任召集人。截至当天,第六组共收到国歌632首,歌词694首。

1949年9月25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历法、国资协商座谈会。与会者有郭沫若、茅盾、黄炎培、陈嘉庚、张奚若、马叙伦、田汉、徐悲鸿、李、洪深、艾青、马寅初、梁思成、马思聪。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人主张暂时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徐悲鸿、郭沫若等多位委员表示赞同。由于原歌词中含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字眼,郭沫若、田汉建议修改歌词,郭沫若起草了三段。然而,张奚若和梁思成认为这首歌是历史的产物。为了保持其完整性,最好不要修改歌词,以法语马赛曲为例。黄炎培先生也赞成不修改歌词。刚从国外回来的宗教界代表刘良模介绍了《义勇军进行曲》在国外的传播情况,认为《义勇军进行曲》获得了国内外人民的一致好评,在国际上也有其影响,应采用为国歌。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副主席赞同这种“居安思危”的思想,认为新中国需要与内外敌人和各种艰难困苦作斗争,才能实现真正的稳定和安全。副主席周恩来说:“只有原创的歌词才能唤起情感。改版后,唱歌时就不会有这种情绪了。”国歌代表了一个国家的民族气质和精神面貌。《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中华民族的紧要关头,恰恰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毛泽东总统同意并支持歌词保持不变。经过讨论,除了国徽是原组设计的,其他问题都达成一致。会见结束时,毛泽东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高声唱起了《义勇军进行曲》。

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正式制定之前,采用田汉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

1949 65438+10月1下午3点,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毛泽东主席用响亮的声音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然后毛主席按下升旗按钮,随着五星红旗的升起,义勇军进行曲第一次作为国歌在天安门广场响起。

6月5438+0949 165438+10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关于国旗、国歌、年号的“新华社信箱”,对《义勇军进行曲》被采用为国歌解释如下:《义勇军进行曲》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十几年革命斗争中最脍炙人口的歌曲,具有历史意义。不加修改地采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歌的目的,是为了唤起人们对创建祖国过程中的艰辛和忧虑的记忆,激励人们发扬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将革命进行到底。这和苏联人民长期用《国际歌》作为国歌,法国人民今天仍用《马赛曲》作为国歌是一样的。”

《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唱了17年。十年动乱期间,田汉受到“四人帮”的迫害,歌词再也唱不出来了,只能在正式场合演奏国歌的音乐。

粉碎“四人帮”后,有人提出改写国歌歌词,理由是“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不能反映变化了的现实”。

1978年3月5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义勇军新词进行曲》。

对于新国歌的歌词,一直有不同的意见。一种观点认为,新歌词气势磅礴,高度概括,政治性强,有“奔向共产主义明天”等振奋人心的内容。同时,许多同志认为新歌词的内容和节奏没有经过仔细推敲。从文字上看,歌词平和,缺乏激情和形象,只有几个口号拼凑在一起。从韵律上看,新歌词没有原来的歌词那么平整均匀,有一种错落有致的感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全面清理文化大革命中的错误,深入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根据新的形势恢复和制定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国家进入新时期,系统地修改1978宪法的工作提上日程。这一时期,党和国家纠正了“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大量冤假错案。国歌歌词的原作者田汉被平反。

从1980到1982,修宪委员会收到了各方面的大量意见,认为义勇军进行曲体现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激发了中国人民多年来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精神;建议废除1978采用的国歌歌词,恢复1949第一届政协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同时建议做出决议,像政协第一届那样,敲定国歌。宪法修改委员会一致同意将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决定的《义勇军进行曲》恢复为国歌。

1982 65438+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撤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3月5日通过的新词1978,恢复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03年4月和8月,中共中央两次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人民团体党组发出通知,征求对宪法部分内容的修改意见。安徽、山东、海南、江苏、陕西等省市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的同志都提出,国歌是国家象征,建议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党中央采纳了将国歌写入宪法的建议。在2003年6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修改部分宪法的建议》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和《义勇军进行曲》被写入宪法,作为修改建议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