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龙于风大桥的历史

枝江金龙于风大桥建于明万历十九年(公元1591),历经400多年沧桑。在西河上修建风雨桥是侗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显著特征。五水河将枝江市分为东西两部分,常年水流汹涌。两岸以船为摆渡的民众和商务旅客,经常死在鱼腹里。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沅州城里有一个叫宽云的和尚,四处敛财。* * *筹得15000两银子建桥,筹得11000万石粮食,在此修建了一座风雨桥。因为码头和流水都像龙口喷金。然而,在万历三十年(1602),一场山洪摧毁了金龙于风大桥。明宗真六年(1633),云南都司袁州刺史阮率先捐资重修于风桥。不料,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一场大火将金龙于风大桥化为灰烬。从那以后,修复、水毁、火灾、战斗一直是这座风暴桥的主旋律。抗战初期,政府当局拆除了金龙于风大桥上的所有走廊和亭子,并将其改建为石墩和木制公路桥。枝江机场是盟军的主要空军基地,金龙于风大桥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军事补给线。因此,机场和金龙大桥成了日军飞机的主要轰炸目标,每天多达27架日军飞机轮番轰炸。令人惊讶的是,金龙风雨桥在洪水和火灾面前脆弱不堪,但在侵略者的炸弹面前却坚强不屈。无论日本飞机如何轰炸它,它都安全地躺在水上漂的舞池里。

枝江金龙于风大桥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但因历史原因受损,1999年修复,造价606万元。这座桥是风雨桥最杰出的代表。金龙风雨桥全长146.7米,宽12.2米,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风雨桥。它在2000年6月被记录在kiness的历史书中。整个大桥与中国内陆最大的天后宫和河东董乡吊脚楼群相映成趣。这座桥是全木结构,没有钉子和铆钉,气势磅礴,像一条长龙,横跨舞水的东西两岸。深蓝色硫磺琉璃瓦,六组金龙抢宝兽首,白色飞檐屋顶等。,体现了当代侗族园林的建筑风格,而吊柱、吊瓜、柱脚、石鼓则体现了侗木的建筑艺术。亭、阁、廊、柱、店面上的条幅,都是全国名家的书法作品,由名家手工雕刻而成。该桥整体设计建造简洁明快,工艺精湛,将侗乡建筑文化艺术与当代园林建筑艺术融为一体。